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Ο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十四五”云南省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发展态势
自审计机关组建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审计监督已成为维护经济秩序和制度权威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就加强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制度、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等根本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三五”期间,全省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在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等方面作出了努力探索,在推动党中央政令畅通、助力打赢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服务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十四五”时期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云南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跨越发展新征程的重要起点。一方面,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对云南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锚定“三个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党中央把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同时,云南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和政治生态修复净化等任务艰巨繁重,审计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同样前所未有。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当前云南审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审计作用发挥与中央部署和我省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管理体制机制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最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审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与形势发展变化和审计事业发展需要还不完全适应。全省审计机关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勇于自我革命,锐意改革创新,发扬斗争精神,主动担当作为,更好履职尽责。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始终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严格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进一步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为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三、总体目标
立足“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围绕我省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性、宏观性和建设性,以深化改革和探索创新促进发挥党的全面领导政治优势和法治国家制度优势,推动云南审计工作全面进入全国审计系统和全省党政机关先进行列。
——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首要政治责任,加强学习贯彻和分解落实,建立健全督促检查制度。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健全省委审计委员会统筹协调推进全省审计工作的制度机制,推动全省各级地方党委审计委员会规范运作发挥作用,强化全省各级地方党委在审计领域管人管事管方向的决定性作用,贯通审计委员会成员单位协作机制。
——推进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依法加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坚持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追求审计监督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统筹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有效扩展审计监督覆盖面。在把控全局的基础上注意突出重点,通过全面筛查与审深审透、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提升审计维护制度权威的有效性和震慑力。
——提高依法审计和科学管理水平。坚持依法审计,恪守审计权力边界,严格规范审计行为,在计划、实施、处理、整改等关键环节坚守审计主责主业,做到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系统推进全省审计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引导差异化发展。坚持宏观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全面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升审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两个维护”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加强梯队建设,练好看家本领,鼓励技术创新,积极稳妥推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试点,在艰苦环境和审计一线识人选人用人,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四、基本原则
立足政治机关和宏观管理部门新定位,当好执政兴国使命的执行者、国家治理的参与者、遵行纪律规矩的监督者、国家人民利益的维护者,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深化改革促进完善党领导审计工作的体制机制,坚定不移地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坚持用政治眼光分析审计发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做党的执政卫士。
——坚持依法审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坚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以维护经济安全为己任,用好纪律和法律“两把尺子”,客观审慎地作出审计评价和结论。
——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站稳人民立场,加大民生审计力度,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民生福祉改善和民族团结进步。
——坚持改革创新。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持续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管理流程。探索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建设新途径,推进专业化改革试点。加快审计技术方法改革,以科技强审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坚持系统观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立足全局系统思考、谋划和推进审计工作,不断提升审计工作政治性和前瞻性,做到谋定而后动。提高政策理解力和工作研究力,做好审计工作“后半篇文章”。
第二部分 重点任务、措施要求和主要工作
五、重点任务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特征和“两个大局”变化的新挑战,以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牢把握审计的经济监督定位,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促进“十四五”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类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突出特点”、“四方面重点工作”贯彻落实情况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全省各级各方面切实担负起新时代赋予云南的使命责任。
——助力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审计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云南的落实情况开展审计监督,促进各个领域各项工作找准发展定位,加快补齐短板,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持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更加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提升。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审计要“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刚性约束力,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结合疫情防控、强边固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跟进审计监督,促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为扎实推进中国之治的云南实践提供保障。
——夯实审计工作可持续发展基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加强审计机关自身建设,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巩固和深化从严治理审计队伍成果,持续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专业化改革试点,与审计硕士培养单位建立优势互补、常态长效的联系合作机制,努力建设信念坚定、业务精通、作风务实、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
六、措施要求
找准监督定位,全面创新工作,整合审计资源,提升管理绩效,以新姿态进入新阶段,以新举措落实新理念,以新作为服务新格局,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实现审计工作的发展进步。
——加强统筹谋划。坚持全面覆盖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加强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的衔接,做好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既要将“应审尽审”要求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又要确保审计监督形式与内容相统一,既不留死角和盲区,也不留风险和隐患。坚持任务安排与资源现状相适应,综合考量客观需要与承载能力,做好上下贯通、整体协同,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给地方和基层留有一定空间,既各审其需,又审审与共。
