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籽籽同心齐发力 边疆处处石榴红

发布日期: 2025-01-21 14:52 信息来源: 今日临沧 浏览次数:

  2023年1月,临沧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这是荣誉,更是临沧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为新时代云南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临沧各族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向纵深发展。


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十年来,临沧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出台《关于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践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建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年度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干部政治考察、党委巡察和市、县(区)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核,建立民族工作委员制和民族工作协调机制,不断健全管长远、管根本的措施,为建设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提供有力机制支撑和制度保障。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也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源。十年来,临沧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市9.4万户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县(区)全部脱贫摘帽,11个世居少数民族、6个“直过民族”、9个跨境少数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临沧各族人民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糖、茶、果、林、咖啡、中药材等高原特色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奋力开创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坚决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有效增强了农村地区的内生发展动力。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050.23亿元,是2015年的2.2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422元,是2015年的1.7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50元,是2015年的2.04倍。加快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推动边境各族群众与内地同步走向现代化。2024年,边境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边境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实现22484元,边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各族群众是主体,民生问题是根本。十年来,临沧始终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以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着力解决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全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临沧教育事业持续走在全省第一方阵,创造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办不平凡教育的“临沧精彩”。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健康临沧”行动全面实施,8县(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在全省医保基金运行评价中均排名全省第1位,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健康福祉不断增进。实施“一老一小”关爱行动,全市39.74万老年人和52.9万未成年人得到关爱。各族群众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社会“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维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疆稳定,社会治理是基础。十年来,临沧以“基层治理+民族团结+民主协商”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团结和谐边境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实施“三县三乡六村”联合治理的“边寨协商”乡村治理新路径,形成“协商在基层”经验,有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全覆盖选派“自然村长”,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力量不足问题,不断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水平。加强边疆党建长廊建设,边境322个党组织完成标准化、规范化达标创建,307个村(居)民小组实现活动场所全覆盖。建立14216个网格,全面落实户户联保、党员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实行“日排查、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3个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临翔区“六微”同创文明生活新风尚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