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lyj1/2024-00067
发布机构: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4-08-06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政协临沧市委员会五届二次会议第05030099号提案的答复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第一学习小组: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彝族俐侎文化挖掘保护的建议》(第05030099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综合市民族宗教委、八县(区)文化和旅游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彝族支系俐侎人主要聚居在永德、凤庆、云县三县交界处的5个乡镇,总人口2万多人。其中,人口占20%以上的行政村有15个,分别是:凤庆营盘镇勐统村,郭大寨彝族白族乡团山村;永德亚练乡章太村、塔驮村、兔乃村、云岭村,乌木龙彝族乡乌木龙村、木厂村、炭山村、菖蒲塘村、蕨坝村、帮卖村;云县幸福镇邦信村、勐底村、红岗村。彝族支系俐侎人至今仍然传承着完整的独有的俐侎歌舞、祭祀、服饰、饮食等民风、民俗,保留着最古老的“情人节”风俗。

为贯彻落实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临沧市和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和临沧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安排,在全市系统地开展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程综合试点工作。制定了《临沧地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实施方案》,以市人民政府临办发〔2004〕53号文件出台批转下发各县(区)人民政府实施,同时成立临沧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项目申报评审专家小组。

经过市、县(区)、乡(镇)、村四级文化工作者20年以来的挖掘整理。彝族俐侎人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彝族俐侎人芦笙舞、彝族桑沼哩节3个项目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彝族俐侎人打歌传说、彝族俐侎人烤全羊制作技艺、彝族俐侎人桑沼里、彝族俐侎人踩花节、永德乌木龙木场村石坎子自然村保护区、彝族俐侎人传统文化保护区6个项目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彝族俐侎人响篾、彝族俐侎人的祖先神话、帮买彝族俐侎人火把节、龙门调、彝族俐侎人接舞歌、彝族俐侎人小直歌舞、彝族俐侎人情歌《等待布谷鸟叫》、彝族俐侎人情歌《斑鸠吃水》等58个项目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全市包括彝族俐侎人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俗、保护区、艺术之乡7大类别列入省、市、县三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共计66个项目。

为传承好彝族俐侎人优秀传统文化,将俐侎文化世代传承延续下去。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组织省级项目彝族俐侎人传统服饰制作技艺、彝族俐侎人芦笙舞拍摄纪录片《非遗记忆》,将这些民族瑰宝以影像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通过《非遗记忆》纪录片唤起群众对临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与危机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传承好彝族俐侎人文化,传承人的保护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对传承人的支持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立档案,继续推进对张金保、曹福昌、李从妹、李东妹4名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形式、技艺和知识进行全面拍摄记录,确保其传承的技艺得到永久保存,方便后人传承与发展,有效防止传承人不断减少和老年化造成的“人在艺在,人亡艺绝”危险。二是保障经费投入。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20000元/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8000元/年,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补助经费1000元/年,传承人补助经费用于收徒传艺,开展传承活动。

近几年来,结合云南省实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双百”工程惠民实事,全市民族宗教部门积极向上争取民族文化项目资金扶持,全面加强包括彝族支系俐侎人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通过整合资源、合力攻坚,着力打造“桑沼里”等民族节庆活动。先后实施了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彝族支系俐侎人文化传习项目(2012年)、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彝族支系俐侎人纺织靛染技艺传承项目(2013年)、永德县俐侎人歌舞乐传承保护项目(2014年)、云县彝族支系俐侎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项目(2015年)、永德县彝族支系俐人社会历史文化抢救保护项目(2019年)、高清人文纪录片《神秘的俐侎人》摄制项目(2020年)。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职能职责,继续挖掘整理彝族俐侎人文化,指导好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鼓励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将俐侎人文化传承好,发展好。市民族宗教部门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继续强化包括彝族支系俐侎人在内的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把握好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努力弘扬包括彝族支系俐侎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衷心感谢各位市政协委员对全市文化旅游工作的关心,并恳请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工作,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联系人及电话:杨晗,0883——2124037。




临沧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8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