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抓好核桃“三率”建设 打牢富裕文明小康基础
———在全市核桃“三率”建设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临沧市委书记 李国伟
2009年6月7日
同志们:
目前,我市县处级领导班子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省委巡视督查组反馈的情况来看,所有参学单位第一阶段的学习都搞得比较好,市级部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提高了,县(区)党委、政府组织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提高。全市一季度克服了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为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在市委、市政府征求各单位、各部门和人民群众意见当中,其中有一条很重要的意见,就是要求市委、市政府必须重视核桃这个新兴产业当中存在的重种轻管的问题,只注重成活而不注重成长和挂果的问题。市级领导也分别到基层和群众一起座谈学习,充分看到在核桃产业的发展上,总的态势是好的,绝大部分地方特别是一些贫困的山区,以核桃为主要品种的产业结构调整获得了重大的进展,生机盎然,广大基层干部非常有激情。但也确实存在着粗放经营、一般化号召等严峻的问题。这种情况和结果,锁飞同志在会议上已将2007年和2008年核桃产业建设情况作了通报。2006年我们开始启动,2007年的种植效果并不太好,发展不平衡,好的县90%以上合格,有的县达到100%,差的县合格率只到30%;2008年情况比2007年好,它符合规律,这证明我们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措施在不断地完善,成效也在不断地显现。剑文市长宣读了两份文件,就是全市搞好核桃“三率”建设的意见和核桃“三率”建设问责办法。领导班子搞“三力”建设,要体现在产业的发展上,具体从核桃这个产业的特性出发,也要搞“三率”建设。科学发展观学得好不好,让发展来说,让群众来说,让每一年得到的效益来说。这两份文件开了三次会议进行研究,即市委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和市委常委会。这是近年来我市就某一个产业标准上研究得很细、措施上研究得很具体、扶持力度非常大、整合资金达3000多万元、含金量非常高的一个文件,也是问责比较严厉的一个文件。市委还要不断地制定一些问责办法,包括下一步的畜牧业问责办法,针对各个机关的服务质量问责办法,以确保科学发展观能够在纪律上得到保障,在发展实效上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核桃产业发展上,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核桃产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效果
从2006年以来到现在,全市已拥有核桃面积500多万亩,而且这500多万亩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总体上是好的,发展是健康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这主要取决于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全市人民不甘于受穷,不甘于落后,有非常迫切的致富愿望。临沧90%以上属于山区,190多万农民绝大部分生活在山区,尤其是我们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们也大多生活在山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要求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体面文明的生活,和发达地区一样拥有不断增加的财富这种愿望已经成为主流。因此,巩固和提升传统产业,开拓和发展新兴产业,自力更生来创造自己的财富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心愿和积极参与的实践。
