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工作启动以来,临沧市对标“3815”战略发展目标要求,围绕发展、稳定、安全三个重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推进边疆中国式现代化“三好”精神的临沧探索和实践为动力,以“一区、一廊、一带”为载体,推动全市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日子。
当“建设好美丽家园”的开路人,打造兴边富民示范区。推动“发展”大局,聚焦“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目标,深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沿边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以强基础激“边”的活力。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实施“幸福花开”工程,推进“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沿边行政村(社区)及所辖320个自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供电可靠率均达99.8%以上,5G网络实现全覆盖。积极融入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3个边境口岸建设提档升级,沿边高速公路加快推进,辐射带动沿边乡村跨越发展,“岸城一体、城乡融合”发展态势明显。二是以兴产业增“边”的动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赋能沿边产业振兴,引进44名博(硕)士开展科技服务,“小而美”产业深受群众欢迎。聚焦“糖、茶、果、菜、牛、药、咖”等传统高原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村级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所在县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以上。三是以美环境添“边”的魅力。深入开展“两污”治理和“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7.1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以上。开展农村“四旁”绿化、农家“三园”建设,推窗见绿、伸手摘果成为现实。融入“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成沿边旅游路线6条、旅游景点33个、特色旅游村寨15个、绿美村庄60个,全市22家3A级景区中边境村占比达到13.6%。四是以惠民生“保”边的“福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完成12所幼儿园改扩建,改造提升村卫生室28个,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7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一村一幼”和远程教育覆盖率达100%,边境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当“维护好民族团结”的先锋队,打造稳定和谐示范廊。推动“稳定”大局,聚焦“边疆稳”目标要求,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强化各民族“四个与共”理念,积极构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一是以“一个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实施“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推动边境各族干部群众凝心铸魂,扎根边疆、心向中央,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强大合力。二是以“一条主线”凝聚共识。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讲好民族团结誓词碑、“班洪抗英”“班老回归”等故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持续巩固。三是以“一套思路”提升效能。创新落实“1122”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七大工程”“十进”活动全面铺开,2个边境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10个边境乡镇、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四是以“一批活动”促进“三交”。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三项计划”,以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沧源“摸你黑”狂欢节、临沧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幸福边境杯”足球赛等活动为桥梁纽带,推动政治团结统一、社会互嵌互融、文化美美与共、治理共治共享,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强。
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排头兵,打造强边固防示范带。推动“安全”大局,聚焦“党建强”目标要求,以实施“润土培根”工程为重要内容,推动和保障边疆安全稳定,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转变。一是加强基层党建促治理。推动组织强边和思想固边有机结合,在320个村民小组单独或联合组建党支部280个,307个村民小组完成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边境最前沿。压紧压实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农村宗教治理工作责任,深入实施“润土培根”工程,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增进“五个认同”“三个意识”。巩固“学回信、见行动、办实事”活动成果,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凝聚起爱国守边强大合力。二是管控风险隐患保安全。推动基层党组织和社会治理“两网”融合,建立1.92万个边境县网格,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健全完善风险隐患协调处置机制,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不断完善,“一网两单”制度落实有力,在维护和谐稳定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三是加强五级联动固边防。全面构建五级强边固防的领导体系、工作体系、责任体系,创新实施五级书记抓边防、五级段长守边境、“五位一体”强打击、五级网格化矛盾举措,军民融合共同构筑钢铁长城。4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中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省级强边固防示范村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