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及春节期间全市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发布日期: 2025-01-06 17:55 信息来源: 市应急管理局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临沧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工作机制》要求,市安委办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局、市气象局、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等部门,对1月及春节期间全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一、气象方面

(一)趋势预判

1.预计1月全市大部雨量正常略少,气温正常略高。月内主要有2次降温降雨天气过程,大致在中旬初、下旬中阴有小雨局部中雨。

2.2025年春节期间(2025年1月28日—2月4日),全市历年同期平均气温13.0℃,平均降水量4毫米。预计春节期间主要在假期后期有一次降温降雨过程,其余时段晴间多云,西南部和低洼河谷地带早晨有雾。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1月气温波动大,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霜冻,应注意防范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2.2024年12月全市无有效降雨,1月正值干季,降水较少,气象干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将逐渐升高,需加强防范。

3.冬季我市西部、南部及低洼河谷地区清晨多雾,需防范低能见度对交通出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水文水资源方面

(一)水情趋势预测

1.河道洪水预测。预计2025年1月及春节期间全市主要河流水势平稳,发生洪水可能性小。

2.来水预测。预计我市1月及春节期间两大流域主要河道来水总体较历年同期偏少2~3成。

3.土壤墒情。预计1月及春节期间全市土壤墒情缓慢衰减,局部区域可能发生轻度缺墒。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统筹做好水利工程安全运行和节水调水保障工作,重点关注主要城镇供水水源的节水、蓄水、调水。

2.提前谋划好今年春季及夏初的抗旱保供水工作。

三、森林草原方面

(一)风险分析研判

1.森林草原防火方面:根据森林草原火险等级预测,1月及春节期间全市森林草原火险等级在2-3级,等级较高。加之,冬季气候干燥,林缘、林内枯死可燃物大量增多,农事用火频繁以及人员进山活动,人为火源明显增多,较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

2.林草有害生物方面:1月,林草有害生物处于越冬状态,发生林草有害生物灾害风险相对较低。

3.野生动物方面: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的风险。野生动物出没频繁,在周边生活和旅游的人群面临被黑熊、野猪、毒蛇等野生动物伤害的风险。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强化督促检查。市林草局将会同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对各级各有关部门落实今冬明春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计划情况逐项进行督查,将发现的问题以清单形式直接反馈给当地党委、政府,以压实责任倒逼工作落实。二是强化宣传培训。常态化利用线上和线下方式,大力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扑救常识,以及临沧市2025年森林草原防火命令、防火倡议书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专业队员、护林员等培训,落实专业指挥,强化实战演练,确保安全。对防扑火物资装备做好调试检修,确保发生森林草原火情、火灾关键时刻用得上、用得了。三是强化火源管控。8400名护林员做好日常巡山护林工作,8支420人的专业队伍开展带装巡护,遇有火情第一时间处置。同时,管控好已排查出来的特殊人群,严防玩火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四是强化科技预警。运用好已建的60套林火视频监控,以及与临沧供电局共享使用的550套视频监控,并结合使用无人机加强巡护,实现森林草原火情早发现、早处置。同时,发挥视频监控在发现火情、破案等方面的作用。

2.林草有害生物方面应对措施:冬季是灭杀越冬害虫的卵、茧、蛹、幼虫等虫态及其破坏其栖息场所的有利时机。一是抓林地管理。切实做好核桃、临沧坚果为主的经济林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林地清理、病虫害枝修剪、树干涂白等冬季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大程度清除有害生物过冬生存环境,有效减少虫口发生密度。二是抓监测预警。进一步落实各级各部门、经营者、护林员监测责任,充分发挥林草监测站点作用,对林草有害生物常发区监测做到全覆盖,及时发现并掌握林草有害生物分布范围、种群动态、危害情况,畅通联系渠道,做到早安排、早落实、早发现。镇康、耿马、沧源三个边境县要切实做好境内外白蛾蜡蝉监测及其防治准备工作,一经发现及时除治,严防暴发成灾。三是抓检疫执法。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强化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监管,严把检疫关,严防林草有害生物传入传出造成危害。