二是全市上下一条心,真抓实干。从2006年的凤庆核桃建设现场会后,各县(区)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都始终把核桃产业作为提升“三个核心指标”的主要产业来予以谋划,全面动员,使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男女老少上山打塘,肩挑马驮运苗运肥,想千方百计浇水管理的场景比比皆是,许多村镇之间、农户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比种植标准、比种植速度、比种植质量、比种植成效,涌现出了很好的典型,形成了万众一心搞产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核桃产业建设与农村党的组织建设有机结合,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一体两会”的工作机制,村民公决本村重大的经济社会事务的机制正在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并逐步得到推广。有90%的建制村都建立了核桃产业协会、理事会。产业协会和理事会的成员发动群众,率先作出示范和典型,开展各种技术培训,科学管护实效是好的。广大的基层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在核桃种植期间,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挖坑打塘,指导群众科学种植,与农民群众吃住在一起,在感情上贴近了群众,体现了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抓产业的精神,体会了农民群众的辛苦,增强了多干、快干、干成有利于群众致富的责任感,使一批干部得到了锻炼和成长。
四是各级各部门的优质服务确保了核桃产业的顺利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干部,以及绝大部分市直部门都重视这一产业建设,充分听取意见,强化服务意识,深入群众之中,严把种苗质量,在育苗、嫁接、取苗、定植等环节,建立环环相扣、环环跟踪的服务机制。能够从实际出发,结合区域特点,采取铁核桃点播、嫁接苗移栽、铁核桃苗移栽嫁接等多种方式,并且都能按照“五个一”的标准,指导、服务好群众的工作。
五是巡视督查制度确保了核桃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实践证明,坚持巡视督查制度能够确保各级党委、政府的政令畅通,有效确保群众能够自愿创业,自觉地维护好、发展好自己的利益,确保好的经验能够及时得到推广,存在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确保各级干部能够在团结干事创业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市委十分感谢市级参与巡视督查的老领导们,在每一次巡视督查中,脚踏实地,严格认真,都得到群众的好口碑。同时,也要感谢交通部门,通达工程修得比较好,它的宽度和路基质量基本上达到了过去县乡公路的标准,这就使我们的服务半径大大地增强,并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这种强势的督查确保了产业能够取得重大进展和成功。这种做法,基层干部也是欢迎的,他们认为,一是可以发现问题,二是可以及时整改,三是能让群众满意,四是能够从这些领导同志身上学得好的作风。这值得市直部门的同志,特别是现在担任实职领导的同志,对怎么做事进行不断地反思。
六是龙头企业已落户临沧,核桃产业发展的架构基本形成。最近,省委书记和省长给全国著名的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论先生写了一封信,要请他在云南选择一个合适的州市来办核桃产业的龙头企业,办核桃产品的深加工企业。各州市知道这个情况之后,都纷纷创造出了好的条件向黄主席和世纪金源集团招商,黄主席几次考察临沧之后,认为临沧的地利条件虽然不是太好,但是干部群众的创业精神、干部群众的厚道和包容、干部群众的不屈不挠与贫苦作斗争的精神感动了他,最后他投资6.5亿元在云县建设核桃深加工厂。目前正在建厂,进口设备已经进货,已经有5个产品研发成功:一是高档的核桃油;二是核桃油和菜籽油混合产品。今年要发动群众在烟区大种冬季油菜,农业部门要做好这方面的籽种、农药和技术准备,以使这个厂一投产就能够“吃好吃饱”;三是核桃粉;四是核桃露;五是核桃洗手液。临沧的核桃产业的构架就已经基本形成。
可以说,通过3年的努力,临沧的核桃产业培育获得了重大进步和成功,为临沧实现“三个核心指标”,到2020年和发达州市一起在人的富裕度上实现含金量比较高的小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此,市委、市政府要感谢全市的父老乡亲,感谢全市的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和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同志们,同时也要感谢那些执着的为这一产业尽心尽力去服务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但我们也要看到,在核桃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目惊心的、不容忽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通过这次全市的核桃“三率”建设动员大会,必须紧急动员起来,以时不我待、认真负责的态度来抓好核桃“三率”建设。市委市政府发了非常具体的文件,市直部门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认真贯彻。这次问责重点是乡镇,然后连带的向下问责和向上问责。