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如期实现《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以及《云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6〕128号)确定的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的决战阶段,也是实现临沧气象事业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和深化气象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及《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4〕125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云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6-2020年,规划范围为全市行政区域。
一、“十二五”时期临沧气象事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临沧气象事业发展历史进程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也是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五年。
(一)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基本建立
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大幅提升。与国土部门联合开展的地质灾害风险预警,成功预报了10余起地质灾害,避免了1000余人伤亡。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业务体系,气象灾害信息覆盖面达到76%。初步建成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实现了与地震、国土、水务、民政等多个部门的应急联动。
(二)气象监测预报业务水平明显提升
建成1个市级气象防灾减灾预警指挥中心、1部多普勒天气雷达、8个标准化大气监测站、265个区域自动气象站、9个CMACast卫星接收站、2个土壤湿度观测站、1个GPS水汽观测站、1个北斗通讯系统雨量站、3部小型天气雷达、2部闪电定位仪、1部大气电场仪、192个气象预警语音喇叭、77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拥有气象信息员1720名,覆盖所有行政村。市、县(区)两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气象预警短信决策群组人数达到3900余人。
新建和完善了以“临沧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等为代表的10余个业务系统,新增雷电监测预警、精细化要素预报等天气预报指导产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得到加强。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明显提高,降雨和降温等重要天气过程72小时预报准确率75%,48小时预报准确率83%,24小时预报准确率88%。
(三)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
初步建立了决策、公众、专业专项和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有效衔接、协调发展的气象服务业务体系。气象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等10余种渠道发布。
初步建成市、县人工增雨防雹作业体系,增雨受益国土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农田面积 301.8万亩,森林面积 0.15 亿亩。人工防雹保护农经作物 66万亩(烤烟45万亩)。
为绿色能源水电企业以及机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建设项目提供专业服务产品。挂牌成立滇西南甘蔗气象服务中心,开展甘蔗生产气象服务工作。茶叶、烤烟、核桃等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得到加强。
(四)气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稳步推进
科研投入逐年递增,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中小尺度天气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气象灾害形成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如耿马县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系统”、“云南省州市县级一键式发布系统”等,《临沧区域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等3个课题获云南省气象局立项,《临沧市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和《镇康县山洪防治气象保障工程预报预警平台建设》被市科技局立项。每年自设研究课题5-10项,自主研发《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平台》和《预报制作管理平台》2个气象服务系统并投入业务使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科技论文3篇,在《云南气象》发表科技论文6篇,在全省气象学术年会等学术交流以及全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近30篇论文获奖,获得1项市级科技奖励。全市气象部门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2010年提升94%。全市气象系统建成市级文明行业,市局及所辖各县(区)局均建成文明单位,其中省级文明单位3个,市级文明单位6个。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临沧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临沧气象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关键五年。临沧天气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大,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建立和完善人工干预生态修复和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力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对进一步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要求更高;加快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气象工作提供更新更有效的服务;打赢脱贫攻坚仗,要求气象工作进一步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既是拓展服务领域、加快事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气象事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考验。
当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突发性、极端性、致灾性等增强,气象防灾减灾面临新的挑战。临沧气象现代化水平与全省发达地区还存在明显差距。同时,气象部门存在的资金投入不足、科研创新能力不强、人才队伍基础薄弱等困难和问题,对临沧气象改革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十三五”临沧气象事业跨越发展的新机遇,以《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关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14〕125号)为引擎,统一思想,协调行动,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推动临沧气象工作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地发展,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目标,为更好地服务保障临沧跨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临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目标要求,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坚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坚持转变发展方式,坚持改革开放,按照创新驱动、注重特色、能力提升、跨越发展的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和服务于临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