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辖7镇5乡194个村(社区),其中民族乡3个。全县常住人口为38.9万人,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回族等24个民族,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4个宗教。近年来,云县牢牢把握“多民族共居、多宗教共存、多文化交融”的实际,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强保障,高位推动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目标,以“多元一体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遍地绽放”为主题,以“强保障、铸意识、抓示范、促发展”为工作抓手,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云县遍地绽放。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全县的中心工作任务之一,把示范创建工作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有关领导任副组长,12个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领导小组,建立了县处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创建工作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多举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深入开展“十进”活动,坚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抓宣传,形成了台、网、微、端、抖全媒体联动的宣传格局,做到庭院有活动、楼道有展板、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图像、报纸有文章、网络有信息、媒体有推送,实现“低头有氛围,抬头见宣传”,确保示范创建工作户户明白、人人知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内容列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万名党员进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列入各级学校思政课、基层宣讲重点内容。充分挖掘“滇缅铁路遗址”、茶房乡革命老区、革命先驱李珪故居等红色资源,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讲好全县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县故事”。
——抓示范,彰显云县特色。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实特色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作,打造了一批民居有特色、产业有支撑、环境有提升,民富村美人和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3个、示范村17个、民族特色村1个、示范社区1个。在医疗系统深入开展“医共体+医保总额打包+医防融合促进健康管理”的“云县模式”示范创建。在企业深入开展以“为政府减压、为企业分忧、为人民造福”示范创建。在县人民检察院建立未检工作室,探索出了涉罪未成年人“帮、学、矫、察”全方位地观护帮教新模式。在爱华镇头道水酒谷景区,以“酒文化”为魂,按照互利共赢原则,打造农耕文化园,开展传统农耕文化宣传。
——一体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认真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多元一体”推动示范创建与改善民生深度融合。坚持以大项目带动边疆民族地区大发展,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持续推动“三个示范区”建设,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等各方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围绕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经济发展三大目标,锚定五大重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以南云、昔云高速公路为主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跨越之道;坚定不移推进以云县产业园区、田心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为平台的园区经济,展开腾飞之翼;坚定不移推进以“三河六岸”“双体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做实民生之惠;坚定不移推进以乡村振兴、土地开发整理为抓手的农业农村工作,筑牢发展之基;坚定不移推进以风光水储为推动的新能源建设,迈开奋进之足。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共促民族团结。紧扣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目标,探索创新围绕人的资源清单定主体、围绕物的资源清单定规划、围绕问题清单定措施、围绕项目清单定投入的“四定工作法”,按照“点上抓示范,线上抓提升,面上抓推进”的思路,全力推动1个乡村振兴示范镇、13个精品示范村、207个美丽村庄建设,以乡村振兴带动全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