今天的会议市直部门同志参加,要求市直部门必须在这次会议以后迅速到各自的挂钩村去,按照服务功能深入到全市农村中去,为核桃这个产业争取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培训技术力量,在产业发展当中有所作为。比如说有一部分核桃并不是说苗育得不好,并不是老百姓坑塘挖得不好,也并不是没有施肥,更关键的是严重缺水。我到耿马县的四排山乡调研,有一位老板是耿马人,他很有气魄,创新了一个机制,向农民租了10000亩土地,和佤族同胞一起商量、一起种植,挖坑钱他付,种苗和肥料钱他出,三年成活后40%给佤族同胞,60%归他所有。佤族群众很高兴,觉得是一种好办法,但今年四排山乡比较缺水,为了浇水这位老板投资了20多万,用农用车运水浇了1个月。虽然今年都成活了,但大概只新长了5寸高,长势不是太好。所以有关部门就应该去研究他的问题,能不能够给他必要的补助,这位老板也出资,老百姓也投劳,建一些小水窖,在雨季集雨水,春节后能够浇上4、5次水,解决好就近浇水这个问题。所以,市直机关要搞好双层服务:一是按照职能为全市的老百姓服务,二是按照分工重点为挂钩村搞好核桃“三率”建设大会战服务。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地加以重视、加以研究,切实把核桃“三率”建设搞好,能够让核桃成为“致富树”和“小康树”。
为什么市委、市政府要制定这么一个非常具体的文件?主要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2020年必须实现小康,这个小康应该和发达地区一样,不比GDP,不比地方财政收入,重点来比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共产党员应该从这种角度为人民谋利。如果到2020年发达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或者说可支配收入是10000元,而临沧只是5000元,则临沧的地方党组织就不是合格的党组织。二是临沧应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临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应该把它转化为经济优势。核桃产品是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而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主打产品。统计部门精心测算,认为核桃产业提供给农民在10000元收入当中占到70%,因此必须用相应的70%的精力来抓核桃产业,来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临沧230多万人,特别是少数民族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山区和半山区,他们能不能够富裕、能不能同步地和发达地区实现富裕是我们科学发展观树立得牢不牢、践行得好不好的根本尺度。所以,每一年必须着力地搞好两次核桃“三率”建设的大会战,并且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问责办法,以确保每一年都能够获得实际的成效。这些问题大家要去总结它、去正视它,而不能够淡化它,更不能在这些问题上麻木不仁。这些问题有自然的原因,比如说基础设施不到位、浇水困难,但更多的是人的原因,是干部的原因。
二、抓核桃“三率”建设要持之以恒,打牢临沧小康建设的基础
重点要从五个方面着力:
一是要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认识清楚。农民朋友要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认识清楚,干部也要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认识清楚。在临沧,目前确实只能重点发展资源型产业,特别是不可被替代的、不可被大规模复制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型产业。要充分认识到位,把它认识清楚。最近我到耿马县大兴乡调研,大兴乡的条件非常差,与凤庆县江北的乡镇差不多,有大量的移民,解放以来,群众一直以种包谷为主,日子过得很艰难,到现在为止,仍然没有一间像样的房子。目前群众、村干部、理事会成员都充满了信心,他们现在的核桃产业发展得非常好,长势非常漂亮。他们决心通过10年的努力,把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到1万元,就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资源优势:种包谷是劣势,种核桃最适合,就是优势。并在核桃树下套种洋芋,长势都很好。像这样的乡,如果产业结构不调整,如果资源优势认识不到位,群众只会越苦越穷。所以,要把资源优势认识清楚才有出路,并且在资源优势认识清楚后,就要在谋篇布局上发展适合这种资源优势、体现经济优势的产业来认真予以呵护,认真地予以管理,才能够走上富裕的道路。这一点,不同的乡镇,不同的村和农户认识是有差距的。有些农户、有些村、有些乡镇资源优势认识清楚,咬定青山不放松,咬定核桃不放松,两三年的努力卓有成效;有些农户、有些村、有些乡镇特别有些干部,资源优势认识不清楚,今年报告一种说法,明年的报告又是另外一种说法。我到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乡镇的领导向我介绍,他们的第一产业是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但除了他们自己外,无任何游人。这是资源优势认识不清的表现,是打乱仗的表现,是“主将无能累死三军”的表现。因此,要把资源优势认识清楚,来充分理解市委“错位”发展和“不对称”发展的战略部署。
