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份全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7-04 17:25 信息来源: 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近日,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林业和草原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气象局、省水文水资源临沧分局等部门,对6月份全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形成如下报告:

一、气象方面

(一)趋势预判

预计6月全市雨量正常,气温正常略高。月内主要有三次强降水过程,大致出现在上旬中、中旬末、下旬中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二)建议措施

1.6月进入主汛期,单点性、区域性极端强降水天气出现的风险较高,极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和城镇内涝等灾害,需加强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险。

2.汛期雷暴、大风、冰雹、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频繁,需防范强对流天气对城市运行、乡村安全、交通运输等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水务方面

(一)灾情

1.旱情。2024年以来,随着降雨来水减少,旱情逐渐显现。3月至5月全市雨量偏少,气温偏高,5月1日开始部分地区连续降雨,旱情有所缓解,此次过程对当前的中度气象干旱将有所缓解,过程后气温快速回升,气象干旱仍将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5月30日,因干旱造成全市累计饮水困难人口5.36万人、大牲畜1.13万头,农作物受旱面积28.15万亩。旱情发生后,市、县(区)水务部门积极组织当地缺水群众通过抽水、新建水源、车辆拉运等方式解决供水不足问题,累计共投入抗旱资金371.5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拨款243万元,群众自筹128.69万元。全市共新辟应急水源13个,累计投入抗旱人数3429人,累计投入机动运水车辆1230辆,机动抗旱设备3台,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98万元,向上争取抗旱资金300万元,累计解决饮水困难人口5.31万人。目前,全市旱情基本可控。

2.洪涝灾情。截至2024年6月3日,3个县(区)13个乡镇23个村193户874人不同程度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3.63公顷,成灾29.13公顷,绝收2.83公顷,预计因灾粮食减产35.23吨;民房附着物一般受损13间,死亡大牲畜45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160.46 万元。灾情发生后,迅速采取措施,对受灾情况进行核查统计上报,最大限度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投入抢险救灾资金15.1万元(群众投劳折资19.3万元),巡堤查险70人天,抢险救灾人员315人,减少受灾574人,减淹耕地0.7公顷,防洪减灾经济效益50万元。

3.库塘蓄水。截至2024年5月30日,全市库塘蓄水29144.35万立方米,比上一旬少蓄676.60万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蓄4302.10万立方米,比多年同期多蓄6317.56万立方米。除临翔区、云县比去年同期分别少蓄327.43万立方米和74万立方米外,其余县(区)均比去年同期蓄水增多。重要城市供水水库与上旬相比,总体蓄水缓慢减少,根据现阶段各县区实际蓄水及供水情况分析,暂未出现城市缺水问题。

(二)风险形式

我市具有垂直地带性复杂地形,近几年来,汛期前后降雨偏少,入汛以后,降雨集中增多,极端天气频繁,单点性大雨、暴雨时有发生。针对2024年气候分析来看,1至5月降雨较少,全市大部地区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进入汛期后,降雨天气过程频发,极易发生区域性、单点性强降雨,加之前期干旱,地质、土质稀松,旱涝急转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和城镇内涝等灾害,防范难度大,全市防汛减灾形势严峻,防汛压力较大。

(三)工作措施

1.扛实抓牢抗旱保供水责任。实时掌握旱情和旱灾防御工作动态,突出对重点缺水区域、重点城镇、广大农村居民、学校师生的供水安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抗旱减灾。一是组织及动员群众采用引、堵、拦、截、抽等措施,解决水源不足问题,若旱情加剧,采取机动车拉水供水。二是根据供水情况预测,适时启用备用水源。三是采取打井、提水、调水、架设临时管道和从备用水源取水。

2.加强汛期 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每天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密切监视天气,加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和灾险情,加强会商研判,做好山洪避险、抗洪抢险救灾准备。对抽查发现不严格执行每天24小时值班的单位、值班人员脱岗等情况,将在全市范围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其有关主管单位实施行政问责。

3.严防旱涝急转带来的灾害。2024年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遭遇了较严重的干旱,近日部分地区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绷紧防汛这根弦,严密防范旱涝急转造成的洪水灾害。一是密切关注临翔、凤庆、耿马重点地区的单点强降雨,严防旱涝急转带来的灾害。二是密切关注强降雨与前期降雨叠加影响可能引发山洪地质灾害的地区。三是紧盯孟定南汀河段、永德县永康镇永康河段、小黑江勐省段等市内重要防洪河段雨水情信息,严防单点强降雨造成洪涝灾害。