3.野生动物方面应对措施:一是强化协调管理,坚决落实野生动物保护各项措施。二是加强日常监测,实行监测信息日报告制度。三是开展主动预警,组织实施采样送检,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要积极开展主动预警采样工作。四是加大野生动物肇事防范宣传。加大对山区和林区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教育和宣传,督促并配合保险公司做好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理赔手册、宣传资料发放,提高人民群众的知晓率;同时加强野生动物防范知识培训,特别是毒蛇、黑熊、野猪等危险动物防范知识宣传,让群众掌握遇到野生动物时安全躲避及自救的方法,提高群众主动防范能力;建设必要的防护设施,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牌。五是抓实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加强与保险公司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勘察、定损、理赔等工作,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赔偿范围、赔偿标准,做到应保尽保、补偿及时,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

四、水务方面

(一)风险分析研判

1月进入干季后,自然降水量较少,河道来水减少,水情趋于平稳,防汛风险较小,部分地区可能发生区域性干旱,干旱风险或持续增加;未来临沧气候暖干化仍将持续、并有加重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呈多发频发趋势,并且极端性可能更强,需提前做好蓄水抗旱各项工作。

从目前库塘蓄水情况来看,城市供水水源点(水库)来水、蓄水稳定,出现水量骤减骤缩现象可能性较小,供水安全问题不突出,相较部分乡(镇)、村组来看,随着降雨减少,特别是山区、半山区仍然可能出现资源性、季节性缺水。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加强监测预警。加强旱情监测,定期和同级防办、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旱情会商,综合分析监测信息和统计信息,及时准确发布旱情预警信息,适时启动干旱防御应急响应,做到旱情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

2.持续抓好库塘蓄水。实时动态监测库塘蓄水情况,对干旱凸显的地区要积极会同气象部门分析研判,利用好有利气候条件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做到最大限度增加蓄水。临翔区中山水库需提前做好相关抗旱保供水措施。

3.做好供需水平衡分析与隐患排查。按照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时段、精准措施,结合各地城乡供水水源保障情况,动态做好市、县、乡、村供需水平衡分析。加强风险隐患排查,统筹做好准备,及时采取应急调水、启用抗旱应急工程、组织拉运水等多种抗旱措施。

5.加大节水宣传力度。树立长期抗旱,科学抗旱意识,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关注、重视和参与抗旱,切实增强群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营造全社会节水的良好氛围。

五、交通运输方面

(一)风险研判

1.冬季霜露浓雾、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导致路面湿滑、能见度低,长陡下坡、急弯险道、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易发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交通阻断风险高。同时,应急人员在恶劣天气情况对公路抢通保通、事故处理和救援中发生二次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大。

2.临近春节,客货运输繁忙,超限超载、疲劳驾驶、超速行驶等违法违规行为多发,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风险高。

3.交通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寒潮大风等恶劣天气引发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风险较高。施工任务重,赶工期、违章指挥、冒险作业、违规用电、用焊引发事故的风险高。

4.恶劣天气下船舶违规冒险航行造成人员伤亡的风险高。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持续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落实落细风险管控措施,切实有效管控行业安全生产风险。

2.加强对运营公路监测和巡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保障运营安全。强化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冬季安全管理,加强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开展打非治违行动,严厉打击道路运输、水路运输、工程建设、路网运营领域冒险行驶、冒险航行、冒险作业、违章指挥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3.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在岗值班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自然灾害信息预报预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和事故险情,科学妥善处置。

六、住房和城乡建设方面

(一)风险研判

1.1月低温天气可能导致城区供水、排水、污水、燃气等管道设施堵塞、损坏,影响正常供排水供气,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2.岁末年初、春节临近,人员返乡,经营活动增多,农村房屋、城市危旧房、自建房存在维护不当、排查不足等问题,可能引发建筑的结构、消防等事故。

3.春节期间城区可能存在烟花鞭炮燃放带来的火灾隐患。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持续加大对城区供排、燃气、污水等设施的隐患排查整治力度,确保设施运行有效、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2.加强对农村房屋、城市危旧房、自建房的巡查排查,严格落实“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要求。

