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访谈】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发布日期: 2023-07-10 03:07 信息来源: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主题: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云南怎么干?

时间:2023年7月10日10:00

嘉宾: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刚

简介:我省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方面,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通过“六个一批”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取得哪些成效?在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和产业增收方面有何举措?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刚做客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介绍我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政策措施、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

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你关心的,“在线访谈”为你解答。大家好!欢迎收看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栏目。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刚,为大家介绍我省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政策措施、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

樊副局长,您好!欢迎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樊刚: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非常高兴来到“在线访谈”栏目。

主持人:樊副局长,您看我们云南脱贫人口基数大,巩固拓展任务重,可以说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在接下来的落实工作当中怎么样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呢?

樊刚: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力的抓手。我们始终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有力措施。今年以来,以全面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质效为目标,将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稳定消除作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常态化措施,健全机制、分类对接、做强平台,扎实推进部门数据共享、抓好数据比对、强化筛查预警、做实监测帮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坚持动态监测。一方面,聚焦解决农村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开发建设“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App和微信小程序,把民政、教育、医保等部门的15个救助服务事项纳入其中,群众遇到困难时可随时在网上提出救助申请,实现困难群众“找政府”无障碍、即时申请即时得到办理。另一方面,采取干部分片包保、网格化排查的方式,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村常住人口为对象,结合群众自主申报、干部日常走访发现等措施,逐户逐人研判返贫致贫风险,保障困难群众“应纳尽纳”。

第二是坚持精准帮扶。按照分层分类精准帮扶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实际情况,对监测对象每人至少制定1至2项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我们联合省教育厅、省水利厅,紧盯控辍保学、饮水安全等突出问题,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强化对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的倾斜扶持,从源头上、重点上防控返贫致贫风险。

第三个方面是坚持稳定消除。组织开展全省防止返贫监测集中排查,重点对监测对象帮扶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稳定性情况进行“回头看”,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着力化解风险隐患。截至目前,全省有68.4%的监测对象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的都均已落实帮扶措施。通过“三个坚持”,真正做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从发现风险到消除风险的闭环管理,筑牢严防规模性返贫的“防火墙”。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樊刚

主持人:谢谢您的介绍,您刚才说的“三个坚持”是一个防火墙的作用,为脱贫人口的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有力保障,当前我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农民增收、为了脱贫户增收”的鲜明导向,而且还启动实施《云南省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有了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之下,目前它的成效怎么样呢?我们还注意到这样一个数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了“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任务,下一步工作怎么安排?

樊刚:检验我们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2021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在全国率先实施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围绕“六个一批”重点任务,制定了配套工作方案,为197.8万户796.3万人精准制定“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对70万户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开展“一对一”帮扶。2022年,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147元,增长15.9%,全面消除收入70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

今年,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我们始终把大抓产业、促进就业作为激发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根本措施,做到产业、就业两手发力,促进持续增收。

在产业上,一是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按照中央、省级财政衔接资金不低于60%、52%的比例投入产业,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力争达到100亿元,努力扩大“富民贷”试点覆盖范围。二是加强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支持脱贫县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业市场主体。三是培养致富带头人,以脱贫出列村和经济发展薄弱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万元以下)为重点,每个村每年培养3至5名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四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充分发挥财政衔接资金在产业帮扶方面的作用,支持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用好科技人才帮扶力量,帮助提升农户种植、养殖、销售的技术能力水平。五是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群众带入全产业链发展,让群众更多分享增值收益。通过产业帮扶,努力使脱贫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增速不低于去年22%的水平。

在就业上,一是稳定就业规模,确保全年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0万人以上;二是增加就业时长,进一步提高就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就业稳定性;三是提高劳动技能,突出实训实作,分解落实到人,抓实70万人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个稳定就业一个;四是优化就业结构,确保省外就业不低于102万人;五是推进“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确保雨露计划毕业生90%以上毕业即就业;六是稳住政策性就业,稳住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生态护林员岗位。通过以上6项增收措施,实现脱贫人口人均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

主持人:谢谢樊副局长,刚才您介绍了六项增收措施,这六个措施最终都归于促进就业,乡村振兴局在促进就业方面其实做了很多的工作,您刚才也介绍到今年要完成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320万人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在稳岗就业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呢?

