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市投资促进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盯“三大经济”,聚焦重点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完善运行机制,突出“一把手”招商,开展规范招商和项目实施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行动,不断提升项目保障和服务水平,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务实、更加精准、更加深入。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指标完成情况
——产业招商签约项目累计资金到位率。2024年,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209.06亿元,产业招商签约项目累计资金到位率34.3%,全省排名第7位,二类州(市)排名第4位。
——实际利用外资目标任务达成率。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656万美元,目标任务达成率118.3%,全省排名第5位,二类州(市)排名第1位。
——新签约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数。2024年,新签约500万以上招商引资项目360个,全省排名第4位,二类州(市)排名第1位。
——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开工率。2024年,开工建设产业招商引资项目234个,开工率65%,全省排名第12位,二类州(市)排名第6位。
(二)工作成效
——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制定出台《临沧市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工作方案》《临沧市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关于加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工作制度》等系列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协调、运转顺畅、务实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建立专题研究和定期调度制度,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招商引资工作7次,市投资促进局召开调度会5次,及时分析研判招商引资工作形势,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招商活动更加精准。立足全市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通过“一把手”带队、小分队等形式开展外出招商,提升招商活动实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先后带队赴北京、上海、福建、浙江、四川等地开展招商,精准对接目标企业,全市开展外出招商198场次。在前期精准对接的基础上,邀请三只松鼠、农夫山泉等意向企业赴临沧开展实地考察洽谈,全市来访客商1877户,对接项目1800个。精心谋划招商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了“第二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招商引资推介会”“科创中国·服务地方产业对接活动”等各类招商活动199场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活动“三位一体”推进精准招商,福建三山集团、上海均和集团等一批重点目标企业落户临沧。
——招商基础得到夯实。组织专业机构对全市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潜力等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摸清了家底。围绕全市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了茶、糖、核桃、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蔬菜、木竹加工、鞋服轻纺等10项重点产业链图谱。聚焦产业链发展重点领域和全产业链发展的缺失、薄弱环节,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策划包装市级重点产业招商项目26个,投资估算252亿元;各县(区)储备产业项目624个,投资估算1759亿元。
——产业招商成效显著。立足高岭土资源优势,引进福建三山集团推进高岭土开发利用项目;与深圳粤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约耿马轻纺原辅料交易中心项目,为打造鞋服轻纺产业链奠定基础;围绕橡胶产业延链推进子午轮胎项目合作洽谈;围绕甘蔗全产业链延链规划布局,精准招引特斯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项目落地耿马县;引进北京步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营利性民办高中,延伸教育产业链;引进锂电池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链装备制造、钠离子硬碳材料研发等项目落地云县产业园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聚群发展。
——外资招引稳中提质。加强外资项目谋划、优化外资企业服务、健全外资工作机制,实际利用外资在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产业提升、主体规模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以前,全市外资工作长期低迷,多年没有实际利用外资。2021年实现了零的突破,到资246万美元;2022年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完成1238万美元;2023年再创历史新高,完成3524万美元。2024年实际利用外资1656万美元,超额完成了省级建议的目标任务。全市实际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实现较快增长,为全省外资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定《2024年市级重点产业招商项目包保工作方案》,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重点招商项目从推介到签约再到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专班负责跟进,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共兑付省、市外资奖励386.6万元,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底气;推广运用云南省外来投资企业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系统,对企业反映的诉求,做到第一时间受理、办理、回复,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招商行为更加规范。按照分步实施、协调推进、形成合力、上下联动的要求,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深入开展规范全市招商和项目实施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围绕2021年1月以来招商及项目实施工作中,是否存在数据造假、政绩观不正、盲目决策、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梳理招商实施项目1721项,查找问题110个。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推动问题整改83个,整改率75.5%。
——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制定《中共临沧市投资促进局党组贯彻落实纵深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2024年工作方案》,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专题会议。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常效化,组织党员干部到临沧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到临沧市中级人民法院、临翔区人民法院开展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9次,把意识形态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党建工作2次,听取班子成员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1次,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10次、讲党课8次、主题党日活动12次。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拔任正科级干部1人,晋升四级调研员1人,正科级试用期满正式任职1人,举办云岭大讲堂招商引资专题2期、业务大讲堂7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选派2名年轻干部驻村担任第一书记,支持双江县细些村村组道路、村完小教学楼及操场等修缮经费2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升学补助1.36万元,监测户遍访100%;协调支持沧源县和平村工作经费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修缮、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深入开展作风革命,带头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全年发文4份,召开会议3次。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设立单位公职律师,聘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
(三)困难和问题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干部队伍力量不强。当前市县两级投资促进部门人少事多、专业干部缺乏。二是项目质量不够高。招商项目论证、策划包装等前期工作不够深入,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在建项目较少,新签约项目未能及时释放投资效应,资金到位率低;引进的项目投资规模不大,亿元以上项目仅占12.8%,全年没有引进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三是企业投资更趋谨慎。当前市场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价格大幅下跌,企业不愿投、不敢投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2025年工作打算
(一)以谋全域构建全市招商“一盘棋”。建立健全高水平良性招商引资新机制,引导各县区(园区)错位招商,推动市内招商项目跨区域协作,构建“投促部门统筹、行业部门牵头谋划产业布局、要素部门服务保障、县区(园区)承接落地”的招商格局。
(二)以抓项目推动产业招商再提速。立足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禀赋,持续编制完善重点产业链图谱,策划包装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市级重点产业招商项目不少于100个,各县区(园区)动态储备不少于50个;全市新签约产业项目不少于300个。
(三)以促合作提升重点项目落地率。擦亮“投资临沧”品牌,聚焦旅居临沧、绿色能源+绿色制造、就地就近就业等招商重点,开展小分队“点穴式”精准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好项目,带动群众持续增收。在前期精准对接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与福建三山、上海均和、农夫山泉、东方电气、浙江湖钠能源、浙江乡立方等重点目标企业的合作。
(四)以新模式催生招商引资新动能。转变传统的要素招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绿电招商、场景招商等招商引资新模式。加强与商协会、专业招商机构等合作,织密招商网络,拓宽招商渠道,不断扩大招商“朋友圈”;充分发挥本地企业、已落地招商引资企业的优势,持续推进以商招商。
(五)以强党建扛牢行业治理责任。持续跟进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转化为推动行业治理的生动实践。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与招商引资工作结合起来,持续深化推进“清廉云南”建设“临沧实践”,常态化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力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优化结构,消化超编。持续抓好国家安全、综治维稳、依法治市、平安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政务公开、精神文明、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爱国卫生、信访、保密、档案、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会等工作,定期分析研判形势,着力打造和谐健康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