提升公共安全和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气象保障能力,大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大力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确保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推进气象工作在保障临沧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把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作为谋划气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把服务临沧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气象防灾减灾、保障公共安全、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战略重点,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产品、丰富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益,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更好地发挥气象事业对人民生活、公共安全、社会进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坚持能力提升。突出防灾减灾气象保障服务重点,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等方面,坚持以防为主、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3.坚持创新驱动。牢牢把握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坚持创新驱动,始终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巨大潜能,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制化,加大改革力度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质量、效益和可持续的有机统一。
4.坚持深化改革。主动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按照国家级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部署,围绕气象服务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加快完善适应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破解影响和制约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难题,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跟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
5.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这个战略目标为导向,进行气象资源配置和气象事业发展要素布局,加大临沧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从临沧气象事业发展当前或短期内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通过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有机结合,将发展思路、发展任务和发展措施,重大工程设计等目标与解决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相结合,实现跨越式发展。
6.坚持推动总体发展和突出特色相结合。按照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气象部门党的建设的要求抓好全局工作。同时,着力在关键环节上取得实质突破,在补齐发展短板上取得实质进展,在全面中抓重点。以临沧公共安全和气象灾害风险防控、保护和利用独特的气候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高原特色农业为切入点,在发展中形成临沧特色、临沧优势,实现协调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气象工作的新要求,着力构建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无缝隙、精准、智慧的现代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政府主导、部门主体、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聚焦核心技术、开放高效的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以科学标准为基础、高度法治化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加快构建智慧气象,到2020年,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公共安全和气象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和效益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与建设气象保障能力和效益显著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和保障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显著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的精细化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力争全市气象整体实力进入省内前列。气象现代化考核指标达到90分以上;气象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90%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86%以上;应对气候变化支撑能力80分以上;全市人工增雨作业年增加降水 1.5亿立方米以上、人工防雹有效率达95%以上。
四、主要任务
(一)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核心业务能力
以无缝隙精准化智慧型为发展方向,加快完善无缝隙集约化业务体系,发展客观化精准化技术体系,打造智能化业务平台。针对临沧暴雨洪涝灾害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问题,以多种资料信息的快速融合分析与综合应用为基础,结合上级主管部门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建立和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建立集高影响天气的跟踪监测、气象灾害及气象衍生灾害风险综合预警及发布于一体的临沧短时临近预报综合业务平台;建立与全省暴雨、冰雹、大风、雷暴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和暴雨引发的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洪涝、城市渍涝等气象衍生灾害的自动化、滚动式综合监测预警业务相适应的短临预警预报产品支撑体系。
(二)完善气象灾害防控和风险管理体系
建立集灾害信息采集、致灾阈值确定、基于阈值和定量化风险评估的风险预警、业务检验和效益评估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基于阈值的风险预警业务体系,完善市、县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流程和服务体系。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区划、评估和鉴定,切实提高灾害风险评估和损失评估的精细化水平。组织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建筑物等防御气象灾害能力普查,加强气象灾害多发、易发区域的风险隐患排查。健全以社区、乡村为基础的气象灾害风险调查收集网络,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分类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规划建设气象通信网络备份链路,加快形成气象、水务、国土资源、农业、林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部门间的气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视频会商系统与相关部门的互联互通,实现气象定期通报和应急会商。开展气候变化对资源、生态、城市脆弱性等影响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全面加强干旱、洪涝(城市内涝)等气象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和综合处置能力。