——严格过程控制。坚持调查研究先行,加强对各行业各领域基础数据和项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研判,在制订审计方案环节做到有的放矢,以小切口反映大问题。契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坚持现场和非现场相结合,进一步加强非现场审计,更多应用送达审计、远程审计等方式开展。坚持严格现场管理,既要保证延伸调查的比重,又要避免盲目性和表面化倾向,灵活调整审计策略和重点,追求质量与效率相统一。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巩固和提升看家本领,尤其是主要审计领域,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起码的动手能力,严格控制购买服务行为,严禁完全外包行为,健全和规范法律咨询、专家咨询制度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应用,促进基础数据质量提升和开放共享,加强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关联分析,推进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深度融合,严格数据安全保障。坚持传统与现代不偏废,守正与创新相融合,与时俱进、相得益彰。
——强化结果应用。坚持公开透明,完善并认真执行审计结果及整改结果依法全面公告制度,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促进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着力纪法贯通、法法衔接,加强与其他监督主体的工作共进、信息共享和成果共用,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审计结果综合分析,深度提炼普遍性、规律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做好重大问题报告和重要线索移送工作,把“常态化经济体检”的落脚点放在“治已病、防未病”上。
七、主要工作
(一)跟进政策执行,确保政令畅通。以促进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宏观调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落实落细为目标开展审计,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和相关制度完善。
——审计目标在于促进政策发挥实效。持续关注战略实施、改革深化、风险防范、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等问题,对各级各部门具体细化抓落实、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开展审计。坚持看问题首先从政治上看,注意从政策执行情况反映各级各部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审计组织方式应根据需要作出安排。对于事关重大且须立见实效的重大政策,审计机关必须严格遵照上级部署和要求,单独立项、同步跟进、及时报告;对于其他政策的执行情况,应列为常规审计或审计调查的主要内容,并以系统观念为指导深入分析、提出建议。
(二)服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核心要义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全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目标开展审计,为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步伐提供保障。
——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工程、少数民族文化精品工程、兴边富民工程,以及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管理使用及综合绩效进行审计。
——探索开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综合审计的方法和路径,将财力支持、产业扶持、乡村振兴、社会保障、基础设施、教育卫生、宗教文化等纳入综合审计内容,全方位反映当地各项建设进展和成效。
——围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审计,开展对大滇西旅游环线等重点文旅项目及各地文化产业园区的审计,探索新业态文化企业审计。
(三)服务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保护这个核心要义和巩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审计。
——聚焦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开展重大电站建设、绿色铝硅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建设“一二三”行动及兴水润滇工程等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
——加强资源保护领域监督,深化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防治跟踪审计,与流域相关省市协同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及珠江、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审计调查。探索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审计调查。
——深入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把严守耕地红线,防止非农化、非粮化,落实河(湖)长制等作为监督重点。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机制。
——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审计调查方法路径,以三江并流地区、国际河流流域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资金投入管理使用为主线,加强与专业团队合作,迈出新领域审计第一步。
(四)服务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围绕我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高审计监督扩展性和适应性。
——持续跟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及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高速公路、机场、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计,开展自贸试验区及各类园区建设专项审计,依法规范境外投资、合作项目审计,探索开展“新基建”项目审计,促进政府投资节约高效。
——围绕全省“十四五”重大投资,重点对“两新一重”、“双十”、“四个一百”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审计,着力压减不必要支出,促进投资落地,提高投资绩效。加强对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审计。
——持续做好国外贷援款项目公证审计,适时开展对外援助项目审计,加强对外开放重点平台审计力度,探索开展外资营商环境审计调查,推进“稳外资”等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服务强边固防战略布局,适时开展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建设专项审计,主动协调配合做好军民融合审计工作。
(五)服务创新型云南建设,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紧盯培育壮大新动能和“两型三化”重点,围绕实施科教兴滇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开展审计。
——适时开展政府、企业和社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情况审计调查,促进主管部门修订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和科研人员奖励办法,积极参与科研诚信和监管机制建设。
——围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点产业打造,坚持以国有资产安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和腐败问题整治为重点审深审透,逐次开展国有企业改革“1+1+N”制度体系和三年行动方案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以地方金融企业收入结构、贷款结构、经营业态等为重点,开展地方金融机构改制及经营合规性审计,促进地方金融企业进一步服务实体经济、“三农”和中小微企业。
(六)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财税体制改革、政府治理改革重大政策措施开展审计。
——创新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审计,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把绩效作为财政审计的首要目标和监督重点,推动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地见效。
——推动深化税费体制改革和收入征管。根据审计署统一安排开展税费征收审计,促进征管制度改革,提升收入征管质效。
——围绕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在各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中持续关注“放管服”改革、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情况及存在的具体问题。
(七)接力乡村振兴,保障改善民生。以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开展乡村振兴和民生相关领域审计,促进各项惠民利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
——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能力提升,以及“四个不摘”要求落实、防止返贫机制健全完善、群众增收等方面,以“四个专项行动”为重点开展审计。
——以乡村振兴示范园建设为重点,开展粮食安全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保障、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等政策措施落实和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
——围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和投资运营情况开展审计,持续审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保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就业支持、“贷免扶补”等政策落实情况。
——紧盯计划安排、资金管理、项目建设、住房分配、征地拆迁、资金结算等重点环节,密切关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城市更新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情况。关注住房公积金管理使用情况。