3.加强对城区烟花爆竹销售和燃放的监管,加大宣传烟花爆竹燃放的危害及相关规定。

七、地质方面

(一)风险研判

1.1月及春节期间为全市地质灾害低易发时段,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凤庆县大部、镇康县中部和东部,永德县西部和东南部,沧源佤族自治县中部和北部,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部和西部,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东部和北部,临翔区北部、西部和东部。陡崖、沟口的村镇居民区危险性大;公路(铁路)沿线、水电建设开发区、矿山开发区、光伏等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的地段。

2.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主要为地质灾害高易发且降水偏多且突发性天气多发的区域,以及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项目施工较多的区域。

3.从激发因素看,基于对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地质灾害相关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由于降雨减少,地震活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不合理的边坡开挖及废弃土的任意堆放、陡坡垦殖是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发生范围和频度的主控因素。预测全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不高,但由于1月份人为工程活动加剧,仍要重点关注施工安全问题。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落实防灾减灾责任做好巡查排查。发挥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职能作用,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地质灾害防御和防治工作。发挥各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驻县联乡技术单位作用,将群测群防和专业技术排查相结合,扎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工作,掌握1月及春节期间地质灾害隐患变化情况。

2.强化地质灾害风险防控。针对风险高的变形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进一步加大推进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项目的实施及资金执行。以“除隐患、安民心”为工作重点,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对直接威胁城镇、人口集中居民点或重要公共设施的隐患点实施工程治理,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开展地灾隐患点工程治理

3.强化监测预警。做好已建成703处监测预警项目的运行维护,保证每年度非汛期各个标段的设备在线率不低于90%。同时,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作用,强化针对在册隐患点的排查、监测、预警工作。“人防+技防”筑牢地质灾害安全防护网。

八、农业农村方面

(一)风险分析研判

2024年10月以来,雨水较去年同期偏多,根据历年病虫发生情况以及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1月夏收粮经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为中偏轻发生。

1.小麦病虫。预计中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30.0万亩次。其中小麦锈病中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0万亩次;小麦白粉病,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小麦蚜虫为中偏轻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2.0万亩次;其他病虫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0万亩次。

2.油菜病虫。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5.0万亩次。其中油菜蚜虫中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16.0万亩次;霜霉病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白锈病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根肿病中偏轻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万亩次;其他病虫,菌核病、白粉病、菜青虫等预计轻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0万亩次。

3.蚕豆病虫。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5.0万亩次。其中蚕豆蚜虫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万亩次;蚕豆锈病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次;赤斑病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斑潜蝇轻发生,发生面积5.0万亩次,其他病虫轻发生。

4.马铃薯病虫。主要是冬春马铃薯,预计总体为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0.0万亩次,发生的病虫害以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和地下害虫为主,主要发生区域为凤庆、云县、双江、耿马、镇康等。

5.冬春蔬菜病虫。冬春蔬菜病虫预计中偏轻发生,发生面积40万亩次,主要病虫害是蚜虫、螨类、蛞蝓、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斑潜蝇、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瓜类、叶菜类蔬菜白粉病、霜霉病、灰霉病、茄科作物(茄子、辣椒、马铃薯等)青枯病、疫病等,局部地区小菜蛾、蚜虫、十字花科根肿病偏重发生。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加强病虫动态监测和信息发布和上报工作。认真开展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蔬菜等病虫害的田间监测、调查,掌握病虫害田间发生动态,注重病虫害发生动态信息上报工作,及时发布预报预警,做到预测预报准确、及时有效地指导当地群众开展大面积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减轻病虫害损失。

2.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做好农药安全使用培训工作。结合各地开展的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工作,在夏收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关键时期,适时开展现场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加强对夏收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确保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3.强化统计调度,及时收集上报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控情况。

九、文化旅游方面

(一)风险研判

2025年1月及春节期间,全市涉旅自然灾害风险形势由于天气转冷、干燥,局部景区景点道路结冰、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增加,涉旅、文物保护单位气象自然灾害、极寒气候风险偏高,旅游行程和护林防火风险增加。

