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建梅委员、周文山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建议》(第44028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乡村教育是乡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对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先发展教育,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一直是临沧教育的重头戏。
一、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一是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校舍建设累计竣工95.56万㎡占目标任务119%,新建扩建体育运动场累计竣工35.11万㎡占目标任务111%,仪器购置累计完成28509.38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22%,累计完成投资221113.44万元占目标任务117%,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二是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全市规划新建校舍11.68万平方米、运动场6.12万平方米、围墙1.95万米、护坎0.15万立方米,规划投资4.43亿元。截至2021年4月底,所有项目已开工建设;校舍竣工8.4万平方米,竣工率72%,室外运动场竣工2.66万平方米,竣工率43.47%,累计完成投资3.28亿元。
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改善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一是创新乡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2016年以来,通过急需紧缺人才招聘、公费师范生招聘、事业单位招聘、特岗教师招聘等形式,共补充教师2309名,其中,招聘特岗教师1323名,全部补充到乡村学校,逐步解决乡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自2016年9月1日执行以来,17000多名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全市共计发放生活补助费约3.5亿元,实现了乡村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三是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2015年以来,全市乡镇中学教师申报高级教师职称,不再受岗位限制;2017年以来,全市乡镇小学教师申报高级职称,不再受岗位限制,全市中小学高级教师数量成倍增长,目前,全市中小学高级教师有10600名,约占我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40%,比2015年末增加27.4%。四是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以乡村教师为重点,始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通过“国培计划”、省培项目、市级培训,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整体提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十三五”期间共组织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共122594人次,其中:国培计划24488人次、省培项目307人次、市级培训97799人次。五是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2018-2019年,省委、政府每年奖励我市27名优秀乡村教师,每人一次性奖励10万元;2019年,我市在省级奖励27名乡村优秀教师的基础上,奖励了20名市级乡村优秀教师,每人奖励5万元。
三、建立和完善教育扶持保障机制。一是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加快农村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自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营养膳食补助累计支出151541.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51355.3万元,市级资金23.8万元,县级资金162.6万元。二是继续做好精准资助,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学致贫返贫,“十三五”以来,除公用经费等不直接发放给学生和教师的资金外,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资助资金249973.2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3902.9万元,省级资金61006.92万元,市级资金3899.58万元,县级资金1099.35万元,其他资金64.5万元。
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联动机制的作用,充分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全面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规范教学日常行为,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评价方式改革,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关爱每一名学生,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制度,确保孩子完成义务教育。
乡村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但不可否认,我市乡村教育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努力办好公平优质的乡村教育,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一是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支持乡村两级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提高乡村幼儿园办园质量。二是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过程,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城乡校际差距。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补齐办学条件短板,办好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三是探索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管理的模式,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持续推进学区制管理。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建立教育发展共同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融通共享。继续实施义务教育“名校办分校”“老校带新校”“强校扶弱校”多形式对口帮扶等方式,支持县、区、乡镇组建各具特色的城乡(联片)发展共同体,提升义务教育集团的运作效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让优质教育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四是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坚持统筹兼顾,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功能,积极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
衷心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重视,请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临沧市教育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