——加强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资金和物资筹集、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相关项目建设推进及效益情况,以及社会捐赠资金、物资接收、使用情况的审计。
——加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情况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审计,围绕学前教育、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以及普通高中教育建设经费投入使用、职业教育发展等开展专项审计。
(八)主动融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聚焦经济责任履行和领导干部权力运行,以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
——深化分类管理,优先覆盖重点。集中力量对重要系统、重点行业实行轮审,探索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审计。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和权责一致要求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突出审计重点。以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为重点,坚持 “四权一廉”审计边界。拟订领导干部应当防范的各种经济风险警示清单,作为任前告知主要内容。
——提升监督合力,强化结果运用。加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严格落实工作配合机制,积极探索“巡审融合”方法路径,促进相关部门在考核、任免、奖惩中积极运用审计结果,提升审计成效。
第三部分 具体保障措施
八、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继续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使之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更加适应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
——强化政治机关建设。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定期举办理论研讨活动,列入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首要学习内容,作为审计机关新进人员的第一课。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宪法和审计法对审计制度的设计初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据云南实际对全省审计系统的人财物管理方式作出必要调整,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
——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以制度建设和常态化运转为重点,为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在统筹谋划、协调落实审计领域重大工作等方面提供高质量服务。
九、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队伍
认真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要求,把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摆在首位,着力巩固审计看家本领,创新审计理念方法手段,为审计工作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强化政治忠诚教育。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永恒课题,健全完善长效机制。聚焦“五个基本建设”,实施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审计一线党建工作,坚持把党小组建到审计组,积极推进“智慧党建”。
——全面提升专业能力。积极稳妥推进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法规要求、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的审计专业化建设路径。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审计干部继续教育和分类、分层级、分岗位培训制度。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审计人才选拔任用机制。创新审计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实施好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加强人文关怀,做好帮扶困难干部职工工作。
——坚持从严治理队伍。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带头过“紧日子”节俭办事。坚持奖优罚劣,建立务实完备、量化精准的日常评价考核机制。强化自我监督,开展常态化的内部巡察、工作巡检。严格执行审计纪律,加强审计现场管理和全流程管控。
十、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审计工作格局
坚持和深化审计工作“一盘棋”格局,加强与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的工作协同,增强监督合力。
——强化审计工作统筹。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年度计划”的计划管理机制,细化审计时间表、路线图。推进跨层级、跨专业、跨区域审计资源优化配置,集中力量做大项目。加强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加强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沟通、计划衔接、成果共享。
——加强审计项目管理。注重横向协作和过程协调,积极运用整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统筹融合各领域审计需求。加快审计项目库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审前研究。强化审计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出台绩效评价办法,做好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推动后续审计项目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加强审计整改督促。健全完善审计整改责任体系,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和工作联动机制,建设审计整改智能管理系统,完善工作台账、实行挂账销号,促进被审计对象在内外部主动公开整改结果。
——深化“三位一体”工作格局。树立“同审共治”理念,建立国家审计与内部审计计划相互衔接、实施相互协作、成果共享共用的协作机制,加强对社会审计执业质量的监督检查,建立社会审计涉及依法属于审计机关监督对象的相关审计事项报告制度,有效扩展审计监督覆盖面。
——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对新形势下审计实践中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深化厅校合作、厅企合作,着力培养审计理论研究骨干队伍。积极参与审计学科建设,以实务反哺理论,为全省审计工作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十一、加强审计法治建设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保障依法独立开展审计监督为目标,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提升审计监督实效,监督审计权力运行。
——健全完善审计制度体系。紧随审计法修订进程,对现有审计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完善,出台有关内部审计、质量考核、问题清单管理等方面制度,拟订各业务领域审计操作指南,健全审计业务管理制度。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明确审计执法权责,形成计划、实施、审理、报告等各环节既相互制约又协调有序的审计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审计质量源头控制,压实各环节质量控制责任,真正形成全员全流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复核审理方式,提升审理民主公开程度,严格执行重大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打造更多审计项目精品。
——提高依法审计能力水平。加大“人、法、技”建设,按照“一专多能”原则努力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和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坚持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立足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遵守保密规定和程序,把握“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做好依法公开和接受查询工作。
十二、稳步推进数字化审计建设
坚持科技强审,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应用,提高审计适应数字化环境的能力。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建立审计所需电子数据报送机制为基础、以大数据审计技术应用为突破口,提升数据关联分析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审计业务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完善数字化审计管理模式。稳步推进金审工程三期云南项目建设,在计划管理、协同办公、移动支撑、质量和成本控制、审计资源管理等运用层面进行数字化改造。
——提升数据归集分析能力。完善国家审计数据中心云南分中心建设,健全审计所需电子数据定期报送和省级集中管理机制,强化数据标准化和行业数据库建设,完善“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探索建立省以下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共享共用平台。
——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健全完善数据管理和使用制度规范,严格执行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全省审计机关网络安全和运维服务保障体系。
第四部分 规划实施责任与评估
十三、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由审计机关内部各单位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明确牵头责任和配合责任,制订具体落实措施,切实保障完成。
十四、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强化对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推进及完成情况的监测评估和跟踪落实,确保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约束力。要组织开展年度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规划实施情况要作为内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自觉接受巡视巡察、督查考核及其他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