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沧市立足“点多、面广、资金紧”的实际,对照省级19项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指标体系,创新采取行政村(社区)一个标准、自然村按“达标型、提档型、示范型”三个类型“1+3”模式,把全市320个边境自然村分类为达标型169个、提档型91个、示范型60个,进行靶向分类建设。
一是以“达标”起笔,高标精准“雪中送炭”。针对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乡村,因村制宜、因点设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立足既有条件,“缺什么补什么”,量身打造“一村一方案”,聚焦“达标型村庄”27项指标体系,靶向攻坚发力169个基础薄弱村庄,对垃圾污水处理、卫生改厕、村庄人居环境等实施提升工程,确保所有项目规划切合实际,所有资金都用在刀刃上,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人居环境全面达标。目前,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及所辖320个自然村实现100%通硬化路,供电可靠率均达99.8%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1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镇康县南伞镇红岩村、耿马县孟定镇河外片区等边境村寨解决了历史性资源型缺水问题。沿边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边疆各族群众共同过上好日子、共同走向现代化,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二是以“提档”运笔,高效赋能“强基增质”。按照“先达标再提质”的工作思路,在全面达标基础上,围绕六大建设目标任务19项指导性指标要求,持续聚焦产业提质、边民增收、精神富足等工作重点,对条件较为成熟的91个自然村,按照“提档型村庄”41项指标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序改造提升,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持续优化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群众收入扩面增收,推动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均培育成为“一村一品”专业村,村集体经济经营性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村有5个,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市及所在县平均水平,沿边地区边民富、边关美、边疆稳、边防固的良好局面不断巩固。
三是以“示范”收笔,高效呈现“全面出彩”。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基础同步夯实,结合“绿美临沧”三年行动计划,筛选条件较好的60个自然村,按照“示范型村庄”43项建设指标要求,依托当地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红色资源等,推动农、文、商、旅有机融合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家庭建设庭院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开展农村“四旁”绿化,全力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事、共乐的幸福家园,实现“推窗见绿、伸手摘果、弯腰摘菜、四季有花”,打造沿边旅游路线6条、沿边旅游景点33个、边境特色旅游村寨15个、绿美村庄60个,全市22家3A级景区中边境村占比达到13.6%,镇康县南伞镇刺树丫口、耿马县孟定镇大水井、沧源县糯良乡公播等一批农旅融合、边旅融合、文旅融合、康旅融合的边境村寨相继建成,边境村寨逐步呈现“大美临沧,美在乡间,花开四季,香飘八方”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