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关于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转第94号转办事项办理情况的公告

发布日期: 2016-07-31 12:00 信息来源: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 浏览次数:

云南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督转第94号)转办单后临沧市迅速组织市、县专业技术人员对《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现状及动态遥感监测》所涉及的人类活动斑块情况进行核实,并对相关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

临沧市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2003年国务院批准扩建,扩建后的保护区地跨沧源自治县、耿马自治县,总面积50887公顷,其中:沧源片区27649.5公顷、耿马片区23237.5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98°57′32″99°26′00″,北纬23°06′45″23°40′08″。保护区核心区面积19923公顷,占39.1%;缓冲区面积17335.1公顷,占34.1%;实验区面积13628.91公顷,占26.8%。森林覆盖率71.85%。属于野生生物类别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印支虎、亚洲象、豚鹿、白掌长臂猿、黑长臂猿(滇西亚种)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的多种森林环境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永德县境内,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地理坐标为东经99°33′25″99°43′53″,北纬24°01′26″24°11′50″,总面积17541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9276公顷,占52.9%;缓冲区面积3291公顷,占18.7%;实验区面积4974公顷,占28.4%。森林覆盖率93.08%。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南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自然生态系统及黑长臂猿(滇西亚种)、印支虎、云南红豆杉等珍稀特有动植物物种。

二、现场核实情况

对环保部卫星遥感《云南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现状及动态遥感监测》涉及的人类活动斑块进行现场核实,结果如下:

(一)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对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涉及25处人类活动斑块位置及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实例进行核实,情况如下:

1人工池塘(图5-11-3)(99°24′59.762″E,23°39′56.812″N)。该设施为自然形成的雨季性池塘

2拦水坝一(图5-11-4(99°12′48.214E″,23°19′12.359″N)。该设施为沧源县勐冷水库的拦水坝,位于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沧源县勐冷水库于1997年11月建成使用,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将其划入实验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拦水坝二(图5-11-5(99°11′33.218″E,23°18′4.907″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水库拦水坝,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沧源县新牙水库建于1985年9月,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3其它人工设施

编号1(图5-11-6)(99°23′49.288″E,23°38′55.017″N)该设施为耿马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的电视转播台,建立于1983年,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多年来该设施范围固定。

编号2(99°11′20.852″E,23°16′38.366″N)。该设施为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管理局勐角翁丁垭口检查站业务用房,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原为沧源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建于1970年初,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由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沧源管理局管理使用,并通过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二期项目修缮是直接为自然保护区管理服务的基础设施。

编号3(99°11′41.258″E,23°18′6.428″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河零级站机房,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于1985年建造,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编号4(99°11′3.992″E,23°17′24.230″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河一级站前池,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985年建厂时统一建造,2003年自然保护区扩建时划入保护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为扩大。

编号5(99°11′38.084″E,23°18′9.252″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河零级站住宿区,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1985年建造,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编号6(99°11′35.801″E,23°17′56.431″N)经核查,该设施属于沧源县新牙水库淹没区,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沧源县新牙水库建于1985年9月,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编号7(99°12′58.998″E23°18′58.880″N)该设施为沧源县勐冷水库淹没区,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勐冷水库项目建于1995年1月,1997年11月完工,2003年自然保护区扩建时划入保护区实验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编号8(99°5′55.045″E,23°16′17.614″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河三级站,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09年,国家林业局(云(临)林资许准〔2009〕92号)批准同意使用。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编号9(99°23′6.074″E,23°38′33.371"N)。该设施为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天门管理站,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14年,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该管理站用地范围内增建房屋、卫生间、停车场等设施。

编号10(99°4′46.215″E,23°17′41.902″N)。该设施为沧源县南板班独水田,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属农户固耕地,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号11(99°24′48.330″E,23°40′17.933"N)。该设施为耿马县耿马镇一农户搭建的养殖与临时居住的棚屋,面积约180平方米。

编号12(99°8′37.901″E,23°16′46.702″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二级站前池,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09年国家林业局(云(临)林资许准〔2009〕93号)同意进入保护区修筑新芽二级电站。变化情况为近期业主实施房屋修缮改造,用地范围没有扩大。

编号14(99°8′25.867″E,23°16′48.812″N)。该设施为沧源县新牙二级站厂房和新芽二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09年,国家林业局(云(临)林资许准〔2009〕93号)同意进入保护区修筑新芽二级电站。变化情况为近期业主实施房屋修缮改造,用地范围没有扩大。

编号15(99°21′38.097″E,23°37′20.759"N)。该设施为天然形成的池塘,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群众修砌有部分挡墙,保护区成立后,收归国有。2016年,为解决南天门管理站生活用水以及旱季野生动物饮水问题(该池塘周围方圆五公里没有水源),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管理局对该池塘进行了除险加固以及防渗漏的人工措施(该池塘往年在旱季会渗漏至完全干涸),目前已基本完工。

编号16(99°4′27.939″E,23°16′27.203″N)。该设施为沧源县芒回电站厂房,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但其引水沟渠在保护区内12公里左右,属于2005—2010年国家批准实施的项目,已通过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林护许〔2008〕1779号)批准使用。

