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充分考虑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以来,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狠抓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从各方反映的情况看,成效已初步显现。行百里者半九十。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切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化认识,勇于担当,加强协调,再接再厉, 确保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充分发挥其一举多得的政策效应,进一步增强企业和居民的获得感,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面深刻认识减税降费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2018年下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减税降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11月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其中第一条就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指出:“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在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减税降费政策措施要落地生根,让企业轻装上阵。”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再次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要乘势而上,推出一些实举措,坚定不移推进重大改革,加快推动减税降费等群众关注的改革举措,通过改革解决群众牵肠挂肚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并且要“确保减税降费落实到位。”“要切实让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有明显减税降费感受,坚决兑现对企业和社会的承诺,困难再多也一定要把这件大事办成办好。”“两会”一结束,李克强总理就此项工作专门到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考察调研,叮嘱工作人员“要切实把企业税负减下来、获得感提上去,让发展动力更强。”此后,5月10日和5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企业减税降费专题座谈会并赴地方调研,再次强调要让减税降费红利切实惠及企业,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财政部党组始终把减税降费工作作为今年财政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及时研究布置贯彻落实工作。刘昆部长及其他部领导多次赴地方、企业调研,深入了解减税降费工作进展和政策落实情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抓好贯彻落实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全面系统、普遍联系等视角,充分认识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从理论层面来看:减税降费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选择。根据现代财政宏观调控理论,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为使经济扩张时期集聚的系统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对冲和缓释,就要强化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功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减税降费作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的重要载体,在供给侧:放松供给约束,调动供给潜力;在需求侧:降低商品价格和消费成本,扩大社会消费需求,对投资进行税收刺激,有利于降低投资成本,增加社会投资需求。同时,减税降费还具有杠杆效应。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增加整个社会经济产出,进而提振经济。
从经济形势来看:减税降费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消费增速放缓,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实体经济困难较多,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亿万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的形势下,财政政策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必须相机抉择,“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社会交易成本,用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支持市场主体发展,稳定和改善发展预期,提振经济发展信心,增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稳增长稳就业。
从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来看:减税降费是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辩证关系的生动实践。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基础和源头活水,财政收入是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在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的过程中,既要算财政账和眼前账,更要算经济账、社会账、政治账和长远账,不能就财政论财政。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拉弗曲线,其分析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若调低针对利润、收入和资本的税率,会促进企业和民众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结果反而会得到更多的税收收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短期内可能会减少一些财政收入,但从长远看可以起到“放水养鱼”作用,促进企业降负、增效,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增长,由此扩大税基、增加税源,为做大财政收入蛋糕提供扎实基础,实现经济发展与财政增收的良性循环。
从政策目标来看:减税降费是统筹推进稳增长与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减税降费并不是政策目标单一孤立的举措,而是一举多得,不仅有利于稳预期稳就业稳增长,也有利于促改革,优化税费结构和国民收入结构,既是立足当前的政策安排,更是放眼长远的制度变革,有助于加快建立现代税收制度。近年来,我国全面实施营改增、逐步简并和降低增值税税率,同时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改革,不仅有利于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也完善了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均体现出减税降费与完善税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体现出多个政策目标的统筹兼顾。
从全球范围看:减税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而被许多经济体所青睐。在全球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和更加便利化的情况下,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除了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外,还不断采取降低税率、增加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等结构性减税措施,刺激国内企业扩大投资,带动就业;吸引制造业等企业回流,吸引跨国资本流入,有力支持国内经济增长。
从历史上看:减税降费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增发国债扩大投资的同时,调整税费政策以支持出口、吸引外资以及减轻企业负担。当年,在调整进口设备等税收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乱收费现象,清理了涉及企业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分三批取消了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费和基金727项,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370亿元。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面临的衰退风险日趋突出,与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我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行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由稳健财政政策向积极财政政策转型的重大决策。在扩大投资的同时,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实施成品油和税费改革,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同时,中央取消和停征了10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地方政府取消和停征了1700多项地方审批设立收费,降低170项收费标准,当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共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约2800亿元。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协调配合,迅速扭转了当时经济增速下滑的趋势,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今年减税降费政策内容丰富且特点鲜明
