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lcsrmzf/2023-00036
发布机构: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3-07-19

中共临沧市委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扎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推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发展,为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推动全市实现农业强市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1.全力抓好粮油生产。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4.53万亩以上,实现产量110万吨。完成省级下达水稻旱种目标任务。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5.8万亩,油料种植24.1万亩,大豆种植16.6万亩。鼓励发展双季稻和再生稻,大力推广间套种生产模式。以水稻、玉米和马铃薯为重点,加快推进良种良法集成推广。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落实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落实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鼓励发展粮食订单生产,推动优粮优购。严防“割青毁粮”。严格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扎实推进核桃油料化利用。大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落实油茶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改培油茶。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

2.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3年种植试验示范推广巨菌草3000亩。大力发展青贮饲料,推广种植全株青贮玉米10.6万亩以上,建立全株青贮玉米高产优质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5个。建设一批林下种养示范基地。制定渔业产业发展3年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培育壮大食用菌产业,分类建设食用菌基地。加大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3.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落实储备规模责任,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加强生猪稳产保供,保持能繁母猪存栏合理水平。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继续实施糖料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助政策。积极争取生态胶园支持政策。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进出口调控。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反对食品浪费。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新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严控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开展耕地撂荒情况排查,有序推进撂荒耕地利用。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2.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多渠道增加投入,提高建设质量。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建设高标准农田20.79万亩,其中新建10.43万亩,改造提升10.36万亩。开展多部门联合排查,严厉打击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

3.推进兴水润临工程。加快建设耿马灌区等重点水利工程,启动大勐统河大型灌区建设,推进南汀河、小黑江大型灌区项目前期,竣工验收5件重点水利工程,加快41件续建重点水源和连通工程进度,新开工5件水源工程、7件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5件河道治理项目,逐步消除工程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提升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完成17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持续推进水价改革,完成37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4.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市级财政安排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以蔬菜、小浆果、规模养殖等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统筹整合利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加快补齐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鼓励县(区)按规定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对联农带农富农设施农业项目给予信贷贴息。

5.持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旱涝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密切关注冬季低温冻害、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灾害、病虫草鼠害发生预期,及时准确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推动粮食安全与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基层动植物疫病虫害监测体系建设,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和重点人兽共患病源头防控。建立健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提升重点区域森林草原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三)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压倒性位置

1.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增收,确保不返贫。按照未消除风险和新识别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和发展需求,动态调整“一户一策”帮扶举措,强化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实现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5.4万人以上,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

2.切实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重点用于产业发展,重点支持技术、设施、营销等,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持续实施消费帮扶,激发脱贫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支持脱贫地区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健全公益性扶贫项目资产管护机制。明确经营性扶贫项目资产责任主体,完善运行机制。开展就业帮扶车间专项清理行动。充分发挥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障作用。落实省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帮助每个县建好1所普通高中或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医院,选派1个科技服务特派团。持续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攻坚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推动有劳动力且有就业意愿的搬迁脱贫家庭至少1人就业。

3.稳定完善帮扶政策。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加大对脱贫县主导优势产业的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确保“应贷尽贷”,2023年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力争达到1.7亿元以上。深化沪滇协作,开展携手促振兴行动。加强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建立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四)抓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

1.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采取“九条措施”促进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和鲜明工作导向,制定支持市场主体联农带农政策措施,财政涉农整合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推动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发展产业、使用沪滇协作资金实施产业项目、流转农村土地发展规模种养业的主体全部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提高农民在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增值收益,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18%以上,实现人均纯收入低于8500元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动态清零。

2.全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持续实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7万人以上。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处置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制度。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孵化实训基地)等建设。落实市级重点工程以工代赈项目清单任务,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提高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收入。

