临沧市“四以四红”强力融推临沧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4-07-18 10:37 信息来源: 临沧市民族宗教委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临沧市坚持党建引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双带双盟”主动融入全市基层党建“四个一”建设,通过“四以四红”举措建设“边境三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有形有感有效有力融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

以“五廊集成”画好民族团结“红心圆”,有形融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印发《临沧市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指导边境三县分别制定《边境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着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个模范长廊,以“五廊集成”有形融入推进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目前,3个边境县10个边境乡(镇)44个边境村(社区)均创建成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通过巩固提升沧源县、耿马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推进镇康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步伐,把三个边境县打造成为“三个好”“三个心向”模范区。

以“一个中心”打造铸牢实践“红阵地”,有感融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聚焦全省建设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1336”工作部署,以建设沧源县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为支撑点,制定《把沧源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中心实施方案》,通过着力抓好党建、教育、示范、发展、治理5项工作,夯实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法治5项基础,着力建好建强沧源班洪乡、班老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基地和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基地。目前,沧源县已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省级23个,班洪抗英遗址园被命名为省级第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以“四类教育”赓续民族精神“红血脉”,有效融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三个心向”实践教育活动,在边境三县通过开展“国旗在我心”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国旗、国歌、国徽、国家安全意识等宣传教育。制定出台《临沧市加强干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的实施意见》,着力在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群众教育4个方面发力,落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的“两个纳入”考核要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列入各级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组织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书记校长“同讲一堂思政课”925场次,创建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32所。讲好“班洪抗英”、“班老回归”、“一门两忠烈、英雄父子兵”张从顺、张子权父子和全市各族人民共同抗疫、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及新时期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等临沧民族团结故事,依托“火塘少数民族语宣讲小分队”等宣讲360场次,受众3万余人次。

以“四项工程”建强幸福和谐“红矩阵”,有力融推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提质增效。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2023年,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精品工程16个,投资223万元。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边境三县共计实施创建1个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15个示范村、4个示范社区、240户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投入3246万元。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力争把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建成国家通用语言普及村和应用示范带。在各县(区)主题公园(街区)建设“石榴红广场”“团结角”,实施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项目91个,建成27个省市级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和主题教育馆,建成2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少数民族特色乡镇、69个特色村寨、28个国家传统村落。深入实施“幸福花开”工程。聚焦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六大目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规划实施的100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省级19项指导性指标全部达标,所有边境村均培育为“一村一品”专业村,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工作得到省委书记王宁的批示,工作经验在2023年全省现场会议上交流发言。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制定出台全市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实施意见,通过丰富“十进”内涵形式,落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提档升级,临沧创建工作得到省政协副主席王以志的批示肯定, 工作经验在2023年“全国13省(区、市)23州(市)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跨区域协作会议”和全省现场会议上交流发言。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开展“中缅少年手牵手·交往交流心连心”活动,2A级以上景区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全覆盖,举办乡村旅游技能培训5101人。以举办中缅“阿数瑟”山歌会、中缅友谊运动会、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为桥梁,推动中缅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实施“润土培根”工程。以“国旗国歌、宪法和法律法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进宗教活动场所的“五进”为抓手,做实抓党建促农村宗教治理工作,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进一步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