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商务局关于贯彻执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4-06-26 11:53 信息来源: 临沧市商务局 浏览次数:


根据《临沧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现将市商务局贯彻执行《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组织领导方面。为加强对《条例》的贯彻执行,进一步优化全市商务领域营商环境,着力构建”“政商关系,市商务局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内设机构负责人及各县(区)商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条例》的贯彻执行,及时协调、解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经营主体培育保护方面。一是严格执行《条例》各项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总体部署,围绕到“2025年全市批、零、住、餐企业达24505户,年均增长27%;其中,限额以上企业达332户,年均增长11.5%;外商投资企业法人达37户,年均增长10%”的目标,按照限上企业抓增长、达限企业抓入库、近限企业抓培育、新开企业抓跟踪的原则和思路,做多、做强、做大商贸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批、零、住、餐经营主体16100户,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含大个体)723户。2024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口径完成107.92亿元,增速9.4%,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批发业销售额全口径完成77.28亿元,增速10.3%,增速排名全省第5位;零售业销售额全口径完成110.33亿元,增速19.6%,增速排名全省第1位;住宿业营业额全口径完成6.35亿元,增速17.5%,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餐饮业营业额全口径完成14.23亿元,增速17.9%,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将外商投资项目备案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合并为企业投资项目(含外资)备案,实行属地备案管理,采取即时办结制。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投资项目赋码3264件,总投资1425.06亿元,其中:备案类项目2015项,总投资550.64亿元。强化对外资企业服务,举办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政策培训,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负责人、市市场监管局、外汇管理局、投促局、各县区商务主管部门等参加培训。2023年,全市新增外资企业7户,实际利用外资3524万美元,增长184.65%,全省排名第2位。

(三)政务环境建设方面。一是根据《香港六宝典资料免费办公室关于将保留的市级行政许可行政确认和其他权力事项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集中办理的通知》(临政办字〔2016134号)要求,确保各类行政许可和其他权力事项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目前,市商务局进驻事项共7项,其中,行政许可3项(从事拍卖业务许可、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成品油零售经营资格审批),行政确认1项(境外罂粟替代企业(项目)初审),其他权力事项3项(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度检查、经营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审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发卡企业备案),除加油站规划确认审批涉及现场踏勘等客观要素外,其余事项实现应驻尽驻。二是严格执行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进一步规范口岸收费。根据口岸收费主体业务开展情况及时调整收费公示项目,及时调减取消业务收费项目,新增的业务及时在现场及单一窗口进行收费公示目前,孟定清水河口岸共有36个收费主体,35项收费项目;南伞口岸仅涉及企业服务性收费,收费主体有53个,收费项目20项,涉及正常收取的项目12项(其余8项因目前未开展业务,暂不收费);沧源口岸(通道)均无一类和三类收费,二类收费主体共27个、收费项目35项。三是着力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及4类进境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南伞口岸改扩建(一期)项目、勐捧通道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查验货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勐捧110通道抵边检查综合业务用房建设等项目稳步实施,永和园区进出口物流综合服务项目、永和园区进出口物流综合服务项目(口岸功能提升改造工程)货运通道扩建项目、芒卡通道边民互市场建设项目等加快推进。2024年一季度,全市口岸(通道)完成进出口货运量45.06万吨,同比下降33.27%;进出口货值9.62亿元,同比下降64.08%。四是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联合海关部门举办政关联百企·合力促外贸政策宣讲培训座谈会,就便利化通关、RCEP、海关监管法规、优化营商环境等内容进行培训,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驻地海关严格落实海关总署优化营商环境16条和总关18条细化措施,科学制定带班排班制度,改变永和口岸周末、节假日货运不通关的旧模式,自202371日起沧源永和口岸实施365天货运通关受到企业高度好评。多举措开展海关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宣传活动,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通过开展优化粮食进口海关监管服务缅甸青贮饲料试进口情况专题调研、召开关企座谈会、关长送政策上门等方式,指导企业根据不同商品适配的改革模式,引导企业准确适用、合规申报,压缩进口粮食整体通关时间超50%,为企业节省费用377万余元。替代种植农产品甘蔗返销时期,统筹做好把关服务两篇文章,指导企业采用减免税货物税款担保模式简化通关手续,通过优化进口方案、统筹调配人力资源、延长通关时间等方式全力以赴助力替代种植农产品返销,制定一企一策帮扶计划优化现场作业程序,加速快速通关五是加快发展边民互市贸易。目前,全市有经批准接受海关监管、纳入边民互市贸易统计的边民互市市场共4个(孟定清水河口岸、南伞口岸、永和口岸和芒卡通道边民互市市场)。2023年,全市完成边民互市贸易额20.9亿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0.9亿元的51%,总量排名全省第5位,同比增长64.8%,增速排名全省第3位,带动边民增收1369.15万元。2024年一季度,全市完成边民互市贸易2.2亿元(因受缅北局势影响,孟定清水河市场有零星,南伞口岸市场无交易),同比下降65.27%。截至目前,全市注册备案边民20425人(2024年一季度新增备案384人),成立边民合作社17个,组建边民互助组34个。报经省商务厅备案的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企业8户。

