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临沧市科协全力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科普示范带建设

发布日期: 2023-07-04 16:12 信息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临沧市科协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临沧“三个示范区”和“一廊一带一片一道”建设,以党建带科建,科建促党建,把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市、县联动,力争用3年时间,投入资金220万元,分期分批在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3个边境县的44个沿边村(社区)实施临沧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科普示范带建设,切实提升边疆各族群众的科学素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融”阵地。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站所等现有阵地资源,结合各村实际需求,配备座椅、电脑、投影仪等宣传设备,加挂“临沧市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科普服务站”牌子,选派或聘请本土科技专家定点挂联服务,让科普活动扎稳基层阵地,共享优势资源。目前,第一批的白岩村、忙丙村、色树坝社区、山头寨村、嘎多村、上班老村6个村(社区)已完成统一授牌。

“扶”产业。为打破产业发展“瓶颈”,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科协,围绕白岩村、忙丙村、色树坝社区、山头寨村、嘎多村、上班老村6个边境村(社区)的蔬菜、坚果、甘蔗、茶叶、肉牛养殖、蚕桑种植养殖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过党支部为引领,创建科普示范基地、组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载体,采取“党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科普”模式,做精做强“一村一品”发展定位,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户种养殖技术的科学素养。

“建”队伍。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科协,通过实施“百名专家科技下乡”活动、农函大招生办学、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等,重点培养一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普带头人,让示范户、带头人成为“不走”的种植养殖技术土专家,示范带动沿边各村群众掌握1—2门实用技术,打破技术信息壁垒,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增收致富,同时,积极组织乡(镇)科协、村(社区)干部、科技教师、驻村工作队员、农技协骨干等一批人员,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以示范户、带头人为点,科普志愿服务为线的科普服务队伍网络,常态化开展科普工作,调动群众学科学、用科学、会科学的积极性与参与度。目前,已优选培养示范户15户、科普带头人15人,组建科普志愿服务队伍4支70人。

“强”宣传。通过在沿边各示范村,投建一块科普宣传栏,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种植养殖技术、防灾减灾、应急自救、反邪防邪等科普内容上栏,并结合各村实际,建立管理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内容进行不少于4次的更换,同时,按照党员、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带头,群众自愿的原则积极推广“科普中国”APP应用落地,壮大科普信息员队伍,通过扩大、分享、传播科普的“朋友圈”,线上线下相结合,进一步营造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传播科学思想的浓厚社会氛围,让科普理念走进千家万户。目前,全市共有科普信息员19877人,传播各类科普内容4065165次,其中,镇康县1122人,传播科普内容124533次,耿马自治县1302人,传播科普内容515684次、沧源自治县3581人,传播科普内容1094403次。

“提”素质。科学启智,春风化雨,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等节日节点以及边疆各民族节庆和乡(镇)街天,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资源优势,组织科普志愿者到学校、社区、村寨、集市,通过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摆放展板、科普展教具互动、机器人演示、无人机表演等方式,向边疆青少年学生、各族群众,普及法律法规、前沿科技、自然科学等科普知识,跨行业跨领域推进科普资源联动共享,推动公众科学素养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开展活动2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20000余人。

“探”交流。镇康县、耿马自治县、沧源自治县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最前沿,更是对缅人文、科技交流的窗口,各县科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计划以边疆青少年为主体,每年举办一期科技竞赛或交流活动,通过竞赛活跃边疆科普氛围,激发边疆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探索欲、求知欲,并积极创造条件,在竞赛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中缅边境青少年学生人文、科技、研学等活动,走出临沧科普对外交流第一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