樊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完成320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全省乡村振兴、人社等部门密切协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多措并举推进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在继续执行2022年脱贫人口“增收九条措施”和“就业帮扶八条措施”的同时,细化实施“提升就业组织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劳务品牌、扩大省外就业规模、提升就近就业质量、增加有效就业时长”等“六个一批”措施,促进更多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比如,跨省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脱贫人口,可以享受最高1000元的一次性往返交通补助;就业帮扶车间每吸纳1名脱贫劳动力就业,按其发给薪酬的15%给予奖补。脱贫人口就业帮扶措施纳入县级乡村振兴项目库,从财政衔接资金当中给予优先保障。

二是进一步强化精准帮扶。立足“早转、快转、多转”,抢抓第一季度就业黄金期,组织乡村干部、驻村队员、就业信息员首先是摸清底数,建立“返乡留岗、就业意愿、帮扶需求”3张清单,为每名脱贫劳动力提供1次就业指导、3个岗位信息、1个培训项目。紧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采取面对面推荐、门对门招聘、点对点输出等措施,帮助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

三是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用好用足省内劳动力和就业岗位余缺调剂机制,引导龙头企业、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带动就业,大力实施以工代赈,充分发挥就业帮扶车间和乡村公益性岗位的作用,吸纳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第四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监测调度。省、州(市)、县三级人社和乡村振兴部门建立了联合调度机制,实行“周监测、月调度、季通报”,在全省88个脱贫县设置502个就业创业服务监测点,实现万人以上集中安置区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对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进行专项调度,对可能出现的区域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发现和帮扶。

今年上半年,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已实现就业348万人,比去年增长了3.4万人。

主持人: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一技之长,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就有了保证,为实现脱贫群众高质量就业,我省在支持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也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樊刚:农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就掌握了就业的“敲门砖”,端稳端好就业饭碗就有了保障。全省脱贫劳动力中,技能型劳动力比较少,多数劳动力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月工资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0元。因此,云南省乡村振兴局把脱贫人口职业培训、技能培训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今年启动实施了“人人持证、技能致富”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准培训机制,促进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高薪就业。

一是在培训对象上,注重分类培训。对脱贫家庭青壮年劳动力,推进人人持证;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对脱贫家庭务农人员,结合实际需求开展生产经营技能培训;对返乡回流的脱贫家庭劳动力,建立培训稳岗跟踪服务机制,提高再就业能力。

二是在培训内容上,突出就业导向。围绕产业所需、市场所需,聚焦我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烟草、绿色能源、文旅康养、现代物流等12个重点产业,开展生产经营和就业技能等职业培训,确保有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的脱贫劳动力“应培尽培”、“能培尽培”。

三是在培训方式上,强化实作实训。大力推行“培训+上岗”、“孵化式”、“师带徒”等方式,提升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水平、持证率和培训后就业率。鼓励各地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式培训,探索开展异地培训、高标培训,帮助更多脱贫劳动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四是在培训标准上,加大政策支持。参加年度职业补贴工种目录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的,按照标准给予培训补贴。对未纳入年度补贴项目范围,但当地产业发展和技能劳务品牌建设有需求的项目,培训时间按照5天40课时、补贴标准按照每人800元执行;脱贫人口参加培训期间,按每人每天60元标准给予生活费补助。承担异地培训项目任务的机构开展相关职业(工种)培训时,补助标准可在原标准基础上上浮50%。

截至目前,完成脱贫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2万人次,比如镇雄五金工、丘北纺织工、剑川木雕工、巍山小吃等115个劳务品牌带动28.6万脱贫劳动力就业。

主持人:刚刚我们了解到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的普惠性政策,那对于脱贫家庭有活力的、新成长起来的年轻劳动力,有没有针对性的政策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呢?

