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民生优先,千方百计促就业、增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社会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
一、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
十年来,全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并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总量实现连续跨越,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2至2021年间,全市经济总量连续跨越300、500、900亿元大关。202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908.48亿元,比2012年增长567.78亿元,年均增长9.9%。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458元,比2012年增长26324元,年均增长10.8%,比2012年增长1.9倍。
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71.89亿元,比2012年增长166.11亿元,年均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32.15亿元,比2012年增长133.49亿元,年均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404.45亿元,比2012年增长268.19亿元,年均增长10.6%。
财政实力由弱到强,财政收入保持增长。2021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77.57亿元,比2012年增加26.49亿元,年均增长7.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2年的30.2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9.7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160.62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23.34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19.57亿元和62.7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8.8%和5.7%。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存贷余额稳步提高。2021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815.20亿元,比2012年增加468.14亿元,年均增长10.5%,比2012年末增长1.3倍;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698.40亿元,比2012年增长429.40亿元,年均增长12.4%,比2012年末增长1.6倍。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质量大幅提升
2012年以来,全市把调结构转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迈出新步伐,经济发展的后劲和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三次产业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1.0:29.0:40.0调整为2021年的29.9:25.6:44.5。比较2012年,一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二产业占比下降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4.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呈现一产业稳中有降、二产业持续下降、三产业较快提升的良好趋势,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消费成为引领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21亿元,比2012年增加235.57亿元,年均增长12.3%,比2012年增长1.7倍。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和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发展享受型消费增长较快。2021年居民消费中居住上涨2.5%,交通和通信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0.8%,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1.0%。
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平稳运行。全市大力实施“兴工强市”战略,把发展壮大新型工业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引擎,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工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39.53亿元,比2012年增长66.38亿元,年均增长10.8%,占GDP的比重为15.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年均增长11.4%。
三、基础设施重大提升,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十年来,突出重点,优化布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领域比以往更广,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继续提高。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2021年,全市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3%,占全市投资总额比重为63.7%。十年间,以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城市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成型。大临铁路建成通车,实现了全市人民百年铁路梦想。机场高速、临清高速勐简至国门段、云凤高速、墨临高速相继建成通车。2021年全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366公里;航空旅客吞吐量52.07万人次,比2012年提高38.43万人次,年均增长15.9%;2021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0688公里,比2012年末增加6062公里,年均增长3.7%。临沧成为云南省第四个同时拥有飞机、动车、高速公路、水运综合交通体系的州(市)。
传统公共交通和新模式交通融合发展。2021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105.44万辆,比2012年末增长5.93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8.09万辆,比2012年末增加3.1万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突飞猛进,网约车、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新的出行方式不断涌现,用户规模大幅度增长。
邮电通信业规模不断扩大,信息通信水平快速提升。2021年拥有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87座。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9.81%,比2012年分别提高2.31个百分点。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3.65亿元,比2012年增长14.54亿元;移动电话用户265.63万户, 比2012年增长102.78万户。2021年邮政服务业务总量累计完成9937.31万元;邮政寄递服务业务收入累计完成2219万元;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完成977.24万件,业务收入完成21366万元。
四、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研发步伐稳中加固,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全市科技研发体制不断建立健全,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增加。2020年,全市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2.4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49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内部支出的60%。
知识创新意识不断强化,专利创造质量有效提升。2021年末,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3户,获得省级以上科技立项支持项目26项,其中,中央引导资金项目2项、国家可持续发展创新议程示范区科技专项21项、省科技兴边富民3项。本年获得专利授权量591件,有效发明专利100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师资素质不断提升。2021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2149所,比2012年增加837所;在校学生48.88万人,比2012年增加8.92万人;有基础教育教职工2.94万人,比2012年增加0.63万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2021年末,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2.0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6%。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更加完善。2021年末,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9个,文化馆10个,图书馆9个。通过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出台公共文化政策措施、完善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等手段,大力提升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和使用效率,由全覆盖向高效能转变,取得了初步成效。
医疗卫生资源大幅提升,健康水平稳步提高。2021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358个,比2012年末增加80个;医疗卫生床位1.47万张,比2012年末增加0.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65万人,比2012年末增长1.14万人,增长2.2倍;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47万人,比2012年末增长0.24万人,增长1倍。市、县(区)疾病防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疾病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新时代养老服务行业加速发展。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2021年末在建及运营养老机构241个,比2012年末拥有的收养性福利机构增长213个,增长7.6倍;2021年末全市养老机构有床位数11362张,其中,运营养老机构48个,床位3383张。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小康步伐进程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责任,积极为人民群众谋福祉,努力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城镇就业人员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720元,比2012年增加17910元,年均增长9.5%,比2012年增长1.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6 元,比2012年增加8836元,年均增长12.3%,比2012年增长1.6倍。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逐年缩小,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38,比2012年缩小0.57。
社会保障进一步增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21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61.27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1.23万人,比2012年增加12.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1.19万人、工伤保险17.65万人、生育保险12.07万人,参保人数分别比2012年增加3.34万人、7.31万人、3.0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不断提高,2021年末参加城乡基本医疗保险231.4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6.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14.57万人。
城镇新增就业扩大,年平均工资保持增长。2021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3%,比2012年下降0.32个百分点。一系列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政策的出台,促进职工工资稳步提高。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劳务合计年平均工资102160元,比2012年增长68101元,年均增长13.0%,比2012年增长2倍。
消费能力大幅提高,消费质量提升明显。2021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807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40元,比2012年增加11724元,年均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792元,比2012年增长8348元,年均增长14.9%。
新型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6.06%,较2012年末提高 5.96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能力,也推动我市人口经济布局更加合理、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
过去十年,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砥砺奋进、跨越发展的十年。在宏观环境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统揽全市、把握大势、改革创新、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展望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的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更实的作风、更高的标准、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在新常态下谋求新作为、争创新业绩,全力确保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共同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