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着力提升口岸功能,瞄准国内外两个市场,加强空间、功能和产业研究,推动口岸扩大开放,让“通道变基地”“通道变贸易”“通道变加工”,建立适应面向缅甸、印度洋周边乃至全球开放的产业结构体系,持续壮大口岸经济。
近日,记者来到临沧市南伞口岸,看到两种繁忙的景象,口岸通道是出入境车辆进出繁忙;通道右边的口岸联检楼建设工程繁忙施工,查验货场工程开足马力推进。这是南伞口岸启动的综合功能提升建设项目。
南伞口岸为1991年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口岸,2019年,口岸出入境人数曾位列全省陆路口岸第2位;2022年,口岸进出口贸易额16.81亿元,增长43.4%,创历史新高。虽然南伞口岸进出口贸易额在全省占比不大,但却是全省近年贸易量增长最快的口岸之一,而以现有南伞口岸的功能设施,已不能满足口岸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开放。针对这样的情况,镇康县完善口岸功能设施、配套设施,高标准建设智慧口岸。
镇康县商务局副局长罗杰说:“实施了综合功能提升的这一个项目总投资是4.3亿元,其中南伞口岸的联检楼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达到1.2亿元,联检楼建设好了之后,能够达到国家开放口岸的标准,到时我们的国门通道将会达到三进三出六个车道的标准。”
立足口岸就是县城的优势,镇康县以“抓紧口岸升格、补齐设施短板、全市一盘棋、岸城园一体化”发展思路,建设以外向型消费品加工制造为主的国际产能合作区。力争2024年完成联检楼建设,实现口岸升格开放,2025年口岸进出口总额达60亿元以上。
把提升口岸功能设施作为壮大口岸经济的支撑点,作为全国17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之一的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正以“一区三园”规划,联动全市3个口岸和沿边城镇发展。当前,临沧国家级经济合作区以推进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为契机,有序推进国家海关批复的进境粮食、冰鲜水产品、水生活物、水果四类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积极申报孟定清水河药材指定口岸,加快建设智慧口岸、园区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等配套项目,整合保税仓库、厂房等设施,不断提高开放承载能力。发挥临清高速带动效应,启动临清铁路口岸站规划布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和城区基础设施配套,以“岸城园站一体化”思路,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科学发展,为建设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新兴口岸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口岸功能的不断完善,临沧“通道经济”正向着“落地经济”转变。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合力搭建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累计备案收购企业73户,备案落地加工企业3户。
去年在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落地的临沧良田公司是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现已引入农产品加工生产线5条,对进口的芝麻、绿豆、花生、玉米等进行加工销售。承担各类货物出口、报关以及物流运输等业务,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临沧良田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陶金明说:“我们现在进口每天不会低于300—500吨,现在加工生产能力每天不低于300吨,去年一年创税100多万元。我们结合自身产品和业务特点,用足用好政策红利,更好地把商品从落地加工向精细化、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023年1至8月,孟定清水河口岸货运量超133万吨,货值突破5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据统计,孟定清水河口岸粮食类农产品进口量、值居全省口岸第一。
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临沧市口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临清高速公路孟定国门段40公里建成通车,孟定清水河口岸货运专用通道联检楼、公用型保税仓库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南伞口岸国门、南伞口岸查验货场改造项目等建成并投入使用;沧源永和口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口岸基础设施和查验设施的逐渐完善,有效改善了口岸的整体功能,通关能力显著提高。今年1至7月,全市各口岸货运量共194.2万吨,同比增长154%;出入境商品总额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55%。
临沧将统筹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谋划好口岸带通道、通道带物流、物流带商贸、商贸带产业、产业进园区、产城一体化六篇文章,聚焦口岸功能提升、口岸经济发展、口岸城市建设,做强商贸物流产业、进出口加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壮大口岸经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临沧市商务局局长周永智说:“规划了577个口岸经济的项目,总投资达到了5400多亿元,一些项目正在按照它的成熟度正在逐步推动。我们口岸进出口的货运量、口岸进出口的人流量、口岸进出口的车辆,这三大核心口岸流量指标要实现跃增;口岸货值要提升、贸易额要提升、边民互市贸易要提升;我们的进出口落地加工的产值要有突破,人均货物和服务贸易额要有突破,新通道集装箱运输运量要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