二是要把群众的心愿了解清楚。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群众,服务对象是群众,我们最大的心愿是让群众相信党,跟党走,而且通过相信党跟党走能够让自己富裕。但是,如果我们不做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不去认真地走访群众,对群众的心愿不能够做到了然于胸,就不知道群众想什么。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是从总体上来讲。但是群众有局限性,他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看不到长远的利益。往往只注重苦了一天或苦了一年要能够见到票子、见到一堆粮食,而往往看不到奋斗四、五年后能够得到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的干部,特别需要基层的同志去走访群众。我到一个村,这个村有48户,站在这个村能看到临沧城,村里的自然条件、产业发展条件也很不错,群众的敬业精神、吃苦精神让我感动。这个村的菜很受临沧城里人的喜爱,但他们是如何把菜拿到临沧城的呢?是每天下午5点前把菜拿回家洗好、捆好,当天晚上12点起床连夜走3个小时的夜路到临沧城交易,交易完再走3个小时的路回到家中,天都亮了。这样的农民很吃苦、很勤劳。他们也很重视教育,他们的孩子参加考试是凌晨4点由家长背着出发,到村完小考试。这个村的核桃有两个批次,第一个批次大概是民国时期种植的,100年以上的年龄,挂果非常好,但中间就断档了,第二个批次的核桃只种了3到4年,两个批次核桃在同一块地上生长。产品布局太多太杂,相互之间没有一种必然的促进式的联系,是一种消耗式的产业链。这些资源条件很好、群众素质好、致富愿望很强的地方,就因为没有一条很好的发展思路,至今仍然贫困。我建议他们“长”抓一棵树,即核桃树,“近”抓一棵菜,即生态菜,创新一个机制,由政府扶持一至二家购买皮卡车,大家把菜交给他们,由他们统一运到临沧城交易。像这样的村,我们的干部就要去走访、去研究。下步要作出要求,在乡镇工作的同志,3年时间内,要到每一个自然村里去上2天,第一天踏山看水,认清资源优势是什么,第二天现场和群众研究发展的路径。要一个村一个村地研究,真正把“四有规划”落实到位。
三是要把富民措施搞清楚。基层干部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跑,一个村一个村进行评估和研究,并且建立行之有效的扶持机制和办法,来帮助群众走向致富之路。如双江县勐库镇冰岛村的冰岛茶价很高,并产生了良好的效益。据说有的韩国人住到村里亲自制茶,每年机场仅冰岛茶的货运费都达到2、3万元。冰岛茶现在仍然很热销,也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双江县做茶,戎加升做得不错,他能够很快地获得、判断清楚哪些是资源优势。他投资400万元搞了100亩的国际有机茶样板,带动了他的一批茶获得了国际有机茶的覆荫、好处和名望。我慕名到冰岛村看过,结果与想象的反差太大,没有一间好房子,没有一条好路,植被很好,茶树很大,确实是从森林里恢复出来的。目前,他们第一是重点保护那些栽培茶,第二是在远处种一些核桃。像这样的村,我们的基层干部就应该去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因为他们已经有很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有很好的品牌,有国际市场,群众家家都能制茶,素质很好。这个村如果有关部门在交通道路上扶持一点,改善交通状况,管护好茶园,然后将其改造成一个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风情村,就能真正把这个寨子推介出去,群众的收入就能够翻一番。如果我们能够深入实际,把致富的措施指给群众,并且把它转化为群众的行为,来解决群众目前眼光短一点、世面见得少一点的问题,我们又可以每年让一批农户达到或者走上致富的道路。