今年实施的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是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体现,大体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减税降费政策以减税为主,但注重打“组合拳”,减税与降费等多种财政政策工具和手段并用。减税方面,政策除了覆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主体税种,还包含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以增值税为例:增值税是我国第一大税种,深化增值税改革是减税政策的核心内容,从税率调整、增加抵扣到实行留抵退税,政策手段更加丰富完善。制造业增值税税率继2018年从17%降至16%后,又从今年4月1日起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也从10%降至9%,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原来6%一档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降费方面,从5月1日起,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降费幅度最大的省份可降低4个百分点,明显降低企业养老保险缴费负担;同时,继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调整社保缴费基数政策,要求各省以包含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在内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减税降费一起发力,可以更好地增强“减负”的效果。
二是力度空前,含金量高。2018年全年我国为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约1.3万亿元,美国的减税规模大概在1万亿元人民币,我国减税降费规模及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高。今年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减轻负担近2万亿元,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超过10%,将是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可谓力度空前。这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具体体现,市场主体会获得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在应对由于外部冲击因素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化解不确定性和稳定市场预期等方面,都将产生十分积极的效应。
三是突出普惠,导向清晰。今年推出的减税降费政策注重普惠性和结构性并重。今年1月9日推出的一批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措施是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的重要内容。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扩范围、加力度,直接降低实际税负,增强小微企业享受优惠的确定性和便捷度,减少税收遵从成本。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税标准直接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对初创科技型企业的税收优惠,也是直接提高标准、放宽范围。同时,兼顾地方财力差异,采取了允许地方可在50%幅度内减征“六税二费”的措施。据测算,减税将惠及95%以上的全国登记纳税企业,也就是说,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主体都能够从政策中受惠。在突出普惠的基础上,今年减税降费政策还重点降低作为国民经济骨干支撑的制造业和吸纳就业主力军的小微企业及工薪阶层的负担。比如:下调增值税税率以及增加税收抵扣措施的主要行业为制造业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针对中等收入家庭实施的个人所得税综合改革,累计已有9000多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这些政策措施对发展实体经济和促进居民消费意义重大,极具针对性,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
四是节奏合理,把握得当。今年推出的减税降费政策不仅力度大,而且注重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强定向、相机调控,主动预调、微调,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及市场主体需要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18年,在落实好年初既定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年中又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出台新的举措。今年1月,出台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放宽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从4月1日起再次下调主要行业增值税税率。从5月1日起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7月1日起进一步降低或减免多领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等。上述一系列政策措施既注重统筹设计,又注意有序实施,将更好地巩固和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这些特点进一步说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在实践中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党中央、国务院驾驭复杂局面、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运用财政政策的高超能力和艺术。
三、切实把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作为财政工作头等大事来抓紧抓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落实的情况反映政治站位,展示大局意识,体现责任担当,展现工作作风。当前财政部门要再接再厉,毫不松懈,继续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减税降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从“两个维护”“四个意识”的政治高度,增强抓落实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钉钉子精神,细之又细贯彻落实。要主动担当作为,建立责任机制,推动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开花结果。
二是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减税降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互相配合、合力推进。好政策要与好机制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效果。财政部门应当做减税降费的积极践行者、推动者,并建立起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内外联动、通力合作的部门落实机制。要积极主动会同税务等部门精心谋划,严密组织,联合部署落实,使各项政策简明易行可操作。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部门也要上下联动、协同并进。同时切实解决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打通中梗阻,抓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企业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三是重心下移,提供优质服务。要体现优化服务精神,将好事办好,将繁琐和困难留给自己,将简便易行和实惠留给企业,助力企业轻装上阵。要加强与税务部门的衔接,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和解读,了解企业所需、所盼,加强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培训以及对纳税人的政策辅导,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关切,解疑释惑,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迅速增强预期和发展信心。
四是加强督查,促进抓好落实。警惕借减税服务巧立名目乱收费,加强收费项目清单“一张网”建设,决不允许以任何名目揩减税的油。健全乱收费举报投诉查处机制,加大督查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确保减税降费的真金白银真正落到市场主体尤其是实体企业的口袋里。
五是密切跟踪,及时完善措施。要密切跟踪减税降费政策执行情况,重点关注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变形走样、优惠政策有没有落实到位、政策效果明显不明显等问题,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要加强调查研究,收集反馈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和意见建议,并密切跟踪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及时研究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管用好用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政策举措。
六是统筹兼顾,强化收支管理。要密切关注财政运行情况,积极采取措施,确保本地区财政平稳运行。要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应收尽收,同时坚决防止和纠正收过头税,乱收费,虚收空转等行为。要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开源节流,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多渠道筹集资金弥补减收,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足额保障“三保”支出。要坚决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硬化预算约束,厉行勤俭节约,打好“铁算盘”、当好“铁公鸡”,严格执行压减一般性支出政策,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取消低效无效支出。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各地区不得放松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严禁将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经常性支出或建设明令禁止的楼堂馆所。同时,要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绩效,依法做好预算调整相关工作,有力支持减税降费政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