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杰副市长对做好全市档案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发布日期: 2012-05-22 02:57 信息来源: 市政府办秘书五科 浏览次数:

一要关注群众所需,多渠道提供档案服务。档案部门要在积极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的同时,科学整合档案资源,加强民生档案的接收工作,确保各级综合档案馆在馆藏结构、内容和数量更加适应服务民生的需求。要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建设,积极开展档案鉴定工作,向社会开放涉及民生的到期档案,加强档案工作信息网站建设和全文数据库建设,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手段,实现民生档案资源共享。

二要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各级档案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及时研究解决好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依法治档,创新服务方式,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档案资源就征集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各县(区)党委、政府要把档案馆建成本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教育功能;要继续发挥现行公开文件查阅利用中心的作用,使之成为查阅党委、政府规范性文件的窗口;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档案的独特作用,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各县(区)党委、政府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中,整体设计、统筹安排,集中人力、财力全面推进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市档案馆要力争在“十二五”末基本建成数字化档案馆;凤庆、云县、临翔、镇康要100%完成馆藏文件级条目录入,完成10个以上重要全宗档案全文数字化;其它县应100%完成永久保管期限档案文件级条目录入。各县(区)和市级各单位,要充分发挥机关档案室的基础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开展室藏文件级条目录入工作,按要求及时向同级档案馆移交机读目录,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数字化档案室建设。各级档案部门要依托电子政务系统,逐步规范机关电子公文归档管理,将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电子公文通过在线或离线方式及时接收进馆,形成电子文件管理中心,逐步实现电子文件统一备份,集中管理和开发利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全市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四要积极开发特色档案,实现档案库向思想库的转变。市、县(区)档案部门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少数民族档案的收征集工作,特别是我市11个世居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在生产生活、区域治理和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反抗外敌入侵、推进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的大量珍贵档案、资料、实物。通过编辑出版档案史料,公布珍贵档案素材、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展览,真正把档案库变为思想库,进一步凝聚民族精神、激发民族创造力,促进各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五要抢抓机遇,不断推动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各县(区)要高度重视县(区)档案馆库建设,已列为全国“十二五”建设的范围的凤庆、云县、双江、永德、镇康、沧源县档案馆,要认真贯彻落实在凤庆召开的全省县级档案馆建设现场会暨经验交流会精神,加强督促检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的凤庆县档案馆,要抓好新馆功能、设施设备配置及布展设计等工作,确保新建的综合档案馆顺利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惠民、育人的功能。已开工建设的镇康县,要精心组织、确保在建项目的科学、规范实施;已通过省档案局、省发改委可研评审和功能评审的云县、永德、沧源、双江县,要抓紧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各级发改、国土、城建、环保等部门要主动配合、积极支持,确保项目建设科学高效推进。要通过馆建带动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真正实现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功能,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全市档案馆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