四是要把建设的机制制定清楚。目前,我们整个产业建设在投入上有些不足,管理上有些力度不够,但是群众实际已经给我们做出了典范,创造出了典型,关键是我们要去总结它、研究它。比如说坝胡经验,按照《村民自治条例》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要求,用村民公决的民主实现形式,来对本村内重大的、事关民生的经济社会事务予以公决,公决以后执行。这种经验和做法,应该强势予以推广。这种形式,显得更人性化,更能体现群众的意愿,更能够得到法律法规的支持,获得干部和群众之间双向授权的权威。像耿马县大兴乡岩榴村原来制定的核桃管护的村规民约,很强硬,但这种管理措施显得人性化不够。现在通过村民公决核桃管护办法,形成了一套良性的、体现科学发展、具有人文关怀的管护办法。他们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每户从“一折通”惠农资金中每亩拿出50元购买化肥,管理核桃,一起行动。镇康县勐堆乡的一个佤族村,他们增加了新的乡亲,是从凤庆县新华乡移民过去的,他们村也实行了重大村务村民公决,并开始具体实施,现在路已修好,准备盖新民居的地基也已统一选好,移民与当地的群众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关系融洽。像这样的机制,我们要认真去研究,把它搞清楚。干部首先要明确什么叫机制,机制由哪些要素构成,同时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构成一个封闭的系统,机制才能够创新确立。对于有些机制,连你都搞不懂,老百姓怎样会懂。所以要把机制建设搞清楚,在项目整合、资金管理、群众发动、形成制度上把它搞清楚。
五是要把群众发动清楚。现在的很多同志有工作激情,也想干成事业,但做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还不高,方法不多,发动群众还不充分,辩证思维还不足。在适当的时候,要从市级领导开始,对各级领导干部发动群众的能力进行必要的测评。临沧市核桃产业比重占70%,如果各级领导班子对核桃种植和管理的常识不清楚,这就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既然核桃产业占到70%的比重,各级领导干部就应清楚它的生长习性、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核桃是临沧最值钱的东西,也应该是我们最放心不下的东西,但同时也应该做成我们最放心的产业。核桃技术人员既要学习传统知识,又要学习新知识,更要重视对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办法进行总结推广。这就要充分发动群众,群众发动充分了,就能够创造出好的经验让我们学习。如镇康县军赛乡的一个村民创造了寒露节令前后10天(秋季)移栽核桃的经验,市里专门派人去拍了录像,我也亲自去看了,很成功,一个寨子都向他学习,带动了周边的核桃产业发展。该村有一个核桃经纪人,他收购核桃后进行烘烤,烘烤后再卖出去,全村的核桃都由他收购,获得了比较好的收益。镇康县群众发动得比较好的还有几个典型,其中有一个小伙子做核桃生意,一年赚了三、四十万元。他赚钱后,听说镇康县要发展美国山核桃,又与省核桃科研所联系,育了200亩的美国山核桃苗,县里在国土整治项目上给了他一些支持,目前苗育得非常好,三个月就长到一尺高,超出了专家的预料。这个基地就可以满足镇康县的美国山核桃苗需求。这是群众发动充分的表现。群众发动不充分,就会觉得群众处处是落后,群众发动充分了,群众之中有英雄、有经验、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又如澳洲坚果,澳大利亚的专家来过临沧多次,一直要求开台地种植,后来陈榆秀女士与镇康县商量挖坑种植,挖坑后堆一个育肥台,澳大利亚专家看后称赞这种做法具有国际水平。再如,镇康县公安局戒毒所做了一件很好的事情,大家认为澳洲坚果苗难育,而镇康戒毒所种了40多亩,就育出了很好的澳洲坚果苗,长势很好。后来县委、县政府准备再提供200多亩土地给他们,由戒毒人员育苗,既让他们戒毒,又让他们学到一门技术并有一定的经济来源,把戒毒工作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这些都是群众发动充分、发动清楚的表现,只有发动群众充分了我们的事业才有不断发展的源泉、不断学习进步的源泉。在核桃方面出现的问题,长势不好背后有我们的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有作风扎实度不到位的地方,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不到位的地方,所以在核桃“三率”建设上要切实解决好这几个问题。
三、在核桃“三率”建设中,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整改阶段,要突出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
