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机遇、攻坚克难,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供给能力增强、社会需求有效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高,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是“九五”以来最好最快的一年。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性、体制性、基础性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龙头企业缺乏、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水平低;解放思想、创新能力和开放程度不够;低收入家庭生活状况与经济增长不相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114.18 亿元, 比上年增长12.2%,增速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1.07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7.83亿元,增长16.9%;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5.28亿元,增长12.3%;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35.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1.4%。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7.3:30.8:31.9调整为36:33.1:30.9。全年完成财政收入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 完成财政总支出29.16 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其中:食品下跌0.26%,居住上扬2.65%;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跌0.07%,其中:食品类上扬3.5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跌0.06%,其中:饲料上扬0.07%,化学肥料下跌6.27%。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各级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户的经济利益。在以“三村”工程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动下,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进一步改善,优质农产品生产、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产业发展、冬季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基础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完成农业总产值6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主要农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6年 |
比上年+-% |
粮食总产量 |
吨 |
725072 |
1.8 |
油菜籽 |
吨 |
13947 |
3.8 |
甘蔗 |
吨 |
4064516 |
20.9 |
茶叶 |
吨 |
35068 |
23.5 |
烤烟 |
吨 |
8795 |
19.8 |
绿化造林面积 |
公顷 |
35120 |
55.3 |
林园水果 |
吨 |
90823 |
36.9 |
紫胶 |
吨 |
467 |
39.8 |
橡胶 |
吨 |
16450 |
17.3 |
核桃 |
吨 |
19884 |
55.4 |
牛出栏 |
万头 |
8.16 |
5.2 |
猪出栏 |
万头 |
105.17 |
-12.4 |
羊出栏 |
万只 |
16.51 |
7.1 |
肉类总产量 |
吨 |
99382 |
6.8 |
牛奶 |
吨 |
1638 |
0.1 |
禽蛋 |
吨 |
2750 |
1.6 |
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8112万瓦特,比上年增长10.1%;大中型农用拖拉机达12569台,比上年增加2870 台;小型农用拖拉机13321台, 比上年减少1442 台;农用排灌机械动力 609万瓦特,比上年增长8.3%;累计有效灌溉面积达84000 公顷, 比上年增加2450公顷;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221950 公顷,农业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乡镇企业稳步快速发展。全年完成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54.4 亿元,比上年增长23%,实现增加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5 %。
图五:
图六: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发展加快,经济效益提高。各级各部门以工业兴市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工业技改力度进一步加大,十大重点产业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完成工业增加值25.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实现利税10.82 亿元,比上年增长47.6 %。
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06年 |
比上年+-% |
原煤 |
万吨 |
35.01 |
65.9 |
发电量(含漫湾) |
万千瓦小时 |
609187 |
-15.3 |
成品糖 |
吨 |
333881 |
-6.9 |
精制茶叶 |
吨 |
23380 |
27.8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3388 |
-13.9 |
饮料酒 |
千升 |
41340 |
18.9 |
酒精 |
吨 |
24738 |
-13.3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1816 |
29.7 |
水泥 |
吨 |
534618 |
-5.1 |
砖 |
万块 |
22053 |
-5.9 |
变压器 |
千伏安 |
6540 |
-70.9 |
图七:
2006年, 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1个,实现总产值7.06 亿元,比上年增长43.4%,其中国有及国有空股企业实现产值 0.52亿元,比上年下降7.1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达97.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3.3%,房屋竣工面积51.4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项目推动”工程、“园林化城市”工程和“招商引资”工程的有效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86 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2亿元,增长19.2%,农村私人建房投资3.39亿元,增长30.5%。
图八: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市通公路里程13455 公里,拥有民用汽车25668 辆,完成货运量1734万吨,增长6%,货物周转量108448万吨公里, 增长9%, 客运量632万人,增长3%, 旅客周转量77279 万人公里,增长5%。航空客运量快速增加,客座率提高。全年航空客运量完成 11.86万人次,增长50.9%,客座率达到77%,比上年提高6.5 个百分点。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6759万元,比上年增长7.2%, 固定电话发展到22.58 万部(含小灵通),比上年末增长17.6%,移动电话用户达34.03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25.1%,固定电话普及率9.5 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14.4部/百人,互联网入户数达2.58万户。