3.巩固拓展农业经营增收。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深入开展四级示范社联创工作。支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公司。扎实推进中央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大力发展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资本通过流转取得土地经营权的资格审查、项目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坚持为农服务和政事分开、社企分开,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4.深化改革激发农村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业务指导和数据把关,组织县(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信息开展自查,按时完成信息核对、修改、变更登记等工作,确保数据信息真实准确。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在受理审批“前门”开好开正的同时,把违建的“后门”堵严堵死。开展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两头空”排查,保障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合法权益。持续推动农垦、林业等改革。

(五)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

1.推进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制定出台临沧市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把“7个低”变为“7个高”工作方案,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建专家团队、制技术标准、抓科技示范,大力发展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产业从种养环节向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延伸,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全产业链发展。糖产业要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全程机械化、副产品综合利用力度。茶产业要提升精深加工、企业品牌引领水平,用名山茶的品牌、多元化的产品不断扩大临沧茶的市场份额。核桃产业要加快推进自动化智能脱皮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全资源利用创新型产品研发。临沧坚果产业要在提升原果品质和产量上下功夫。林产业要加快现有林草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做强做大木竹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推进林板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新增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证50万亩,认证产品60个。大力发展和推广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持续抓好“一县一业”示范县、“一村一品”专业村和特色产业基地。完成农业投资110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2%。

2.强化农业市场主体培育。扎实推进“阳光、雨露、土壤”行动,持续深入优化营商环境,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300户以上,继续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的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双江自治县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县(区)主要领导要带头招商、大力招商,亲自解决困难和问题。

3.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高原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链、加工园区建设工程,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加快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与建设,推进实施冷链物流两端补短板工程和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优化城乡配送设施网络。布局建设一批城郊大仓基地。加快推进重点物流园区、产业园区、交通枢纽节点、边境口岸等冷链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夯实创建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集配中心)申报条件。建设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拣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供应,畅通农村物流配送渠道。抓住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机遇,结合“林、茶、果、糖、牛、菜、中药材、咖啡”等特色产业优势,推动“临品出滇”背包市场业务洽谈订货工作。

4.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创建活动,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2023年,快递服务建制村通达率达到100%,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发展乡村餐饮购物、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生活服务。开展汽车促消费、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活动。

5.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打造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一批金牌旅游村和最美乡愁旅游地,制作“美食地图”,开发“美食文化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生产基地+电商”区域性行业电商平台,大力推动“临品出临”、“临品出滇”。积极推广小包装净菜。支持中央厨房建设。推广“中央厨房+冷链配送+餐饮门店”模式。推进预制菜产业发展。

6.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加大县域市场主体引培力度,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增强重点镇集聚功能。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基地。建立产业梯次转移承接机制,制定产业承接指导目录,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7.深化跨境农业等对缅开放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前沿优势,实施深度融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工程。优化提升跨境物流便利化水平,巩固提高特色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推动扩大东盟国家输华农产品准入种类。加强与缅北地区的跨境农业合作,进一步规范和服务好企业境外投资,推动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

(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

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充分发挥农业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作用,聚焦农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全产业链科技需求,大力推进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实用技术等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应用。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积极打造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联合体,支持涉农科研院所、高校与涉农企业联合建立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围绕“保护一批本地特色优良种质、选育一批新品种、创建一批示种业示范园、推广一批新品种、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一批种业企业”六个一批的总体思路,按照国家“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的总体安排,聚焦现代种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基本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推进以水稻、玉米、茶叶等为主的种质资源圃建设。

3.强化数字农业支撑。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经济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围绕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积极推动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以“林、茶、果、糖、牛、菜、中药材、咖啡”等特色农业优势资源为重点,积极构建农业产业、农村资源、农业电子政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数字化服务体系,用数字化引领驱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4.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持续深入开展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创建,开展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建设。提升全程机械化质量。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水产养殖机械化发展。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培育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强化农机安全监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5%以上。

5.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12个省级产业基地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集成推广高效施肥、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水产养殖环境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等项目。持续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推动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严厉打击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各类非法涉渔行为,落实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政策。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现河湖全覆盖。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相关补助政策。加强重要区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能力建设,开展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设计下乡”活动,规范农村住房建设。持续开展绿美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22个,市级绿美村庄778个。分类推进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发展,补齐传统村落消防和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提升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质量。严格规范村庄撤并,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

