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火焰蓝”忠诚底色 守护“石榴红”团结之花​

发布日期: 2025-02-21 17:35 信息来源: 民族时报 浏览次数: 0
近年来,沧源佤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探索建立民族团结进步与消防救援的共创机制,自觉把对党、对各族群众的无限忠诚,转化为扎根边疆、维护民族团结的巨大热情,在云岭边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的新乐章。





凝心铸魂强引领

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尊崇者”
聚焦“党的光辉照边疆、国门消防心向党”和“牢记领袖训词,永做忠诚卫士”主题,以每年开展走一遍红色革命路、每半年办一场红色故事会、每季度讲一堂红色党史课、每月开展一场民族政策宣讲、每周看一部红色电影等“五个一”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到班老乡班搞村开展“送奖到家”仪式暨“筑牢守边疆蓝焰忠魂”主题党日活动,参观班老回归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老支书代表讲述写信给习近平总书记的历程,以及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阿佤山发生的巨大变化,引导全体指战员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筑牢建设边疆、发展边疆的思想根基,争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的“蓝先锋”。







深化宣传提质效

善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推动者”
创新“消防安全+民族团结”宣传模式,进一步扩大消防安全宣传覆盖面,不断延伸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触角。组织全县102所中小学、幼儿园2万余名师生收看“消防安全公开课”网络直播,建立与“时代楷模”鲍卫忠宣讲团“火焰蓝+法徽红”的“常青联学支部”,组建“亲民法宣志愿小组”,走进社区开展法治宣传12次。组织集中或分散式消防培训120余场次,培养万余名“明白人”,开展“五进”活动90期。深入国门新村、班鸽村、嘎多村开展“院坝课堂”3期,发放宣传手册6800余份。创新推出佤山蓝焰学习“时代楷模”鲍卫忠先进事迹先锋队先导片,先后制作13部消防公益广告,1部获临沧消防公益广告大赛三等奖。通过全面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进与各族群众的情感交流,影响带动各族群众不断坚定“五个认同”。







全面排查防风险

甘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守护者”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深入推进高层建筑、重大风险隐患、燃气、医疗卫生等专项治理落实落地,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消防安全风险隐患。统筹推进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拆除违规设置铁栅栏、防盗网、广告牌101家2625处约5094.2平方米。推动30个部门分13个网格31个区域对勐董集贸市场实行分片包干整治,对7个乡镇农贸市场开展全覆盖排查整治。提请政府挂牌3家重大火灾隐患并全部整改销案,指导10个乡镇运用赋权事项开展12次行政处罚。推动住建部门、卫健部门、商务系统分别对82个住宅小区、4所县级医院和10个乡镇卫生院以及115家九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排查整治,通过抓好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为各族群众的幸福家园构筑起消防安全的“防火墙”。







同心携手聚合力

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深化消防安全基层治理,依托基层站所工作末梢,联动各族群众参与协同共建,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建立对10个乡镇、40个村(社区)的全员分片包保责任体系,打造“消防安全除患巡查网格队”,依托1154个微网格,排查问题隐患1340条,督促整改1310条。将翁丁景区和佤山机场企业专职队作为“战斗力提升重点目标”,聚力打造形成“一镇两队,一队多用”的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推动永和园区消防站项目启动建设,完成全县10个乡镇“一队一站”建设任务并实体化运行,建成“1+N”“卫星站环绕中心站”模式的专职消防队伍整体布局。通过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消防安全网络,推动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真心融入促和谐

乐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行者”
大队指战员视驻地为家乡、视群众为亲人,与各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指导培训、义务劳动、走访慰问等一系列爱民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为各族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募集2万余元资助2名品学兼优贫困生,为单位、乡镇送水2000余吨,耐心为边境村寨各族群众讲解家庭日常防火、报警、逃生自救等知识。主动担起城市美容师,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180余次,清理卫生死角1600余平方米,解决城市周边环境脏、乱、差状况。忠诚守护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完成百国华侨华人联谊会、摸你黑狂欢节、新米节等大型执勤安保任务36起。2024年累计接处警174起,其中火灾扑救24起,抢险救援14起,社会救助100起,安保执勤36起。
沧源佤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与各族群众心心相连、融为一体,用赤诚之心守护着民族团结的根。下一步,大队将继续秉持初心,以忠诚铸就安宁,以奉献坚守担当,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持续贡献火焰蓝“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