4.落细落实防汛减灾措施。一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灾情险情跟踪处置,及时报送值班信息。二是做好雨水情监测,结合“1262”预报和响应联动机制落实精细化预报预警,逐级将预报预警范围精确到县区、乡镇、村组,确保预报预警信息直达防御一线、直达预报预警区域防汛工作人员、直达水利工程。三是督促防汛“三个责任人”上岗履职,把防汛职责层层落实到监测预警、防洪调度、巡查值守、抢险救援、转移避险等各个环节、各个岗位。

5.闭环管理严防山洪灾害。一是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和山洪灾害防御“四预”系统养护,保证预报预警信息“发得出、能收到、叫得应”。二是对发出的预报预警处置情况进行人工抽查,形成预警信息发布、督办、处置的闭环管理。三是着重督促做好转移避险途中的安全保障工作,确保转移避险人员转得出、待得住、不回跑。

6.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按照汛前、汛中和汛后不同时段,严格落实防汛风险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全面排查各类水利防汛风险隐患,组织水旱防御、水库管理站、建管、安监等科室组成防汛工程安全检查小组,开展水库、电站、河道和山洪灾害防御、在建重大重点项目的防汛和安全度汛检查,确保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千方百计确保安全度汛,同时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防汛检查,督促县(区)加大对度汛工程的查险除险及隐患排查力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度汛安全。

三、水文水资源方面

(一)水文信息实况

1.河道来水情况。今年以来(1月1日~5月31日),全市河道来水量比多年偏少10.3%,比上年偏多23.3%。与多年相比,罗闸河偏少7.3%、勐勐河偏少18.6%、小黑江偏少14.5%、凤庆河偏少20.3%、永康河偏少6.7%、南捧河偏少21.6%、南汀河偏少19.8%;与上年相比,罗闸河偏多42.5%、小黑江偏多29.4%、永康河偏多95.1%、凤庆河偏少16.1%、南汀河偏多27.6%、南捧河、勐勐河持平。

2.临翔城区主要供水水源水库蓄水情况。截至2024年6月1日,中山水库蓄水量为78.76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少蓄67.74万立方米;铁厂河水库蓄水量为141.9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多蓄1.9万立方米;鸭子塘水库蓄水量为554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少蓄18万立方米。

(二)水情趋势预测

结合气象预报情况,预计6月全市各河流将出现不同程度涨水过程,部分中小河流防洪河段因局地短历时强降水可能出现陡涨陡落的超警戒水位洪水过程。要注意防范局部短时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山洪、中小河流洪水和城镇内涝风险。

主要河流洪水:重点关注怒江流域南汀河临沧坝段、蚂蚁堆上下河谷区、云县幸福坝区河段、耿马勐简坝、孟定坝;澜沧江流域凤庆河下游云县县城段,双江县勐勐河勐库坝、勐勐坝,沧源县小黑江段及其支流拉勐河河谷段。

中小河流洪水:重点关注耿马县南袜河、小黑河、芒片河,沧源县勐董河,永德县永康河,南捧河永德县小勐统段、镇康县勐堆河,临翔区斗阁河、马台河。

城镇内涝:重点关注临翔城区和孟定镇坝区内涝风险。

(三)措施建议

一是重点关注防洪能力薄弱且有沿河村落分布的中小河流洪水风险;二是加强各类施工工地洪水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重点防范有大面积、高边坡施工的开挖面及大方量临时渣体堆积点等因局部暴雨引起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三是加强对有民众到河(溪、沟)边避暑游玩的河段管理,特别是对沿河的网红打卡地管控;四是社会公众要增强洪水灾害防范意识,暴雨期间不要到沟边、河谷、桥涵等洪水灾害风险较大的地方活动,严防上游突发暴雨引发下游河道水位急速上涨造成人员伤亡。

四、森林草原方面

(一)风险分析研判

1.林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研判。6月,高温高湿气候明显,林草有害生物进入高发频发期,危害不断加重。临沧坚果、核桃等经济林蝽象、蓟马、金龟子、蛾类、流胶病、根腐病、鼠害等危害较为突出;云南松、华山松等松科植物松毛虫、天牛、华山松木蠹象以及阔叶类植物叶甲、蛾类、蚁类、蚧壳虫、黑斑病等危害进入普发期;红火蚁、薇甘菊、五爪金龙等外来入侵物种生长蔓延速度加快;边境一线白蛾蜡蝉、蝗虫等境内外有害生物防治风险依然严峻;近期持续降雨,苗圃、中幼林等低洼地带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局部地区、个别有害生物种类不排除集中发生的风险。

2.森林草原防火风险分析研判。全市已逐渐进入雨季,6月内主要有3次降温降水天气过程,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极为有利,全市森林草原防火风险等级预计将继续维持在低风险的1-2级。

