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2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23-02-10 15:10 信息来源: 临沧市减灾委员会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近日,市减灾委办公室、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气象局、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等部门,对2023年2月份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一、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及防范重点

(一)气象:预计2023年2月全市大部降水量正常至偏少,气温正常略偏高。受冷空气和南支槽影响,预计2月15日至17日,全市将出现一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并伴有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大部地区日最高气温下降4—6℃,降雨量级为小雨。

防范重点:一是要注意阶段性低温。2月影响临沧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冷暖变化幅度较大,应密切关注阶段性低温天气对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请做好防寒防冻工作。二是要防范大风、大雾等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2月我市西部南部多大雾天气,月末全市季节性大风开始出现,期间需注意防范清晨大雾造成的低能见度天气和局地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水文:近3个月,全市降水量140.9毫米,较多年平均偏少26.4%,全市主要河流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17.7%~77.3%,与上年同期比,罗闸河持平,凤庆河偏多6.9%,南捧河偏多5.6%,其余偏少7.0.%~36.7%。

防范重点:2023年2月份,我市主要河流南汀河、南捧河、小黑江、罗闸河、勐勐河、永康河等河道来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约2-3成;结合临沧水文监测的全市18个土壤墒情自动监测站墒情数据分析,预测2023年2月份,全市各县(区)山区、半山区土壤含水量较低,局部区域因土壤缺墒可能发生轻度干旱。要加强水库科学精细调度,提前谋划好2023年汛前抗旱工作。

(三)森林防灭火:一是气象条件不利。据气象部门预计,预计2023年,2月我市雨量正常至偏少,气温正常略偏高。月内自然降水量较少,风干物燥,将出现阶段性和区域性高火险气象等级,全市大部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将维持3-4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全市林区瞭望监测率仅为34.33%(国家要求达85%),通讯覆盖率为82.88%(国家要求达90%),林区路网密度仅为0.70米/公顷(国家要求达2.5米/公顷),林区阻隔网密度仅为0.86米/公顷(国家要求达4米/公顷),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快速扑灭森林草原火灾的能力。三是林区火源管控难。群众防火意识不强、用火习俗落后,林农交错,林区难以实行封闭管理,火灾源头难以做到完全管住,“火灾进城、家火上山”风险明显加大。并随着林区经营活动拓展,进入林区的人员逐年增多,节假日往往形成进山入林高峰,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此外,我市与缅甸相邻,边境线长290.791公里,在中缅边境线上森林茂密,受境外火威胁大。四是思想认识重视不够。由于全市已连续33年未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无扑火人员伤亡,容易产生松懈麻痹思想,对强化辖区内农户的野外火源管理措施不严,工作力度有所减弱。

防范重点:一是抓组织领导。落实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领导责任,统筹抓好行业主业主责和安全生产工作,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亲自部署工作,亲自带队检查,理清符合当地实际的防控措施并督促抓好落实。二是抓责任落实。落实好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领导包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包农户、护林员包山头地块的网格化管理责任,做到定人定责,并进行公示。特别是乡(镇)林草服务中心和护林员要落实好责任,护林员每天都要巡山,发挥好“吹哨人”的作用。三是抓野外火源管控。落实“互联网+防火督查”“防火码2.0”应用,采取传统与新媒体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等工作方式,大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对火灾肇事者进行公捕公判,形成强大震慑,筑牢森林草原防火的第一道防线。紧盯城市面山、城郊结合部、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紧盯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通过增加防火检查站,增加护林员巡山护林的时间和频次,做到早发现、早处置森林早期火情,最大限度降低救灾成本。四是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迅速组织护林员、扑火队员对林缘周边、公路沿线、人员活动密集区、输配电线路林下可燃物进行全面清除。组织各县(区)在2023年3月1日进入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前,开展计划烧除作业,在开展计划烧除前,通报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加强对痴呆聋哑精神病人“五类”人员、少年儿童、留守老人等重点人群监控,做到不漏一人。对林区道路通畅情况进行排查,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畅通,发挥林火阻隔和快速运输扑火人员的作用。组织开展明查暗访,对护林员巡山巡林、值班值守、隐患整改落实不到位或未开展隐患排查等情况的,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和当事人责任。五是抓应急准备。针对重点区域、重要目标、关键节点,制定专项预案,继续强化与缅方、相邻州(市)、县(区)的联防联控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联动机制。严格执行24小时领导带班、工作人员值班制度,落实火情信息逐级归口上报。强化对林火管理员、半专业队伍、护林员的培训演练,一旦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必须坚持科学指挥,采取“杀鸡用牛刀”的战术,快速出击扑灭火情,并务必确保防扑火人员安全。

(四)地质灾害:预计今冬(2022年12月~2023年2月)全市雨量接近常年,平均雨量约60毫米。预计明春(2023年3~5月)我市西部雨量正常略多,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平均雨量约210毫米。雨季大致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接近常年。

防范重点:一要重视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区)要充分估计地质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克服麻痹思想,时刻保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放松,时刻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工作目标,查找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二要落实各级各部门防灾减灾责任。要发挥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能作用,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治工作。要加大对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在建重大工程地质灾害隐患巡排查和防范工作的督促指导力度,加强农村建房选址、切坡、排水的管理、规范和指导;要发挥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驻县联乡技术单位作用,将大众排查和专业技术排查相结合,通过乡(镇、街道)、村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扩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范围,扎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汛后核查。三要实施好2023年度监测预警项目。各县(区)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超前谋划,落实监测设备安装地点,做好用工、用水、用电、用地、道路通行等协调服务,做好项目设备的保护宣传工作,确保按时完成2023年度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建设。四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实施。确保在非汛期能够完成施工,全面推进项目实施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抓住今冬明春工程施工“黄金季节”,加快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的实施及资金执行。加快已完工项目的工程资料收集整理,尽快组织项目竣工验收。五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各类台账。认真梳理2022年汛期、汛后台账,整理年度新增隐患点、核销隐患点,制定新增隐患点单点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落实好核销隐患点相关手续,及时更新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六要注重重要天气过程的防范。要将重要天气预报信息及时传达到基层防灾减灾责任人,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等各项准备,强化提前避让、临灾转移避险工作。

二、对策措施

(一)扛起政治责任。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履职担当,突出问题导向,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风险,细化各项防御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预警研判。要密切关注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变化趋势,加强与气象、水文、林草、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做到预警信息发布早、传递快、能到位,完善灾害联动应急处置流程,实现灾害的精准预报、及时响应、准确应对。

(三)做好防范应对。要加强防范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交通运输、设施农业以及冬季群众生活保障的不利影响,加强野外火源治理,开展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好灾害防范应对工作。

(四)保持应急状态。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值守和备勤,认真履职尽责,时刻保持警惕,遇有突发事件要响应迅速,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应急处置及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