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在市委、市府领导下,市投资促进局认真贯彻落实产业强市的战略部署,紧盯资源经济、口岸经济、园区经济,聚焦重点产业,强化要素保障,完善运行机制,突出“一把手”招商,不断提升项目保障和服务水平,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更加务实、更加精准。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5月,全市共实施产业类项目487个,协议资金775.03亿元,引进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23.81亿元,完成市级建议目标任务455亿元的27.21%,同比增长15.98%,其中,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07.83亿元,完成省级建议目标任务413亿元的26.11%,同比增长17.52% ;工业招商到位资金62.09亿元,完成市级建议目标任务175亿元的35.48%,同比增长1.74%。实际利用外资98万美元,完成省级建议目标任务1400万美元的7%。
1—6月,预计引进市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5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2.97%,其中,引进省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30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31.48%;工业招商到位资金7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42.86%。预计实际利用外资240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7.14%。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高效运转工作体系。一是研究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临沧市鼓励外商投资奖励工作方案》《临沧市重点推介项目服务清单》《临沧市重点签约项目服务清单》《临沧市重点企业服务清单》等市级政策措施,制定出台《临翔区外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分解工作方案》《云县加强服务企业促进投资工作八条措施》《永德县“全员招商”工作方案》等县级政策措施,构建统筹协调、运转顺畅、务实高效的招商引资工作体系。二是高位推动工作。市政府召开专题会研究招商引资工作3次,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区)、园区组织召开招商引资推进会议10场次,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三是加强统筹调度。建立健全招商引资工作调度机制,市招商委办公室召开调度会议4次,分析研判招商引资工作形势和存在问题,高效推进工作。
(二)开展精准对接,招商活动更加务实。一是主动“走出去”。立足我市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围绕重点产业,聚焦重点区域和目标企业,通过“一把手”带队、小分队等形式开展外出招商,提升招商活动实效。1—5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赴北京等地开展招商,精准对接中国医药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重点目标企业。在“一把手”高位推动下,全市共开展外出招商120场次,考察企业(项目)287个。二是热情“请进来”。在前期精准对接的基础上,邀请上海均和集团、农夫山泉有限公司、匹克(中国)有限公司等意向企业赴临沧开展实地考察、洽谈合作。1—5月,全市来访客商990户,对接项目943个。三是精心组织招商活动。全面对接客商资源,精心谋划招商活动,搭建交流合作平台,1—5月,全市举办“第二届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招商引资推介会”“中国·双江第八届冰岛茶会招商项目推介会”等各类招商活动101场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办活动“三位一体”推进精准招商,宣传推介了临沧,形成了一批合作意向,推动了一批项目签约。
(三)加大产业研究,夯实精准招商基础。一是开展产业调研。组织专业机构对全市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市场潜力等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家底,为精准招商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绘制产业链图谱。在产业调研的基础上,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产业、进出口加工制造业为重点,深入分析区位、资源、政策、市场等情况,开展产业上下游研究和分析,形成产业链图谱。目前,已完成《凤庆县茶叶产业招商图谱》《凤庆县核桃产业招商图谱》等县级产业链图谱,市级重点产业链图谱预计7月底完成。三是策划产业招商项目。围绕县(区)、园区特色资源和发展方向,聚焦产业链发展重点领域和全产业链发展的缺失环节、薄弱环节,按照“建链”“补链”“延链”“强链”的思路,策划包装产业招商项目。目前,策划包装2024年市级重点产业招商项目27个,投资估算256.29亿元,各县(区)、园区储备产业招商项目689个、投资估算2465.24亿元。
(四)聚焦产业招商,推动重点产业链集聚成势。一是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围绕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引,按照上下游、产供销,差什么引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关联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向纵深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引进北京步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建设营利性民办高中,延伸教育产业链;引进福建三山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高岭土利用项目,推动高岭土产业集群发展。二是推动产业项目签约。围绕全市重点产业,积极推动一批在谈项目、意向项目协议化,1—5月,全市签约产业项目325个,协议资金172.64亿元。三是推进产业项目落地。强化要素保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落地。1—5月,全市开工建设产业项目144个,协议资金92.14亿元。
