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省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启动以来,临沧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边境县边境村老支书们重要回信精神,以“收信人”的责任担当和感恩奋进姿态,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实践,新时代临沧各族人民的幸福之歌在边疆大地嘹亮唱响。
当好“建设美丽家园”的开路人,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
夯基础“促”边的活力。把促进基础设施联通作为解决“有边不活”的破题之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项目支撑推动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全面达标。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耿马县孟定镇河外片区等边境村寨解决了历史性资源缺水问题。中缅方向大理至临沧铁路提前半年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实现从零到建设658公里、建成417公里的重大跨越,边境自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临沧市成为云南省第4个同时拥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水运综合交通体系的州(市)。
兴产业“增”边的动力。牢牢抓住产业这个经济之本和动力之源,打好人才引育、特色产业培育、经营主体倍增、边境贸易四张牌。以“现代农民培训工程”等“六大培训培养工程”为抓手,借助“科技入滇”进临沧,引进44名博(硕)士开展科技服务,培养一批科技示范集体、示范户和科普带头人。聚焦糖、茶、果、菜、牛、药、咖等传统高原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一县一业”“一乡一品”“一村一特”,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培育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实施经营主体倍增行动,持续开展“临品出滇”背包市场业务洽谈订货会,引进一批实力强、产业链完善、联农带农潜力足的企业,组织19个商会挂钩帮扶边境村,村企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发展边民互市贸易,推动缅甸等周边国家进口商品落地加工,加快口岸城市、口岸经济一体化发展,今年1月至8月,边民互市交易额达16.95亿元,直接带动边民增收1034.05万元。
美环境“添”边的魅力。将“绿美云南”化为“醉美临沧”行动,采取“政府主导、系统整治、三级统筹、长效管理”的方式,着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建立“周五爱卫日”等长效机制,开展最美庭院评选,引导群众在村旁、渠旁、路旁、屋旁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实现“推窗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四季有花”。大力推进跨境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沿边旅游线路6条、沿边旅游景点33个、边境特色旅游村寨15个。
惠民生“提”边的福力。深入推进教育改革,全市教育事业持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普通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居全省前列,中考成绩优秀率居全省第一。生源地包括边境3县在内的临沧市一中,2023年高考有20人进入全省前50名,成为进入全省前50名以及600分以上人数最多的学校。边境3县普通高中毛入学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义务教育巩固率等主要教育指标逐年巩固提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一村一幼”和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
当好“维护民族团结”的先锋队,打造稳定和谐示范廊
以“一个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等实践活动,依托“总书记重要回信宣讲站”“农民讲习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基地”等载体,通过“书记课堂”带动、“流动课堂”推动等多种学习宣传方式,加强“福从何来,恩向谁报”思想教育,引领带动边疆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各族人民的情感联系、文化共性、心灵共鸣,不断凝聚成“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伟力。
以“一条主线”凝聚共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列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社会宣传教育内容。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讲好发生在临沧的“班洪抗英”“班老回归”“滇缅铁路”等爱国主义故事,以及“傣族让坝、佤族让山”“佤族汉族傣族是一家,九老九代不丢伴”等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根植于各族群众心中,成为群众思想和行动自觉。
以“一套思路”提升效能。创新实施全域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全面开展“七大工程”,不断丰富“十进”活动内涵和形式,全市创建工作覆盖率和重点单位场所覆盖率达100%。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296个。
以“一批活动”促进“三交”。认真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以举办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中缅边交会、中缅华裔青少年交流等节会活动为载体和桥梁,推动市内外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扩大友好往来、团结合作、同心筑梦的“朋友圈”,推动互学互鉴互助。
当好“守护神圣国土”的排头兵,打造强边固防示范带
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推动组织强边和思想固边有机结合,在320个村民小组单独或联合组建成立规范化党支部280个,党员10人以上或群众200人以上的307个村民小组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深入实施“强边固防钢铁长城培训工程”,加强干部群众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防、边防政策教育,广泛凝聚起强边固防的强大合力。
管控风险隐患。树牢防风险、守底线意识,不断完善风险隐患协调处置机制,深入推进反渗透、反颠覆斗争,维护边境地区和谐稳定大局。强化推进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两网”融合,建立1.92万个边境县网格,落实户户联保、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实行“日排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有效整治、适时解决边境各种矛盾问题隐患,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
筑牢钢铁长城。创新实施“五级书记抓边防”和“五级段长”责任制,全面加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全面构建“村村是堡垒、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全民防控体系。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防深度融合,强化部门联动,高压遏制和打击跨境违法犯罪,3个沿边行政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