3.野生动物风险分析研判。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非洲猪瘟等)的风险。村庄、农田周边生活和旅游的人群面临被黑熊、野猪、毒蛇等野生动物伤害的风险。

(二)应对措施

1.林草有害生物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加大监测力度。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林长、经营者、护林员监测责任,充分发挥林草监测站点作用,对林草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做到全覆盖。及时发现并掌握林草有害发生动态,畅通联系渠道,做到早发现、早安排、早处置。二是加大防治力度。进一步加大防治投入,落实防治措施,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拓展社会化防治方式,多措并举,防早防小,精准施策,切实做好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工作。三是加大检疫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监管,严把雨季造林和美化绿化使用苗木种子检疫关,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做到100%,严防严控林草有害生物传入传出造成危害。

2.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工作不松懈。本轮森林草原防火期将于6月15日结束,坚决防止出现“森林草原防火期很快就要结束、不会发生森林火灾”的错误认识,坚决杜绝思想麻痹、工作松懈、管控不到位等情况,切实做好本防期最后阶段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二是严查火案。充分发挥“林长+警长”机制作用,以及违规用火有奖举报制度,对防期发生的每起森林火情进行严肃查处,强化震慑作用。三是做好工作总结。对防期内发生的每起森林火情进行复盘,还原火灾发生周期,客观分析扑救中的亮点与不足之处,梳理应对措施并加以固化运用,不断提高预防处置能力。

3.野生动物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强化协调管理,坚决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各项措施。二是加强日常监测,实行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三是开展主动预警,组织实施采样送检,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要积极开展主动预警采样工作。四是加大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加大对山区和林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教育和宣传,督促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理赔手册、宣传资料发放,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同时加强野生动物防范知识培训,特别是毒蛇、黑熊、野猪等危险动物防范知识宣传,教会群众遇到野生动物时如何躲避及自救,提高群众主动防范能力;建设必要的防护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牌。五是抓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勘察、定损、理赔等工作,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补偿及时,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五、道路运输

(一)风险研判

6月汛期,全市连续降雨可能性较大。一是运营公路由于滑坡、塌方、泥石流、团雾、大雨、大风等自然灾害造成交通阻断甚至酿成事故风险高。同时,公路应急人员在恶劣天气情况对公路抢通保通、事故处理和救援中发生二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也较高。二是高速公路等交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区域性暴雨过程频繁发生,极易引发洪涝、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建设工地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临山临水“两区三厂”发生塌方、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三是持续降雨造成的洪涝、泥石流、大雾、大风等自然灾害增多,船舶违规冒险航行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增大。四是气温持续升高,发生车辆自燃概率也随之增加。交通工程建设项目雨季施工,作业人员违规用电、用焊引发触电的风险也不容小视。

(二)建议措施

1.全面排查整治问题隐患。全面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工程建设、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路网运营、消防安全、地质灾害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有效管控行业安全生产风险。

2.抓实抓细汛期安全工作。加大桥、隧、边坡及路网监测巡查频率,杜绝道路运输、水上运输冒险行驶行为。加强交通工程建设项目临山临水工地、宿舍工棚和设施、高边坡、深基坑、隧道、高挡墙、高路堤路段、取土场、弃土场等重点部位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杜绝冒险作业、违章指挥。

3.全力做好应急值班和处置工作。及时修订完善应急方案预案,强化防汛宣传教育、防汛救灾应急演练、应急物资储备、气象研判预报预警等工作,严格落实节日期间和汛期领导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配强值班力量,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事故险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准确上报信息,科学妥善处置,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住房和城乡建设

(一)主要风险

近期雨季开始来临,可能存在城区的排水管网、雨水箅子、涵洞等堵塞内涝的风险,城市的易涝点、低洼地区、在建工地等区域存在易涝风险。

(二)应对措施

一是加大排水设施的清掏、疏通及维护,确保管网畅通、设施设备运行稳定;二是及时储备应急物资、设备,确保内涝汛情得到及时处置,三是密切关注气象动态信息,及时将最新信息传达到县(区),确保县(区)采取措施进行应对。

七、总体要求

(一)提高政治自觉。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担当,突出问题导向,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风险,细化各项防御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预警预报。要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变化趋势,加强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做到预警信息发布早、传递快、能到位,完善灾害联动应急处置流程,实现灾害的精准预报、及时响应、准确应对。

(三)压实防范责任。要加强抗旱准备,野外火源治理,开展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四)保持应急状态。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值守和备勤,认真履职尽责,时刻保持警惕,遇有突发事件要响应迅速,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应急处置及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