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佳杰、蔡立霞、俸亚珍代表:
你们在临沧市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蚕桑产业发展力度的建议》(第2号)已交由我局办理,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我市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发展蚕桑产业,1992年桑园面积2616亩、产茧1.6吨。省政府《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9〕211号)、《关于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建设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09〕214号)出台后,我市高度重视,并积极争取省级支持,先后引进浙江桐凤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入驻凤庆县、曲靖虹桥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耿马县、镇康县成立了国成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蚕桑产业。到2014年桑园发展到61923亩、产茧459.3吨。2019来,全市蚕桑种植面积稳定在53675亩,投产39458亩,产鲜茧605.1吨,实现总产值2500万元。
临翔区90年代初开始种桑养蚕,2007年,原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忙畔、蚂蚁堆建设示范基地120亩,并于2010年引进江苏玖玖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入驻临翔,在邦东、蚂蚁堆、圈内发展600多亩。2016年9月,区委、区政府引进外地客商成立了临沧禾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与公司签订了《临翔区蚕桑养殖加工项目开发合作协议》,2017年10月出台《临沧市临翔区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到2018年全区蚕桑发展到3919亩,产茧6吨。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国际市场波动、蚕茧价格低迷、群众积极性下降等影响,全区桑园下滑到1555亩。
蚕桑产业投入少、见效快,是山区、半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最适宜产业,也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产业。虽然目前产业发展中遇到了龙头企业弱、政策不到位、产业争地突出等困难和问题,但我们依然要坚定产业发展信心,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合理布局产业。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按照产业特性,把蚕桑产业布局在气候最适宜、当地党委政府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处理好蚕桑产业与烤烟等其它产业争地矛盾,“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建设蚕桑专业乡(镇)、专业村。
二是推进标准化桑园建设。在现有种植区域,大力开展以集雨为主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使桑园有效灌溉率达到50%以上。同时,因地制宜,适时适度科学大力推广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扩大合理间作套种面积,间作套种面积达到50%以上,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三是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按照每万亩桑园建设1个鲜茧收烘站、每新增1万亩建设4个100平方米蚕种催青室、每30亩桑配套建设一个100平方米的小蚕共育室、每户3亩桑配套修建一个消毒池和购置一台消毒机具的标准,配套相应基础设施,提高蚕园生产能力。
四是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因地制宜,扩大“桑-(蔬)菜”、“桑-(马铃)薯”、“桑-豆(类)”等套种模式面积;进行桑园养殖鸡、鹅等,开展桑下养殖;开展桑叶茶、桑叶饲料的研发,充分利用剩余桑叶的综合利用。同时,积极开展蚕、桑、茧丝、蛹等蚕桑产物的多元化利用研究,通过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五是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完善市、县、乡村三级蚕桑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加速蚕桑业增产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对蚕农技术培训,提高蚕农管桑养蚕技术水平。
六是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强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争取出台推进临沧市蚕桑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市级政策、资金上支持产业发展。做好蚕桑产业发展项目储备,积极争取脱贫攻坚中产业发展资金,投入蚕桑产业发展。继续加大向省农业农村厅、省级有关部门的请示汇报,争取上级资金。同时,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发展信念,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把培植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发展区域经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
最后感谢你们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给我们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17日
(承办人:袁红 联系电话:0883-212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