2.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协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和村庄清洁等重点任务。因地制宜选择合适改厕技术模式,切实提高改厕质量,巩固户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改建农村常住户100户以上的自然村公厕195座、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1047座。持续开展公厕管护和改厕技术服务专项行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完成省级下达任务。持续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全面开展市级卫生乡镇和市级卫生村建设。

3.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农村公路“巩固提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快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1500公里以上,建成400公里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25座以上农村公路危桥改造。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和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积极开展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农房抗震改造7000户以上。因地制宜推广现代宜居农房。加快农村4G 深化普及和5G创新运用。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以县域为单位组织编制责任清单,全面加强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加强农村应急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压实市县乡村四级责任,深入开展乡村交通、消防、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治理攻坚。

4.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性。加快教育专项工程项目实施,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全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智慧医共体建设,加快优质资源向县乡村延伸,发展壮大农村卫生队伍。提高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做好农村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深入推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工作,全面实施居住地申办低保特困供养工作,优化低保审核确认流程,充分发挥“政府救助平台”作用,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深化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健全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加快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加强农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关爱服务体系。

(八)健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

1.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做实农村基层党建“双整百千”四级联创,抓组促村、抓乡促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级分类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全面提升乡镇、村班子推进乡村振兴能力水平。做好驻村干部集中轮换调整工作,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强化派出单位联村帮扶责任。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开展市县巡察,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强化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监督。深入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对农村党员分期分批开展集中培训。巩固完善“大岗位制”成果,选树“云岭先锋村(社区)百名好支书”,加强乡村干部专业化建设。通过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积分制管理等方式,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抓实党建带群建,发挥好群团组织作用。

2.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丰富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深入实施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村级议事决策机制。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加强法治乡村、平安乡村、文明乡村建设。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走村、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村干部经常入户走访制度。加强“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和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育,实现法律服务普法率100%。持续推进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加快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数字化治理等好做法。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行业整治,维护农村稳定安宁。持续巩固沧源自治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成果,指导各县(区)开展示范村镇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典型,带动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3.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继续在乡村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建设。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加强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树立乡村文明新风尚。加强农村宗教活动常态化管理,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的综合治理和依法打击力度。推进农村婚俗、丧葬习俗改革。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三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县委书记的主要精力要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充实工作力量,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职责履行。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提前谋划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

(二)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加大预算收入统筹力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2023年,全市及各县(区)比例达到8%。积极鼓励乡村振兴项目争取新增专项债券支持。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完善差异化金融支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探索拓宽抵押物范围,优先保障粮食播种收购、“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信贷供应。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2023年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金额和户数,支小支农比例不低于80%。完善涉农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农业信用信息共享。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强化“保险+期货”产品备案窗口指导,鼓励保险公司结合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各县(区)因地制宜探索开展渔业保险。

(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临沧市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若干措施》,鼓励各方面人才、技术下基层,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2023年新选派科技特派团1个以上、“三区”科技人才70人以上,省级科技特派员60人以上。做好2023年度基层人才对口培养工作。持续实施现代农民培训工程,完成培训13万人次,继续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万名人才兴万村”等行动,每个经济发展薄弱村重点培养3至5个致富带头人。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激励等机制,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科研人员按规定到乡村和涉农企业创业创新期间取得的业绩成果,可作为职称申报评审的参考依据。鼓励支持入乡创业兴业人员、乡村振兴引进人才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服务地区所在乡镇的乡村振兴人才集体户口。继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国培计划”、“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等项目名额分配向乡村教师倾斜。实施乡村振兴巾帼行动、青年人才开发行动。

(四)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积极打造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文旅强县、边贸强县、生态强县,推动形成争先进位、竞相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加快沿边城镇带和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建设,提升产业人口集聚能力。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持续实施“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高质量推进44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


中共临沧市委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

2023年7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