(五)创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资竞争力。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一是推进以商招商。聘请13名招商大使;在9家市外商协会、企业设立临沧驻外招商联络处;在13家市内商协会设立临沧招商联络服务点。二是探索市场化招商。积极探索运用市场化社会化招商手段,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以市场化招商运作模式,创新开展产业招商工作。目前,正在组建临沧市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属临沧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全资二级子公司,将与市级行业部门、各县(区)、园区开展市场化招商协作联动,发挥市场化招商功能。三是开展驻点招商。各县(区)、园区结合实际,坚持目标导向、因地制宜,主动靠前、顺势而为,在驻点招商工作中探索实践出一批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招商方式。凤庆县驻点招商小分队积极利用省政府驻广东办事处、深圳产业转移促进中心等平台资源,邀请7户目标企业赴凤庆实地考察,达成合作意向2项。镇康县制定出台《镇康县常态化驻点招商小分队管理暂行办法》《镇康县常态化驻点招商小分队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保障驻点招商小分队高效推进工作。
(六)强化服务保障,打造更优营商环境。一是健全项目包保服务工作机制。制定出台《2024年市级重点产业包保工作方案》,对重点项目实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推介到签约再到落地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有人跟进。目前,27个重点项目已签约8个。二是主动靠前服务。临翔区开展“招商服务进万企活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余个。凤庆县组建企业服务团,全过程保障项目落地。临沧高新区开展“万家企业大拜访、大走访活动”,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15个。双江自治县制定《“暖心访”走访服务企业工作方案》《“暖心听”跟进服务企业工作方案》,深入企业做好服务保障。
(七)推进专项行动,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省级出台的规范招商引资工作相关文件精神,细化工作措施,确保贯彻落实到位。一是成立工作专班。按照分步实施、协调推进、形成合力、上下联动的要求,从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等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全市招商和项目实施领域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二是开展全面自检自查。围绕2021年1月以来招商及项目实施工作中,是否存在数据造假、政绩观不正、盲目决策、弄虚作假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及近年来实现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查和评估,发现问题7个,目前均已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间,正在有序推进整改工作。
三、存在困难问题
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外资招商工作推进不平衡。1—6月,只有临翔、凤庆、镇康3个县(区)有实际利用外资,其他县(区)、园区实际利用外资均没有现实零的突破。二是到位资金增长后劲乏力。在建产业项目较少,新签约项目一时难以释放投资效应,资金到位率低。三是项目量小质弱。引进的项目投资规模不大,质量不高,带动作用不强,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将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一)突出工作重点。一是突出产业招商重点。针对全市重点产业,详细梳理上下游产业链关系,找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明确招商重点和方向。二是突出精准招商重点。深刻把握国内产业发展和要素流动新趋势,深度对接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开展“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和宣传推介。三是突出高质量招商重点。紧盯三个500强、央企、行业百强等大企业以及行业隐形冠军等高新技术企业,全力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好项目。四是突出规范招商重点。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规范招商的部署安排,扎实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在做好全面自查评估的基础上,开展集中排查,抓实问题整改,完善工作机制。
(二)压实工作措施。一是拓宽招商方式。充分发挥“招商大使”“驻外招商联络处”等各类资源优势作用,用好用活“以商招商”这一有效方法,积极推进以商引商、以商引强、以商引链;加强与临沧籍在外知名人士和优秀企业家的联系,发挥他们愿意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的热情;加强与国内外专业咨询机构的合作,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招商。二是抓好招引活动。全力开展精准对接,下半年全市开展小分队精准招商活动不少于60次。积极组织参加南博会、进博会、边交会、2024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展会招商活动,大力宣传临沧投资环境,提高投资影响力。四是打造园区平台。立足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临沧高新区和各县(区)工业园区,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完善基础配套、推动扩容增量,集中打造项目落地平台。五强化统筹协调。根据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规划,引导重点产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合理布局、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和产能过剩问题。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六是优化营商环境。要始终秉持“最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落地临沧的企业赚得到钱”的理念,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