(三)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业务能力
推进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管理规范、运行高效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按照省政府、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依托现有业务系统和预警发布手段,整合市政府各部门预警信息发布资源,建立集信息收集、传输、发布渠道于一体的市—县一体化临沧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大力发展面向交通、环境、水文、旅游等临沧经济发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气象服务。加强面向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气象服务融入“智慧城市”建设,为城镇居民提供基于位置的精细、贴身、互动的智能气象服务。加强城市气候效应研究,为“宜居城市”建设提供气象保障服务。加强气象文化设施和气象科普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改进和丰富气象科普工作的内容和形式,扩大气象科普工作的覆盖面。
(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根据临沧市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需求,将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和安全气象、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服务融入临沧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逐步构建临沧市生态文明气象综合保障、服务体系,形成保障生态安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气象事业发展新思路和新格局,为临沧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提供保障。建立和完善人工干预生态修复和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和作业基地建设,在重点流域、大型水库、干旱地区和粮食生产、生态建设等重点区域开展经常性人工增雨作业,加大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增加蓄水,缓解因水资源短缺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退化。进一步完善抗旱防雹、水库蓄水、森林防火、水资源开发、生态修复等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布局,健全生态服务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系,强化生态建设的气象保障,提高人工影响天气和农业减灾防灾能力。
(五)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扶贫开发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围绕临沧特色产业发展,开展扶贫开发气象保障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建设。针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总体布局与需求,优化农业气象专业观测网布局,建立和完善甘蔗、茶叶等“云”字牌特色产业的布局合理的专业观测网。基于智慧气象,开发高原特色农业市级气象服务系统。根据不同的高原特色重点农业作物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建设市级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直通式服务体系,面向农村合作组织、农业庄园、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在临沧雷击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示范工程建设。
(六)增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实力
继续推进县级综合业务,实现县级观测预报预警和服务工作一体化。以“云南省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一体化业务平台”、“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的应用为抓手,提升县级灾害性天气短临监测预警和服务能力。对气象探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且无法对现址进行改善的观测站实施整体搬迁或者观测场搬迁;完善部分县级气象局的供电、供水、排污、道路、堡坎、围墙、大门等附属设施建设。
(七)强化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是事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全面提升气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气象高层次人才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用好现有人才,培养一批视野宽、业务精、能力强、结构优的气象人才队伍,为临沧气象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八)深化气象改革,提升气象法治化水平
按照国家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气象业务体制改革、气象管理体制改革、防雷减灾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完善气象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气象软实力和社会管理能力。
五、重点项目
(一)临沧市级和8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1.建设性质:新、改(扩)建。
2.建设起止年限:2017~2018年。
3.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改造发布中心场所、强弱电与照明系统、防雷与消防系统;升级计算机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建设视频会议系统、大屏显示系统、数字会议与音响系统、网络安全设施;定制工作台等。
4.投资估算:3200万元(不含软件开发和发布中心建设费用)。
(二)临沧市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和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工程
1.建设性质:新、改(扩)建。
2.建设起止年限:2016~2019年。
3.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新建甘蔗、茶叶、烤烟、核桃等高原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站点30个;在江河流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新建气象监测站点100个;对2006年建设的100个乡村气象监测站点升级改造。
4.投资估算:950万元。
(三)临沧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工程
1.建设性质:续建。
2.建设起止年限:2016~2017年。
3.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硬件部分为雷达塔楼等土建工程及附属工程;软件部分为雷达信息中心机房、预报业务综合分析平台(大屏)、资料综合业务分析系统。
4.投资估算:400万元。
(四)临沧市人工影响天气建设工程
1.建设性质:新、改(扩)建。
2.建设起止年限:2016~2020年。
3.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对已建的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和5个县(区)分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剩余3个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建设25个标准化人工增雨及防雹固定作业点。
4.投资估算:1250万元。
(五)临沧市气象部门县级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性质:新、改(扩)建。
2.建设起止年限:2016~2020年。
3.建设主要内容:
临翔区气象局:征地12亩,场地平整、水、电、网络、绿化硬化、观测场、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探测设备购置,投资1500万元。
云县、凤庆、永德、沧源、双江县气象局综合改善工程:台站水电路、围墙、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购置气象设备等,投资1600万元。
镇康县气象局:征地29亩,观测场、业务用房、水电路、网络和硬化、绿化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气象设备等,投资1500万元。
