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退伍军人的家园情怀和守护有机古茶园的初衷

发布日期: 2024-06-24 17:47 信息来源: 沧江文艺 浏览次数:


返乡创业拉祜族退伍军人:李恩德

 

在双江自治县勐库村邦改大寨,一代又一代的拉祜人民在这里种茶、制茶,繁衍生息。退伍军人李恩德就是这里土生土长的拉祜小伙,见到他的第一眼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他那保留了拉祜族人民最具传统的特点。黄褐色的面庞下,一双深邃的眼眸,挺拔的鼻梁,高颧突出。言谈中不失军人风范,严谨而专注。

帮改大寨是拉祜族世居的村寨,在半山坡上部,除了栽植茶园外,拉祜族还种植了大量的水田。帮改其他村寨多以汉族为主,一些村寨由于临近,其茶园也相接壤,远观就是茶山上坐落着村落,感觉就是人在茶中游,风景宜然。有了这些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成为了当地一些青年回乡创业的动力。拉祜小伙李恩德便是其中之一。


部队生活教会了李恩德要“吃水不忘挖井人”

 

1989年出生的李恩德在没有回乡制茶之前是一名服役五年的老兵。在部队的生活让李恩德这个拉祜小伙对国家、对责任,对担当有了新的认识。他深深明白,保卫祖国的责任和义务重于一切。国际变幻的今天,需要军人更加坚定如铁的意志和坚持,国家才能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部队的生活就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生活枯燥且无味,再加上不断严格的禁酒令,茶变成为了部队生活里为数不多的饮料。毕竟白开水喝多了,也是寡然无味。李恩德每次回乡探亲后回到部队带给战友最多的也是家乡的茶。因为李恩德的父辈就是种茶的。那个时候家里并不是很富裕,家里能给的也只有茶。而其他战友带的都是家乡腌制的肉类产品。他带去的茶配上战友的腌肉,那简直就是绝配。渐渐地,喜欢喝他家乡茶的战友越来越多。身边的战友有时候会问他关于茶艺茶道方面的问题,虽然他那个时候理解得不是太全面,但是还是能够简单地和战友交流。但是对于自己家乡的茶,他却是有着深深地眷恋。经历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回到宿舍泡杯茶,有助于肠道消食的同时,在茶水的热气氤氲中,可以放松紧绷了一整天的神经。李恩德觉得其实生活并不浮躁,浮躁的是人。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难免都会焦虑。生活本是淳朴,就像身边的人一样,并不是说非得对着明月、清风、松涛、竹韵、梅开才能品出茶中人生。

李恩德在部队唾饮的每一口茶都会想到拉祜人民制茶的那份初心。在退伍后,他毅然选择回乡制茶,初衷只为了让更多人知晓自己家乡的茶,带着乡里乡亲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沿着前人的足迹守护好那份初心

 

在部队的五年军人生活,让李恩德作为拉祜人天生好胜的性格得以锤炼,这也让他在退伍回乡担任村委会支书一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光绪年间在邦改大寨就有拉祜人当村长的先例。

那个时候寨子里的村长都称为卡些弄,寨子的事情都由卡些弄掌管。

拉祜人罗扎布是民国初期邦改的村长。村长罗扎布识得字,也会读,做生意是一把好手。经常和以寨的汉人一起去临沧博尚做茶叶生意。

新中国成立以后,双江自治县人民政府也成立了。双江县人民政府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把邦改大寨的拉祜人罗小石选送到昆明上云南民族学院。毕业后回到家乡的罗小石,在勐库镇当了村长又当乡长,一干就是几十年。他爱劳动,没有官架子,富有同情心,关心拉祜人的经济发展,为勐库镇的各个民族的老百姓服务做事,鞠躬尽瘁。

李恩德从小就听着父辈和寨子里的老人们在茶余饭后,以邦改这些老前辈的精神教育自己的后辈们。小小的李恩德心中早已埋下那颗愿望种子,长大以后一定要成为像卡些弄这样的人,为家乡人民谋福祉,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

2017年,热爱家乡的李恩德看到了普洱茶大好的市场前景。自己的家乡邦改村的茶叶也是在双江的重要茶叶产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他也不由感叹到家乡处处都是宝。

刚开始做茶的李恩德想要做自己的茶叶初制所,但是由于手头缺少资金,不得不另想办法筹集资金。他边做茶,还边做快递行业,最后还是战友们给予了拉祜小伙李恩德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2019年,李恩德在邦改村的第一家茶叶初制所建成投产。都说万事开头难,李恩德刚开始必须要在村里树立榜样,必须真正做到让乡里乡亲获得更大收益。一开始寨子里也只有几户人家愿意把自家茶园的鲜叶送到李恩德的初制所进行加工,李恩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着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得想到更好的出路。

在李恩德担任邦改村副主任期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先为老百姓考虑,因为这样的李恩德得到许多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他时时刻刻都以拉祜族卡些弄前辈的精神鞭策自己,要发扬拉祜人的传统美德,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勤劳善良,涉及老百姓的事情第一时间落实,鞠躬尽瘁。