号17(99°13′17.687″E,23°32′43.916"N)。该设施为耿马县孟定镇邱山村村民的香蕉、橡胶树种植地,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外,距保护区边界2米(与保护区以小箐沟分界)。

编号18(99°11′38.160″E,23°14′21.903″N)。该设施为沧源县勐角民族乡糯掌村科弄老寨居民点,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原有居民42户人口367人。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将其划入缓冲区。为了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保护区扩建以来逐步将居住户搬迁出保护区,目前,已搬迁41户,还有1户2人未搬迁。

编号19(99°11′35.808″E,23°16′29.376″N)。该设施为沧源县泰山饭店临时圈舍,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于2002年12月27日建成,2003年自然保护区扩建时划入保护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编号20(99°4′15.186″E,23°11′26.243″N)。该斑块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沧源县班洪乡公坎村至芒外组的公路边。变化情况为自然塌方。

编号21(99°11′29.185″E,23°16′30.314″N)。该设施为沧源县泰山饭店,位于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2001年建成,2003年自然保护区扩建时划入保护区,多年来其范围固定,未扩大。

4省道(图5-11-7)99°22′58.786″E,23°38′12.317"N)。该设施为耿马县到孟定镇公路,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2003年,保护区扩建时划入实验区,而保护区边界多处以此公路为界。

(二)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对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涉及15处人类活动斑块位置及高分辨遥感影像实地进行核实,情况如下:

编号1(图5-12-3),99°36"56.333"E24°4"58.315"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缓冲区,权属为国有,植被为竹林、灌丛及高山草甸,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299°37"3.114"24°2"44.630"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缓冲区,属于大雪山乡大岩房村丙岩组农户耕地,2002年扩建时纳入自然保护区,其性质仍为耕地,现种植龙胆草。

编号399°38"11.020"E,24°11"17.598"N)位于保护区实验区,权属为个人所有,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499°36"39.520"E,24°2"12.807")。该设施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属于大雪山乡大岩房村丙岩组农户耕地,2002年扩建时纳入自然保护区,其性质仍为耕地,现种植龙胆草。

编号599°37"53.352"E,24°11"6.518"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实验区,权属为国有,为林间空地,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699°36"45.550"E24°1"38.115"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属于大雪山乡大岩房村丙岩组农户耕地,2002年扩建时纳入自然保护区,其性质仍为耕地,现种植龙胆草。

编号799°38"7.550"E,24°11"4.132"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实验区,权属为国有,为林间空地,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899°37"52.817"E,24°9"20.060"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权属为国有。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摸村委会村民在此地进行小片开荒及放牧活动,1989年被当时的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迁出。为了方便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利用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一、二期项目在此建立了林火观测系统和鹿科动物观测点。

编号999°37"52.664"E,24°9"25.259"N)。该设施位于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权属为国有。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永德县乌木龙乡扎摸村委会村民在此地进行小片开荒及放牧活动,于1989年被当时的大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迁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利用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一项目在此建立了鹿科动物观测点。

编号1099°37"48.969"E,24°8"42.639"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权属为国有,属于林间空地,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1199°37"9.788"E,24°2"43.483"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缓冲区,属于大雪山乡大岩房村丙岩组农户耕地,2002年扩建时纳入自然保护区,其性质仍为耕地,现种植龙胆草。

编号1299°37"1.382"E,24°5"1.530"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权属为国有,植被为竹林、灌丛及高山草甸,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1399°37"34.747"E,24°2"37.524"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缓冲区,权属为大雪山乡大岩房村丙岩组农户耕地,2002年扩建时纳入自然保护区,其性质仍为耕地,现种植龙胆草。

编号1499°40"41.374"E,24°4"41.906"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核心区,权属为国有,植被为竹林、灌丛及高山草甸,经核查为林间空地,无异常情况。

编号15(图5-12-4),99°33"49.114"E,24°6"26.248"N)。该设施位于保护区边界外,距离保护区30多米,属于永康镇中山村团山组矿山,现已停工。变化扩大区域不在保护区内。

三、整改措施

(一)对于自然保护区扩建前存在的设施,已责成主管部门进一步固定其四至范围,防止扩大,并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宣传教育,有条件的可逐步搬出保护区外。

(二)对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开垦养殖的行为,坚决依法查处。如位置坐标99°24′48.330″E  23°40′17.933"N)中搭建的养殖与临时居住棚屋,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耿马管理局已正式通知当事人,责令其拆除建筑物,人员以及牲畜撤离保护区,时限为2016年8月20日以前。

(三)对划入自然保护区的承包耕地,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监督管理,防止耕种范围扩大。同时,积极引导承包农户改为种植泡核桃等高大乔木,逐步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以恢复森林植被。对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种植作物等行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加强巡护,防止其向保护区扩大。

(四)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巡护力度,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活动。同时,在进入保护区的路口和醒目位置修建宣传牌,提高保护区周边企业单位保护意识。

(五)结合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等政策,积极动员勐角民族乡糯掌村科弄老寨还未搬迁的1户2人尽快搬离保护区。

(六)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资源监测网络体系。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掌握各类自然保护区变化动态、发展趋势,定期提供监测数据与监测报告,为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此报告

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

2016年7月30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