樊刚:脱贫家庭刚毕业或即将毕业要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是潜在的未来家庭创收的主力军、生力军,也是我们开展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的重点对象。雨露计划是为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量身打造的特惠政策,就是通过资助、引导脱贫家庭初中、高中毕业生和青壮年劳动力接受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培训计划。2022年,省乡村振兴局、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联合启动实施了“雨露计划+”就业专项行动,升级续写雨露计划的“后半篇”文章,组织开展从教育培训到促进就业的全链条、一体式帮扶,帮助雨露计划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是帮扶对象。由脱贫家庭拓展到了监测对象家庭。

二是在支持范围。由资金资助延伸到职业教育、就业帮扶环节,行动的定位更高、范围更广。

三是帮扶方式。深化校企对接、职教联盟、社会力量帮扶,持续提升雨露计划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水平。

四是补助标准。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学生年补助标准由原来的3000元,提升至现在的3000—5000元。

五是补助发放。纳入全省“一卡通”管理,直补到户。2022年共计发放雨露计划补助四亿七千多万元,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94.5%。

此外,还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风向标职业培训学校签署“雨露计划+”就业助力云南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推进校企合作。比亚迪公司每年在云南招聘不少于1万人、3年不少于5万人。通过项目合作和开展,帮助雨露计划学生及脱贫家庭劳动力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实现高质量就业。

主持人:一方面从刚才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我省就业促进脱贫人口增收的总体情况,另一方面,产业发展是增加脱贫群众经营性收入的重要途径,为脱贫人口铺就了一条致富路!请您介绍一下我省在产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增收方面有什么政策措施?

樊刚: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百姓增收底气就足。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始终把产业帮扶作为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聚焦“六个一批”重点工作,拓宽增收渠道,切实增加收入。

一是强化精准帮扶。引导群众合理选择生产经营增收项目,按照“一户一方案”制定到人到户增收帮扶措施,对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开展“一对一”帮扶,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

二是强化财政资金支持。2023年明确了全省脱贫县将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能低于60%和52%。上半年,投向产业资金146.78亿元、占总投资的61.23%。

三是加大金融帮扶。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增规模达100亿元以上,扩大“富民贷”覆盖范围至122个有帮扶任务的县。上半年已新增小额信贷44.8亿元、小额信贷的余额已经达到191亿元,“富民贷”扩大到88个脱贫县,新增12亿元。

四是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力度。依托科技特派团、产业顾问组、科技特派员和技术服务团的支持,发挥当地科技人才的作用,促使产业发展实现质的提升,向88个脱贫县每县选派1个技术服务团,1232名技术人员为脱贫县发展产业开展技术服务。

五是加强致富带头人培养。云南省乡村振兴局制定了《关于农村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的通知》,给政策、给资金、给项目,引导大学生到村、能人回村、农民工返村,每个出列村重点培养3至5名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致富带头人,鼓励支持他们带头致富、带领脱贫群众致富。

六是完善产业政策体系。重点围绕建立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家庭全覆盖。

七是开发农户闲置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对人均收入低于8500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增收情况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引导和鼓励经营主体规模流转农户土地、农户闲置房屋或其他资产租赁用于经营性生产,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

八是加强光伏电站帮扶管理。1387座村级光伏帮扶电站,今年以来共发电10599万千瓦时,收益达7949万元,为每村每年带来8—40万元的村集体稳定收入,破解了帮扶村没有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难题。

主持人:感谢樊副局长的详细介绍,刚才樊副局长跟我们介绍了在产业和就业方面双向发力、久久为功,在相关政策的持续支持下,相信我省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工作会跨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再次感谢您来到我们的演播厅。

樊刚:非常高兴做客“在线访谈”,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