渐渐地,邦改村的老百姓看到了李恩德内心的那份执着善良和做事的决心。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主动找到李恩德商量。特别是在茶叶产业的出路上,也是积极同李恩德谈起合作。李恩德的初制所一下从1个变成了6个。合作的农户从一开始的几家变成了五六十家。李恩德在把茶做好的基础上,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家乡老百姓致富,把更多的好处留给大家。邦改村的茶仅一年干毛茶的产量可达到300多吨,收入达500多万元。



热爱公益事业的李恩德夫妇

 

2016年,李恩德想到了做公益事业。他说,做公益事业还是因为受到他媳妇的影响。刚开始,李恩德夫妇做公益主要是从寨子里的学校和建档立卡户入手。邦改村的以寨这个学校得以保留还是因为李恩德夫妇的功劳。因为师资力量整合,教育部门要对一些师资力量弱小,生源少的学校进行师资整合,这也是为了寨子里的孩子能够得到获得更好的教育。由于寨子里的老百姓不太赞同撤以寨的学校,还是希望得以保留,方便低年级的孩子能够在家门口就学,等到高年级再送到镇里的完小。这个时候,李恩德夫妇用自己的资金购买了学校的所需的教学设施,桌椅板凳等等。还自己掏腰包出钱请了村里有知识的老师给这些到学校来就学的孩子上课。

慢慢地,李恩德夫妇的公益事业从勐库镇的学校做到了其他乡镇的学校。做公益事业很多都是自己掏腰包,他们只能如履薄冰的在这条路上默默行走着。当我问道,目前有没有统计做了多件少事情,投资了多少资金。李恩德夫妇浅浅一笑,既然已经说到是公益事业,还去做那些统计干嘛,做公益本就是不求任何回报的。这一句暖心的话语,让我觉得李恩德夫妇就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模范夫妻。也让我看到了这个拉祜族退役军人小伙内心热诚善良的红心,感觉他的身上有一种金光在慢慢闪烁着。

李恩德夫妇为了邦改村孩子能够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通过搭桥牵线,临沧天有实验学校同意只要是邦改村的孩子便可免费到临沧天有实验学校就读。


打造帮改有机茶园

 

李恩德一直秉承着公益事业这条路子,也正是因为这条路给他带来了优质而志同道合的合作企业。李恩德决定同易成集团合作,并在双江成立了天致茶叶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初制所+党支部”的做法,带领全村茶农增收致富。

目前,李恩德已经注册自己的茶叶商标品牌:“阿布姐的故事”。他还想到了将已经注册的“茶旅融合”这个商标无偿捐给双江县委、县政府使用。但是作为茶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初心不变,初心才是最坚固的阵地,无论世界如何纷乱,市场如何浮躁,守住初心,也就不会走弯路,根植于心,茶才会代代相传。作为村支书,李恩德希望留住更多的人才来帮助邦改村走向更好的致富之路,特别是要培养本村的各种类型的人才回乡创业致富。发展茶产业,既可以提高茶农收入、振兴地方经济,又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促进茶旅融合,还能提升文化内涵、唱响品牌。作为在一线工作的村干部,又是一名退伍军人的李恩德熟悉党的政策,一心以军人的姿态严以律己,以一心热诚的家园情怀激励自己,为家乡人民办好事,谋福祉,但不求任何回报。

 

超前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步伐,拉祜小伙李恩德觉得自己身上的任务更加艰巨。究竟什么时候已经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李恩德也记不太清楚了。要想在当下飞速的发展变化的中国商界中谋求更长远的发展,李恩德说:“不学习不行呀!”

说到学习,李恩德无数次的说起这样一句话:“我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而是要对我身边的人负责,让老百姓能够在这样的一个事业当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草草一算,他自己已经花费在学习上的费用高四五十万元左右,各种专业的商业课程、经营管理课程等等,他都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触角,踊跃参加。

有想法,有方向,有方法,肯努力,爱学习,从李恩德的身上可以看到80后创业者的态度和精神。充满着热情和勇气,持续学习和提升,保持谦逊和精进。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李恩德深知家乡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农民致富,这也是李恩德夫妇回乡创业制茶的初心。在积极引进沪滇产业项目茶叶精致厂的同时,李恩德考虑到有机茶园的建设,首先要在提升人居环境方面下功夫。他还自己掏钱在村里建多个垃圾中转站,在进村道路两旁每隔一公里种植花和树木,安装太阳能路灯,提升村寨的美化亮化工程。

就是这样的李恩德,对家乡永远保持着最深厚的家园情怀。希望自己的家乡邦改村变美、变富裕,最终让家乡的茶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知晓。他的身上也永远保留着拉祜人那种与生俱来的纯真善良,厚道朴实。

一派白墙黑瓦,室内原始的卯榫横梁,虽是质朴素雅,却也挺秀于山林间,任由藤葛攀附。古旧的门板,偶尔洒落墙上的几缕阳光,就是那样无心的美,蓦地会撞入人的心间,令你驻足、失语、丝丝入扣,诗画都变为细碎的言语。这便是我走进李恩德夫妇茶室的最初印象 ......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