一是在干部队伍中要突出作风建设。在干部队伍中组织建设是很严密的,纵到底,横到边,但在作风建设上往往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认真分析了临沧的实际,在下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阶段和建章立制过程中,我们的自选动作是在干部队伍中突出作风建设,包括学习作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如果把作风建设搞清楚了,这样严密组织起来的队伍就能不断地贴近群众,有新点子、新办法、新思路、新面貌,赢得胜仗,就能在发展中边学习边查找问题,边发展边查不足,不断审视自己的弱项,把追求完美作为一种追求,始终做一个明白人。如核桃产业,如果不做一个明白人,不追求完美,认为可以了、够了,去看的地方都是好的,不好的地方是少数,那么就会错失良机。时间就是使命,土地经不住折腾,产业发展上有很多的弱项还需要及时地整改。同时,在一个地方,能不能干成事、能不能干好事、能不能干大事,关键在于一支干部队伍的状态,是不是有激情,是不是有一种良好的工作状态,是不是有一种开放的、负责的、进取的、创新的精神,去讲求责任,讲求效益。在核桃种植中,我看过很多村和乡镇,在同一项工作中也看过很多部门,不同素质的班子和领导做同一件事结果就完全不同。所以干部队伍中要突出作风建设,使我们这支队伍有良好的学风、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能够和群众互动,把临沧的事情做好。
二是在群众队伍中要突出组织建设。人民公社时期有一句话叫“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集体资产分为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所有,生产队是基础。废除人民公社制度以后,乡镇体制改革很好,办事处和行政村改革也不错,两级基础都是好的,但生产队这一级变成了村民小组以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就是一个生活单位,就是一个核算单位,建制散了,工作难做了,中央的很多补助政策直接到农户中去了,过去用项目、资金让群众跟我们走这个手段失去了,怎么办?关键是要重在组织建设,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现在全市各乡镇、各村都在学习坝胡村的做法,原来我觉得大家都还可以创新,叫同心组或互助组,现在我认为就叫联合互助组,群众都接受了,他们都称为“联长”,老百姓非常喜欢“联长”这个叫法,很不错。而且还有大量的妇女联长,这就更不错了。十多户就形成一个联合组,很好。所以,要通过这种形式,把最基层的原来的生产队即现在的村民小组用联合互助组的形式组织起来,在此基础上成立理事会,由村“两委”组织村民公决本村的重大经济社会事务,实现民主的、文明的、和谐的关系,使每个建制村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这个机制如果迅速地推广下去,临沧的核桃、畜牧业、甘蔗、茶叶等其他各个产业就可以做到更好,就能真正走出“四个内循环”,真正使临沧做到干部和群众互动,干部和群众同谋,干部和群众同心。
特别要强调,临沧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乡镇干部功不可没。市委要求,乡镇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以及在乡(镇)工作的领导,要保持相对的稳定,除换届需要、特别优秀的或干部出了问题等特殊情况外,一般要保持五年以上不变动。今后,我们总体面临一个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时代,70后的干部已经逐步地走上了科级和处级的领导岗位,这些干部有一些优势,学历高,知识相对比较全面,学习方法比较活跃,充满着激情,是我们的未来。但70后的干部在其世界观形成时期的社会背景属于市场经济,农村是一家一户的生产单元,他们的一些思想观念会和老的干部有一些不同,特别是与经过知青、文化大革命、长期从事农村工作的干部有一些差别。让这些同志在乡镇工作的时间长一些,一是可以让他们学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二是可以抹掉一些浮躁的、华而不实的情绪,使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更平和、更坚韧,今后成长的基础会更好一些。所以下一步组织建设上,要把眼光重点放在乡镇一级,放在乡科级干部的培养上,让他们大量地到基层去,在接触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中增长见识、磨练才干,再从中发现人才,用业绩来评价干部。目前,全省都在进行优秀干部和后备干部的推荐,其根本意义就在于目前全国都面临着一个干部新老交替的问题。所以把干部放到基层去历练,最好是5年至8年,这样有好处。否则,现在的干部到农民家里去和农民交流的语言少了,到农村去不会煮饭做菜的还有相当一部分,这种习惯不好。年轻人就是要风风火火地干,才能把我们的事情做好。今天,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个非常细致的、可操作性强的核桃“三率”建设实施意见和非常严厉的核桃管护问责办法,大家不要以为市委、市政府对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如此苛刻,其苦心在于,一是把产业做好;二是把群众组织起来;三是把人才培养出来,一代接一代能够出优秀分子。这样干下去,到2020年临沧就能够实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景美民富的目标,干部队伍就会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