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与省级部门汇报对接。7月20日与省发展改革委对接“云南省壮大资源经济三年行动”编制情况,目前省级三年行动初稿已编制完成,正在准备梳理资源经济三年行动项目。与省级对接后,我委立即组织各县(区)、市直部门结合临沧的实际,着手梳理项目,做好充分准备,待省级下发梳理项目通知时,有更充裕的时间谋划项目。
(二)积极组织开展学习。自2023年7月5日临沧市壮大资源经济发展规划印发后,市直各相关部门立即组织干部职工从理念、思想、格局等方面深化学习,提高干部抓“资源经济”的本领和能力,促进3815战略实施,不断壮大“资源经济”发展,促进临沧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三)梳理亿元项目及规上企业清单。为将资源经济规划切实落到实处,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各县(区)、市直各部门梳理各产业领域2023—2025年期间总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清单。共梳理资源领域项目144项,总投资956.15亿元。2023年1—6月累计完成投资52.12亿元。其中:高原特色农业20项,总投资77.98亿元;矿产2项,总投资4.2亿元;绿色能源105项,总投资810.86亿元;生物医药3项,总投资14.7亿元;文化旅游14项,总投资48.41亿元。共梳理规上企业117户,2023年1—6月生产经营情况营业收入66.795亿元。项目清单将作为下一步发展壮大资源经济的重要抓手和审核推送省级重大项目、季度开工项目、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重要依据。
(四)组织编制“资源经济”开发概况和典型案例。7月19日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围绕支撑临沧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等7项优势资源和临沧坚果、高中教育等13项特色资源,编制5个资源概况及5个典型案例提供市委组织部门,作为编写云南干部学习读本 《壮大“三大经济”案例选编》稿件。
二、存在困难问题
(一)对标新要求经济发展压力大。按照王宁书记提出的“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或接近3万美元”的新要求,我们经过测算,以2022年,全市人均GDP6700美元为基数反推,临沧未来13年GDP年均增速要达12.5%,须高于全省5.3和全国7.3个百分点。对标实现“十四五”确定的2万美元为底线,争取达3万美元,到2035年,全市经济总量达3500亿元以上、力争达5000亿元,人均GDP达2万美元、力争达3万美元的目标,工作压力不断增大。
(二)资源优势尚未整合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市虽然有高原特色农业、绿色能源、口岸、文化旅游、矿产、生态环境、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成后带来的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等七种共性资源和佤文化、滇红茶临沧茶、美丽乡村、临沧坚果、生物医药、锗高岭土、边境、澜沧江306公里优质航道、气候、边境孟定坝热区、北回归线穿过双江形成的热能区、微电影文化、高中教育等十三种特色资源。但资源系统性谋划不够,全产业链发展链条短,大部分资源开发精深加工不够,附加值低,对财税的贡献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量少质弱,缺乏高科技人才,大企业、大项目少,研发投入不足、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不断壮大“三大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3815战略和壮大“三大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按照全市“11311”顶层规划设计,围绕2035年GDP实现5000亿元,人均GDP达3万美元的目标,不断壮大发展“三大经济”,推动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抓实项目前期。依据国家、省政策投资导向,扣准区域内经济结构需求、市场需求、临沧发展需求,在目前已梳理出资源重大领域项目144项及117户规上企业,着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抓实项目前期,并每月对亿元以上的项目及规上企业进行调度,实时掌握项目及企业的具体情况,打造一批对壮大“资源经济”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性、标杆性项目。同时,跟进落实好国家、省支持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发展,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地实施,提高产业投资占比。
(三)积极争取资金支持。针对项目领域,围绕国家、省产业投资导向,指导市县各部门从延伸产业链发展谋划包装项目,并积极向上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接,争取更多的资源项目获得国家、省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