六、国内贸易
城乡市场稳中趋旺活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3 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城市市场增长17.6 %,农村市场增长12.9%;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4%,住宿餐饮业增长20.5%,其他行业增长18.4%。
图九:
七、对外贸易、对内对外开放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完成进出口总额3.6 亿元,(含边民互市)比上年增长5.2%,其中:进口总额达1.84 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出口总额达1.76亿元,比上年下降10%。
在“招商引资”工程的强有力推动下,对内对外开放又有新发展。全年共引进国外资金778.3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倍,实际利用外资503 万美元。共签订和实施国内合作项目158个,项目投资协议资金达135.67 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9%。
旅游行业升温。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69.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7 %,其中: 接待海外旅游人数3.71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16.9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6.93亿元, 比上年增长22.2%。创外汇收入2246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17.5%。
八、 金融、保险业
金融系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政策, 金融风险意识增强,运行稳健。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9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16.9%。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为9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其中:短期贷款增长12.3%,中长期贷款增长6.9%,货币净投放量13.44 亿元, 比上年增长38.4%,年末货币流通量为38.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各种保险收入1.52亿元,比上年增长7.3 %,赔偿支出0.53亿元,比上年下降2.9 %。
九、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
科技工作进一步强化。 全市安排科技三项费用80万元, 共实施科技项目23 个,科普培训10万人,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0个,全国科普示范县3个,有效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截止年底, 成立地县级学会、协会88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20 个,全年举办科普讲座59 次,听讲人数达25.26 万人次;举办科普展览103次,参观人数达24万人;实用技术培训3.73 万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3601 人;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取得新发展。拥有各类学校3095 所,其中:大专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0 所,普通中学129 所,职业初中2 所,小学2884 所(含教学点), 特殊学校1所, 幼儿园58 所。在校学生人数37.41 万人, 8个县(区)已全部实现普六;有7个县(区)基本实现普九,覆盖人口218.56万人,以县(区)为单位普九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92.5%。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大中专教育资源整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为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拥有综合档案馆9 个,文化馆9 个,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54 万册;艺术表演团队 7个,表演场所1个,电影队60个,印发《临沧日报》302万份。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拥有电视转播发射台10 座;卫星收转站10269 座;广播覆盖率达84.49%,比上年提高0.45 个百分点; 电视覆盖率93.11%,比上年上升0.21个百分点。
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从城镇到乡村,有15个乡镇通过云南省体育特色先进乡镇检查验收;选派61名运动员参加云南省第12界运动会,参加7个项目比赛,共获金牌5.5 枚、银牌3枚、铜牌6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卫生机构142个,病床3586张,比上年增加138 张,有卫生技术人员3394 人,比上年增加97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565 人,注册护士1023人,建立农村卫生室916个,有乡村医生1844人,卫生员309人。
十、 人民生活及社会福利事业
积极落实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年开发就业岗位14201个,比上年增加1434个,新增就业10923 人;全市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1万人,增加农民收入2.9亿元;单位在岗职工年均工资为16224 元;据抽样调查: 农民人均纯收入 1488元,比上年增加142元,增长10.5%,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116元,比上年增长8.9%。
扶贫工作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促进低收入人口增收为目标,加大扶贫力度,全年减少贫困人口4.53万人。
共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23个,福利单位床位数551张,收养人数101人;低保救济人数达50.96 万人次,发放救济款 4059万元。
图十:
十一、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6年,人口出生率为13.2‰,比上年低1.45 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19 ‰,比上年低1.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01 ‰,比上年低0.43 个千分点。 年末常住人口为 236.6万人,比上年增加 0.48万人。计划生育率为95.91%,综合节育率为88.68%。
注: 年末常住人口数为全国1%的抽样调查推断的常住人口数,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非公经济增加值等数据为快报数据,农业总产值为预计数,发电量不含大朝山电站数据。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统计局
二00七年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