耿马县气象局:征地30亩左右,建设业务用房1980平方米和相关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及购置气象设备等,投资1500万元。
4.投资估算:6100万元。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强化统筹管理。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各县(区)气象局、市气象局各单位必须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加强与发改、财政、国土、环保、规划等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确保主要目标和任务按时、按质完成。
(二)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稳步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多元人力资源保障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以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和业务一线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人才专业结构调整,改善气象专业和非气象专业人才的配置,进一步提高基本气象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推进气象法治建设
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气象预报和气象服务、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规范探测环境保护、雷击灾害防御、气球施放等行政许可。
(四)完善气象事业多元投入机制
健全气象事业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气象事业发展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不断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市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气象事业发展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多渠道筹集气象现代化建设资金。
(五)建立健全上下协调和部门联动的防御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上下协调、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组建市、县(区)两级气象灾害防御中心,承担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应急指挥和人工影响天气管理等任务。推进综合减灾示范村(社区)建设,推进与国土资源、水务等部门监测资料的共享。采用多种方式推动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气象志愿者队伍;探索基层民政信息员、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员、气象信息员等实行“多员合一”与“一员多责”的工作模式,加强乡镇水利站、民政办、国土资源管理所、气象信息服务站等多站工作统筹。
(六)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
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培养气象领域科技创新团队,重点加强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山洪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农业气象服务与灾害防御、旅游气象资讯服务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展气候变化对资源、生态、城市脆弱性等影响的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健全气象科技研发项目的管理、投入和激励机制。
(七)加强党的建设和文化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气象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加强全市气象部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实施临沧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气象文化建设,弘扬气象精神和临沧气象精神,为全面推进临沧气象现代化、全面深化临沧气象改革、全面推进临沧气象法治建设、全面加强临沧气象部门党的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附件
临沧市气象局“十三五”规划项目表
单位:万元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项目建设 起止年限 |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
项目总 投资 |
资金筹措方式 |
备注 |
国补 |
省补 |
自筹 |
贷款 |
引资 |
1 |
临沧市级和8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
新、改(扩)建 |
2017~2018 |
发布中心场所改造、强弱电与照明系统改造、防雷与消防系统改造、工作台定制、计算机网络系统升级、主机系统升级、视频会议系统、大屏显示系统、数字会议与音响系统、网络安全设施 |
3200 |
|
|
3200 |
|
|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州市县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通知》要求,预算市级投资800万元,县级300万元。 以上投资不含软件开发和发布中心建设费用。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项目建设 起止年限 |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
项目总 投资 |
资金筹措方式 |
备注 |
国补 |
省补 |
自筹 |
贷款 |
引资 |
2 |
临沧市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站点和气象监测站网建设工程 |
新、改 (扩)建 |
2016~2019 |
新建甘蔗、茶叶、烤烟、核桃等高原特色农业气象监测站点30个;在江河流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新建气象监测站点100个;对2006年建设的100个乡村气象监测站点升级改造。 |
950 |
350 |
300 |
300 |
|
|
|
3 |
临沧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设工程 |
续 建 |
2016~2017 |
硬件:雷达塔楼等土建工程及附属工程;软件:雷达信息中心机房、预报业务综合分析平台(大屏)、资料综合业务分析系统。 |
400 |
260 |
|
140 |
|
|
|
4 |
临沧市人工影响天气建设工程 |
新、改 (扩)建 |
2016~2020 |
对已建的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和5个县(区)分中心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剩余3个县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新建25个标准化人工增雨及防雹固定作业点。 |
1250 |
|
1000 |
250 |
|
|
|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性质 |
项目建设 起止年限 |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
项目总 投资 |
资金筹措方式 |
备注 |
国补 |
省补 |
自筹 |
贷款 |
引资 |
|
5 |
临沧市气象部门县级台站基础设施建设 |
新、改(扩)建 |
2016~2020 |
临翔区气象局:征地12亩,场地平整、水、电、网络、绿化硬化、观测场、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气象探测设备,投资1500万元。 云县、凤庆、永德、沧源、双江县气象局综合改善工程:台站水电路、围墙、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善;购置气象设备等,投资1600万元。 镇康县气象局:征地29亩,观测场、业务用房、水电路、网络和硬化、绿化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气象设备等,投资1500万元。 耿马县气象局:征地30亩,建设业务用房1975平方米和相关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及购置气象设备等,投资1500万元。 |
6100 |
2440 |
|
3660 |
|
|
自筹部分含征地和“三通一平”费用。 |
合 计 |
- |
- |
- |
11900 |
3050 |
1300 |
755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