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是临沧垦区主要产业之一,现有优质茶园1.5万亩,地理环境优渥,生产条件良好,但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市场疲软等原因,目前,茶产业发展步履艰难,茶农的收入普遍较低,找寻茶产业破局之策迫在眉睫。
一、垦区茶产业发展之“忧”
组织化程度较低。目前,临沧垦区仅勐省农场茶产业实行企业统一生产经营,其他农场均为个人分散承包经营,“六统一”组织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如,勐撒农场有7000余亩茶园,是垦区植茶面积最大的农场,由于茶叶的管护、加工、销售处于各种植户“单打独斗”状态,种植户销售茶叶时缺乏议价能力,产品价格完全由收购方说了算,导致茶产业既没能给农场企业带来收益,茶农收入也普遍较低。
产业基础设施滞后。目前,由于垦区茶园水利灌溉等农业配套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茶叶生产仍处于“靠天吃饭”的初级阶段,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薄弱,一遇灾情就会造成大面积减产。如,勐省农场有6000亩高优茶园,但因茶园灌溉设施配套不到位,每逢干旱茶叶就大幅减产,2023年,干旱导致茶叶产量比2022年的902吨减少360.5吨,减产率高达40%,企业收益大幅锐减。
龙头企业带动乏力。目前,临沧垦区仅勐省农场设有专业化茶叶公司,自营茶厂和初制所,实行种植计划、技术措施、质量标准、病虫害防治、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六统一”的管理体制,其余3个植茶农场原有茶厂已停产或外包,垦区空有大面积茶叶基地,却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产业化进程难以推进。加之垦区各农场已停止生产精制茶,茶产品只有直接农产品(鲜叶)或初加工产品(干毛茶),产业链单一、效益普遍偏低。
二、垦区茶产业发展之“思”
资源厚而产业薄。由于对茶产业发展缺乏系统谋划,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树得不牢,效益好时争着管,效益差就束之高阁,放任不管,导致近万亩的高优茶园,经营管理不善,好资源、好产业被弱化、淡化,良好的发展基础随之丧失,缺资金、缺项目、缺劳力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缺资金,农场企业普遍亏损,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保持运转尚且困难,更无力自筹资金投入茶产业,加之历史负债重,也难以通过借贷争取产业发展资金。二是缺项目,农场属地管理后,由于垦地融合不到位,涉农项目未能有效覆盖到农场,导致垦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茶厂技改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缺劳力。因茶叶岗位收入较低,勐省农场约有1000亩茶园目前处于空岗状态,造成茶园弃管、鲜叶损失。
品质优而品牌弱。农场属地管理后,大垦区改成了小农场,大基地分散成了小产业,导致资金、技术、人才、品牌、管理、市场优势消失,茶产业“小散弱”,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垦区茶产业普遍效益不佳。如,临沧垦区曾有CTC、红茶、绿茶、普洱茶等不同类别的33个系列品种的茶叶产品,产品不仅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拥有全国、全省多项殊荣,“洛凌牌”“石佛洞牌”2个茶叶商标跻身“云南省著名商标”行列,勐省农场茶叶早在2000年就通过了有机认证,垦区茶叶产品享有盛名,在消费市场中有强劲实力。如今,垦区著名商标早已淡出市场,有机认证也已中断,勐省农场只能生产价格低廉的初级干毛茶,其他农场更是连自己的茶厂和茶产品都没有,曾经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条件好而绩不佳。勐省农场位于沧源、耿马、双江三县交界处,地处临沧机场和佤山机场之间,离佤山机场仅30分钟车程,是临沧到沧源县的必经之路,在建的瑞孟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双江至勐省高速公路经过勐省农场辖区,二级公路完善,交通十分便利。勐省农场茶产业的发展可辐射周边岩帅、单甲、勐省、四排山等乡镇,是临沧垦地融合发展的首选之地,2022年,勐省农场在全省率先开展垦融合发展试点工作,2023年勐省农场完成属地管理试点任务,农场公司真正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为推进垦地一体化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因农场茶叶公司设备比较老旧,精深加工不足,加之经营管理上缺乏战略性思考、前瞻性谋划,目前,产品处于初加工阶段,整体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少、产业效益较低。
三、垦区茶产业发展之“变”
加强基地建设。着力打牢绿色底本,采取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勐省、勐撒、双江农场茶叶种植管护,积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和“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推广绿色高效的栽培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茶叶绿色有机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勐省农场6000亩茶叶绿色食品认证,稳步推进勐撒农场7000亩茶叶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实现从做大基地向做优基地转变。
做强龙头企业。以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为抓手,通过整合优化各农场茶叶资源和生产要素,统筹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建立“市场+企业+基地+职工”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重点做好勐省、勐撒农场茶叶加工厂改造提升,加大机械化智能化技术推广应用,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提高精制茶比重,提升产品附加值。
做优产品品牌。引导农场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培育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好“洛凌”“勐省”“拉勐河”等现有商标品牌,组织农场企业积极申报省市级名品名企,不断提高垦区茶叶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以品牌价值提升产业效益。
做好招商引资。积极与有实力、有信誉、有情怀、有担当的企业洽谈合作,立足垦区茶叶资源禀赋,围绕茶叶精制、设备更新、工艺改良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谋划茶叶精深加工路径,采取合资、承包、租赁等方式加大茶叶资源开放开发力度,把先进技术、实力企业“引进来”,推动垦区优质茶叶资源“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