(二)防范应对建议措施

1.加强突发气候极端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防范,督促景区景点等重点文化旅游单位完善重要设施安全综合防范责任制,确保防灾物资、人员队伍和值班会商制度落到实处,及时接收和推送气象信息,加强预警准备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隐患、安全转移措施落实,防范化解灾害风险隐患;避开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做好防寒保暖。提前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交通及旅游景区开放情况和门票预约措施,形成 “无预约不出游”的习惯。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尽量避开假期客流高峰引发的拥挤。

2.提前研判,强化应对措施。结合相关部门提供的预判信息,召开抗震防灾、防汛、地质灾害、极端气候等专题会议,指导行业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强化防范应对措施。

3.1月要结合节假日、寒假、春运期间和消防宣传月落实要求,组织开展行业辖区监管旅游设施的防汛、道路交通、防自然灾害自检自查,及时查找、整改存在问题和风险隐患,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

4.持续配合协作开展旅游项目护林防火、地质灾害、水资源旅游项目综合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依法查处非法违法行为;重点对A级旅游景区道路、观景点、观光车辆、特种设备、玻璃栈道等防洪水、防泥石流、防坍塌、防雷电、防拥堵、防溺水、水上游乐设施联合检查,景区用电安全、野外火源管控、森林火灾火源管控“两个普遍性突出问题”等进行排查,落实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测、预警和避险转移措施等、及时对旅游景点景区、文物保护单位及新建和在建的旅游景点景区周边斜坡、沟道等进行隐患排查。按照“早巡查、早发现、早报告、早监测、早处置”的原则,做到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将责任贯穿到具体排查工作中,明确到岗、到人、到点,组织全方位、全覆盖的隐患排查,发现险情立即处置、报告。

5.自然灾害防范预警依托“一部手机游云南”,加强与气象、水文、工信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能密切关注汛期天气变化、预测预报雨情、水情及强降雨可能引发的洪涝和地质灾害,切实抓好预警信息,把握防汛地质灾害防灾主动权。强化灾害安全信息预警值班和信息报送。遵循“认真负责、及时主动、准确高效”的原则,严格落实重点时段和节假日期间领导带班和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有关规定要求,完善应急报告要求制度,积极主动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报送,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综合运用“1262”预报预警转移处置游客,遇重大险情、灾情,依照“ 123快速响应措施”要第一时间上报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按照“快速、准确、全面”的原则,按程序、按规定,准确上报灾情,力争做到时间、地点、人物及信息来源清楚,已采取措施及趋势研判清楚,游客救治和救援情况清楚,参与现场处置人员及其通联方式清楚。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问题,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文旅部门要及时处置。

十、总体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各方责任。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当前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决策部署,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钉钉子”的精神,敢于担当作为,真正把各项工作措施抓实、抓细、抓到位。突出问题导向、紧盯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重点领域风险,细化各项防御措施,坚决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营造喜乐安宁节日氛围,确保全市人民欢乐祥和过节。

(二)强化预警研判、深入排查检查。1月份时值春节等重要节日,放假学生、旅游、返乡人员剧增,民俗节庆活动集中,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加强会商研判和预警信息发布,注意防范低温雨雪和霜冻天气对农业、电力和交通等的不利影响。加大排查检查、强化分析研判,对各行业领域、辖区的主要风险点要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要进一步完善灾害联运应急处置流程、确保预警信息发布早、传递快、做到精准预报、及时响应、准确应对。

(三)拧紧“防”“救”链条,做好防范应对。各级各部门要做好冬季低温雨雪冰冻等重大灾害风险防范应对,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重大隐患整治。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强化应急演练,做好人员、队伍、装备、物资等准备,紧盯高寒山区、重点道路等重点部位。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严格落实好森林防灭火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提前部署力量靠前驻防,随时做好森林火灾扑救准备。强化群众身边的安全防范工作,要坚持抓基层、抓一线,把提升县、乡、村防范应对灾害能力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加大隐患识别和灾害应急第一响应能力建设力度,强化全天候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群测群防和综合治理,着力打通灾害抢险救援工作“末梢”。

(四)增强忧患意识,时刻应急备战。要切实加强应急值班值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发生事故险情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要时刻保持备战状态,有针对性前置救援力量,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物资储备和实战演练,随时做好“打大仗、打硬仗”准备,确保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和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果断决策、科学应对、高效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