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气象局“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发布日期: 2020-08-06 11:51 信息来源: 临沧市气象局 浏览次数: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效

  (一)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州市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通知》(云政办函〔2017〕27号)要求,市政府成立了临沧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市级及各县(区)已编写完成《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涉及建设资金:市级895万元、县级2800万元(每个县350万元),系统管理和维护人员编制:市级12人、县级40人(每个县5人),待市政府审核后实施。

  (二)高原特色农业气象系统建设

  建成甘蔗种苗、种植基地多要素自动观测站6个;建成凤庆茶王村、双江冰岛村等茶叶观测多要素自动站7个;建成1个烟草基地、1个坚果基地、1个蔬菜基地多要素自动观测站,完成28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升级改造,初步建立起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观测站网,站网布局的重心转移到特色产业区、灾害易发区、生态功能区等领域,观测系统注重从少要素向多要素升级,切实提高科技含量和精准性。完成《临沧市甘蔗气候指标》、《临沧市甘蔗气候区划》编制,完成云字牌特色农产品专业观测示范点建设项目(临沧)实施方案编制,加强“云茶”、甘蔗等特色农业气象要素指标体系建设和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三)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新一代天气雷达主体工程建设、雷达设备吊装基础上,“十三五”期间,继续完成雷达设备调试测试、业务试运行等工作;完成雷达站值班房建设、围墙建设、场地硬化绿化、通信线路备份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雷达资料服务器、雷达综合业务分析系统建设。目前新一代天气雷达正式投入业务使用,投入使用以来,雷达运行稳定,探测回波清晰,资料接收、分发及上传正常,在短时临近预报和人工影响天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临沧市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能力。

  (四)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建设

  建成全市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指挥平台、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申请系统,新建9个人工影响天气标准化固定作业点,初步建成市、县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积极组织开展人工增雨和人工防雹作业,增雨量和防雹保护面积逐年增加,有效缓解旱情,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空气质量,切实减轻冰雹灾害对烟叶生产的危害。

  (五)台站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

  沧源气象局业务办公大楼落成,投入使用;镇康气象局观测站搬迁和业务楼建设已完成并投入使用(征地90亩,其中气象局用地29亩,气象探测保护用地61亩);耿马气象局整体搬迁项目已基本结束,部分业务已进入新办公区(征地88亩,其中气象局用地10亩,气象探测保护用地78亩);临翔区气象局观测站搬迁工作已结束并启用(征地20亩);多县气象局台站综合环境改善项目得到落地;持续实施“三农专项”“山洪专项”;建成市-县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全面投入业务应用;完成5个省级农村雷电防御示范工程建设,确保当地农村防雷安全。一大批建设项目的落实,使临沧市气象部门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工作生活环境彻底改善,气象现代化建设有力推进,气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临沧总体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建设项目资金到位率较低,特别是“临沧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项目尚未启动实施。随着气象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相关设备设施和系统的维持、维护经费缺口大。

  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战略目标、“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紧紧围绕《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要求,主动融入和服务于临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提升公共安全和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气象保障能力,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大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临沧气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确保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推进气象工作在保障临沧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四、“十四五”规划目标和原则

  (一)牢牢把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根本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发展气象事业,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地方党委政府重大工作安排来统筹规划气象工作、组织开展气象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到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准确、更丰富、更有用的气象服务。

  (二)牢牢把握“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好面向各行各业的气象服务。发展公共气象服务,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助力脱贫攻坚。加快构建生态文明气象服务保障体系,为把临沧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美丽州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牢牢把握“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战略目标

  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升气象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继续夯实气象基础性工作,深化气象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人才支撑,推进发展更有活力的气象现代化,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四)牢牢把握“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战略重点

  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和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发挥气象服务在应急救援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发挥气象部门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的综合枢纽作用。主动融入国家及地方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着力构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警信息发布、风险防范、灾害应急管理四大体系,建立健全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为临沧各级党委政府防灾减灾和人民群众避灾赢得先机。

  (五)牢牢把握“加快科技创新、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

  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着力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优良光荣传统的各类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围绕监测紧密,着力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提高气象观测智能化和装备国产化水平,实现重大灾害性天气监测不漏网;围绕预报精准,着力发展以数值预报为核心的智能预报预测,努力提高气象预报预测的准确性、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做大重大灾害性天气不漏报;围绕服务精细,着力发展智慧气象服务,努力将精密监测、精准预报按需求送达决策者、生产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气象服务。

  五、重点任务和举措

  (一)临沧市气象大数据体系建设

  大数据时代,气象服务在不断拓宽领域,业务从最初的天气预报发展到现在的气候预测、气候可行性论证、公共气象服务、产业气象服务、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三农气象服务、高原特色农业气候品质认证、生态气象服务等,大数据技术已成为气象服务不断创新和完善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随着临沧市五老山多普勒天气雷达站、200多个高原特色农业气象站和乡村加密雨量站等完成建设和投入使用,加之气象卫星数据、数值预报产品等的日益精细化,全市每年新增的气象数据达到PB量级(1PB=1024×1024GB),较20世纪90年代增长了近千倍,并仍在快速增长中。全市气象数据具备了数据体量巨大、数据增长速度快、数据类型多样、数据价值高的“大数据”共性。“临沧市气象大数据体系建设项目”面向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到我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与需求相结合,将发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临沧市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

  临沧市地形起伏较大,属山地气候类型,气候复杂多样。空气质量阶段性偏低,农业、生态、环境等行业干旱、冰雹等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减灾形势严峻。2014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等12家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13-2020年)》。规划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人工干预生态修复和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和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开展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配备高性能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建设作业指挥平台,合理配置新型高效增雨防雹火箭等地面作业系统,科学布局人工增雨防雹作业基地,改扩建人工增雨(雪)标准化作业点,大幅度提高作业覆盖面积,强化生态建设的生态保障。“临沧市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建设,将有效缓解年度干旱、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增加库塘蓄水、改善空气质量、减轻烤烟等农经作物冰雹灾害。

  (三)临沧市、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国务院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把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作为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建设的一部分。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把应急管理作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和提高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2017年2月24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州市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通知》(云政办函〔2017〕27号),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明确有关部门责任,建立政府领导、气象部门牵头、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多部门共建共用的工作机制,具体建设工作由气象部门承担。本项目建成后,临沧市应急管理、民政、自然资源、环境、交通、气象和地震等部门可通过市、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预警信息,基本达到预警信息发布“第一声音”、“权威声音”的要求;实现手机短信、网站、电视、预警大喇叭、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移动APP、各级政府建立的信息传播等预警信息的“多渠道、一键式”发布,预警发布时效提高15分钟;通过预警信息所有发布渠道,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对各级政府领导、应急联动部门、应急责任人的100%覆盖率,对社会公众的90%覆盖率;突发事件应急现场的信息收集处理和预警发布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四)对缅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建设

  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先行”解决对缅开放“五不通”问题的总体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果,依托气象大数据,建立“对缅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为缅甸果敢自治区等地提供气象预报服务,有力协助该地区防御气象灾害,为我市推动对缅开放战略的实施作出气象部门应有的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