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tjj22/2024-00044
发布机构:
临沧市统计局
文 号:
发布日期:
2023-07-21

临沧市2023年二季度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

2023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强化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良好态势增长,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7335万元,同比增4.6%(现价8.5%)。

一、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实现产值946488万元,同比增4.3%(现价8.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5个百分点。

1、粮油生产形势稳步推进。据调查队统计,全市夏收谷物产量达8.01万吨,同比增4.9%;其中:小麦产量4.91万吨,同比增2.5%,玉米产量2.62万吨,同比增9.6%。夏收豆类产量达3.3万吨,同比增2.7%,其中:大豆产量0.43万吨,同比增2%。夏收薯类产量12.4万吨,同比增1%。据气象部门统计,4月以来气候条件适宜对已成熟小春作物收割有利,对大春播栽有利,我市抓住时机节令高效落实各项科技措施,示范推广基地稳步推进。据农业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实施水稻旱作省级核心示范样板370亩,完成水稻旱作播种5.13万亩,核心示范区平均单产400公斤/亩;实施多年生稻示范样板100亩;实施玉米百亩核心示范2片共326亩;实施麦类示范样板4片共460亩,麦类示范最高单产达542公斤/亩,平均单产310.2公斤/亩;完成冬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创建2.6万亩,平均亩产2931.7公斤/亩。建设完成10片2600亩油菜示范样板,组织实施部级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打造30个百亩田、10个千亩方,创建1个万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5万亩以上油菜发展。上半年全市收获冬油菜2.7万吨,同比增11.8%。全市夏收农作物自然灾害累计发生40.16万亩,同比减少21.8%。

2、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大力培育百千亿级产业,做强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蔬菜产业。上半年完成蔬菜种植面积36.2万亩,同比增2.4%,产量53.5万吨,同比增4.5%,实现生产产值254507万元,同比增10.7%。全市加快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模式,发挥错位发展优势,打造冬春蔬菜重要产区,全市共有蔬菜种植企业 70 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 9 户,市级龙头企业 35 户、县(区)级龙头企业 13 户,其它企业14户。全市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数量达21.6 万户、80 万人,户均种植面积3.24 亩,户均毛收入2.28万元以上,较好的起到了联农带农增收作用。

茶叶产业。上半年收获茶叶产量6.9万吨,同比减少5.8%,茶叶平均价格均有所上涨,鲜叶平均价达13元/公斤,同比增16%;毛茶平均价达57.9元/公斤,同比增11.2%。按照《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管理规程(试行)》、《临沧市全面规范提升茶叶初制所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共完成茶叶初制所规范提升3437户,其中:五星级茶叶初制所有118户,四星级792户,三星级2527户。全市持续推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全市有机茶园认证面积43.72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30.77万亩。

水果产业。上半年收获水果产量10.8万吨,同比增14.4%。全市按照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路子,加大对芒果、柑橘、火龙果、牛油果等热带亚热带特色水果发展力度,打造一批基地规模成片、设施装备优良、技术管理规范、产品优质安全、经济效益高效的高标准水果生产基地。全市建成高标准、规模化沃柑基地近3万多亩,完成培育牛油果嫁接苗4万多株,种植面积500多亩。

咖啡产业。上半年收获咖啡产量0.7万吨,同比增9.9%。全市依托“中国精品咖啡核心产区”突出精品咖啡,自2012年大力发展咖啡产业以来,咖啡果树已进入丰产期,全市咖啡鲜果平均收购价稳定在4.5元/公斤。目前,全市共有咖啡生产企业8户,注册有咖啡种植管护、初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共有咖啡初加工生产线15条。

中药材产业。全市中药材主要种植品种有滇龙胆、滇黄精、滇重楼、茯苓、石斛、红花、葛根、三七、续断、白芨等作物。上半年收获中药材产量0.8万吨,同比减少7%,完成中药材基地有机认证转换2片750亩;完成道地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示范3000亩;完成“耿马滇黄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建成道地优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250亩,完成育苗2300万株;建成可追溯体系4个;完成专利申请39件,获得授权11件。

(二)林业完成产值206779万元,同比增3.0%(现价-0.8%),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4个百分点。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选准长短结合、高低结合方式及林下种植模式,积极推进中药材林下种植,大力发展林下魔芋等产业,积极探索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确保林下和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据林业部门统计,上半年收获山野菜、笋用竹等森林食品9846吨,林产调料792吨,森林药材9101吨,松脂、紫胶等林产工业原料13.4万吨,完成木材加工131342立方米。

(三)牧业完成产值423857万元,同比增4.1%(现价12.2%),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1个百分点。全市加快建设规模化养殖场,提高整体生产产能;加大林下养殖力度,推动禽类产业规模化、生态化发展。上半年,全市肉牛存栏51.89万头,实现牛出栏7.01万头,同比增1.8%。生猪出栏146.7万头,同比增4.1%;羊出栏23.4万只,同比增0.4%;家禽出栏664.5万只,同比增2.6%。

(四)渔业完成产值30378万元,同比增42.5%(现价48.7%),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全市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推进绿美渔业发展。以“鱼粮双收、稳步推进,农民增效”为重点,充分利用宜渔稻田,做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与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助推三产融合发展,提高农民收入。

上半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4.34万吨,同比增3.7%。

(五)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推进,我市对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上半年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完成产值29833万元,同比增6.1%(现价8.0%),拉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0.1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是科技支撑较弱。我市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等较为滞后,群众收入不稳定、增收渠道不多,科技投入能力较弱,加之农民群众生产意识的影响,一些在先进发达地区大面积推广的实用科技,在我市都属于示范推广阶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藏粮于技”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二是农资价格上涨。今年尿素、普钙、钙镁磷、钾肥、复合肥等主要化肥价格一直上涨,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加重了农民生产成本,降低了生产积极性。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提升产业设施装备水平,支持基地开展生产、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提升基地标准化生产能力,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创建良好的环境。

(二)加快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树立做优规企、做大微企、引进名企的服务理念,推进强强合作和主体联盟建设,建设一批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调动农民参与特色产业开发的积极性,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

(三)加大品牌创建力度。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产业品牌、产区品牌、品类品牌等区域公用品牌及企业品牌,围绕高原特色产业优势,推进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认证,全面提升临沧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