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一是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设好临沧市民中心、新闻中心、体育运动中心、民族文化广场、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具有特殊性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在县级层面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部分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列入近中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完善。在乡(镇)、村级层面上,积极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新建和改、扩建,对未达标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要加大建设力度,有条件的中心镇可建设适当规模的影剧院。全面落实村级农家书屋(村图书室)和文化室,并根据需要配置规模适当的活动广场。选择文化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启动“文化惠民示范村”工程,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带动乡村文化经济的发展。二是要抓好服务网络建设。重点组织实施好广播电视互联网覆盖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下乡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工程。三是要抓好艺术精品生产。要围绕重大节庆,定期开展一系列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创出我市文化特色,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打造一批代表临沧形象、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书法、摄影、舞蹈、杂技、广播、影视等文化艺术精品,培育一批体现临沧文化水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文化名人和名品。四是要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那些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色彩、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文化现象,要进行提炼、加工、逐步开发。努力塑造我市的文化形象,积极扩大临沧的文化知名度和吸引力。五是要加大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利用力度。建全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与机制,做好文物和古籍的搜集、抢救、归类、整理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体系,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民族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扩大中国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耿马傣族水文化旅游节、云县澜沧江啤酒节等一批民族民间节庆活动的影响力。要依托临沧丰富的民族文化、茶文化、边地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休闲娱乐业、影视服务业、民族民间工艺品业、茶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
二是着力拓宽文化工作领域。一是要拓宽文化活动范围。要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和举办各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努力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工作的积极性。二是要拓宽文化服务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要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开辟以文化景点为载体的旅游专线,并加紧研制开发具有临沧特色的旅游商品;要充分利用文化部门的师资、场地、设施设备条件,推动文化艺术培训业的发展。三是要拓宽文化建设内容。要注重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建筑物的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公园、广场、路灯、栏杆等,都要讲究整体和谐、艺术质地和文化个性;城区和各中心镇都要建有一批上档次、有较大容量的公共广告牌、宣传橱窗和阅报栏;要合理布局好花坛、绿地、美化灯、雕塑、植物造型等景点,让城市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
三是努力优化文化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要加快文化拨款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新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文化建设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二是要建立全新的发展机制。要对现有的文化资产进行有效运作,通过投资、参股、有偿转让、合作、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盘活资产,取得效益。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让文化最大限度地面向群众,进入市场,努力做大广告业、网络信息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等文化产业盘子,形成规模化经营,为文化事业发展增添后劲。三是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要深化文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要深化对国有文艺团队的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实现依法规范,有序经营。
四是大力强化文化队伍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积极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努力发现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大胆使用有头脑有干劲的人才,逐步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文化和年龄结构合理、艺术成绩突出的文化人才队伍。要经常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有关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创造条件组织他们深入基层,深入我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一线,增加生活积淀,激发艺术灵感,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要依托县(区)文艺团队、文艺学校、群众文化大舞台、社区文化活动、群艺馆和民间文化社团、民族文化传习馆和群众文化骨干,培育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