(四)创新环境建设方面。一是深入实施现代商业企业家培训培养工程。2023年,通过市、县(区)商务部门联动,采取集中教学、主动上门走访服务、以会代训、以展代训等方式,共开展现代商业企业家培训63场次,参训人数4922人次,其中,市级培训18场次2208人次,县级培训45场次2714人次,走出去培训5场次241人次。通过培训培养,一批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商业企业家队伍正在发展壮大,临沧陈粮商贸有限公司被云南省商务厅认定为省级直播电商示范基地,凤庆县牛万山、双江县杨金福入选全国农村直播电商优秀个人案例,广大商业企业在全市扩消费、稳外贸、促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拓市场。依托国内外各类展会平台,组织商业企业及产品进一步找平台、找差距、拓市场,帮助企业进一步改善产品生产、包装、宣传、销售等各环节不足,适应多样化消费需求。三是积极服务指导企业开展对外投资。积极为12户替代企业争取返销进口计划46.8万吨,12户替代企业境外种植面积巩固在108万亩;启动双向劳务派遣平台试点建设工作,推动耿马县列入试点,积极推临沧动边合区建立双向劳务派遣平台;做好援缅滚弄大桥项目建设后续服务。

(五)市场环境建设方面。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推行企业安静期的通知》(云事中事后监管联发〔20242号)要求,进一步规范和压减涉企检查,严禁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

(六)法治环境建设方面。一是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成立了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各位副局长副组长,各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临沧市商务局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明确了尊重市场、竞争优先,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依法审查、强化监督的工作原则,为今后政策制定及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提供了明确的制度性指引。二是严格执行《临沧市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光明磊落地同民营企业家交往,不搞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权钱交易。着力纠正在服务企业中落实不及时、兑现不到位、差异化对待、选择性服务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制定出台《临沧市商务局工作人员离职后从业清单》

(七)人文环境建设方面。不断加强对《条例》的宣传解读,推动营造人人优化营商环境、全社会亲商、重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依托各类国内外展会活动,积极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平台,2023年,先后组织42户企业参加第六届进博会,采购金额600万元;组织68户企业200多种产品参加第7南博会,现场销售额338.5万元;组织62户企业到上海、青岛举办临品出滇推介会;组织20户企业参加西双版纳边交会、保山腾冲边交会;组织130户企业参加佤山凤城首届文化旅游商贸展;组织82户企业、500多种产品参加第四届缅甸(腊戍)中国(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现场成交额达500多万元,中缅双方19户企业签订经贸合作项目10项,协议金额达8亿多元人民币。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商务领域营商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和提升,商务经济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稳中有突破,但对标国内先进地区及市内企业、群众需求,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体系建设存在短板内贸流通基础设施薄弱,专业市场和区域性市场发展不够,流通企业规模小,结构单一。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部分生活服务行业发展滞后;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流通效率亟待提高;市场调控和应急保供能力较弱,市场秩序仍需规范。资本市场建设滞后,尚未形成完善的外贸金融服务体系,外贸企业无法进行正常对外贸易结算、汇兑、无法实现正常结汇和资金流动。

(二)外向型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外贸方面,临沧对缅甸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设备、水泥、钢材制品、电力、化肥、茶叶、酒、液化石油气、谷氨酸钠等。本地商品出口较少,主要有电力、水泥、茶叶、啤酒、饮料等,并且出口量不大。外经方面,目前临沧市企业境外投资合作主要集中在领国边境一线,其他跨国投资合作较少,受缅甸政局、政策(对中方控股限制多)等方面原因影响,对缅投资合作很难深入缅甸腹地。

(三)口岸管理效能有待提高。一是市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起步较晚,口岸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口岸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设施不配套,功能不齐全,通关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影响口岸的通关效率和口岸经济的发展。二是口岸开放程度低,扩大开放和提升口岸功能任务迫切和艰巨是口岸管理上还存在查验方法不够科学,手段落后,环节多、手续繁、效率不高等问题。地方政府及管理部门与口岸管理查验机构之间相互协调、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境外因素影响较大对缅贸易在临沧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受缅甸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双方经贸发展经常出现起伏不定的情况加之,缅甸投资政策不稳定,透明度差,自我保护意识强。缅政府在反复出台限制出口木材、矿产品的政策,临沧市边境贸易量难以扩大。目前,市出口基地建设滞后,没有形成稳固的出口产品,一旦境外出口受阻,贸易随即锐减。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着力改善和提升消费环境。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以消费促进年为主线,提振大宗消费,做旺餐饮消费,丰富消费场景,壮大经营主体,壮大网络消费,扩大绿色消费,促进健康消费。一是政策助力推进商品促销活动。坚持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抓实2024年度四季商品乐购促销行动,组织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和个体户开展丰富多彩的产品促销售活动,打造更多商旅文体融合消费新场景,营造良好消费氛围。二是加快推进消费升级。开展新一轮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推进大宗商品消费升级,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全方位营造消费氛围。三是持续提升消费环境。围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优先补齐、优选、配强基本保障类业态,加快推进临翔区主城区社区便利店、超市等网点采取一点多用”“一店多能等方式,在安全卫生的前提下,适度搭载维修、打印复印、家政预约等项目,提供多样化便民服务。四是发展数字消费。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改造,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结合节庆开展网络主题促销,打造数实融合消费新场景,激发数字消费活力。

(二)着力改善和提升外贸发展环境。紧盯重点企业、重点商品、重点国别、重点业态,分类精准施策,优化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提升进出口产品质量,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持续提升对缅经贸合作水平。加快国门、联检楼、保税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3个口岸达到全省沿边标杆口岸,并实现与缅方同步推进。不断推动双向劳务派遣平台建设,解决跨境劳务合作机制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不断做大外贸进出口规模。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引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产型进出口企业、外贸新业态企业落地发展,不断壮大外贸主体规模。不断深化与RCEP国家贸易合作,支持企业扩大云南产、临沧产货物出口,不断做大进出口规模。落实好云南省边民互市贸易操作指引,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加快推进边民互市+落地加工贸易模式发展,培育落地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以展促贸做好外贸促进服务。继续争取举办第五届中缅边交会,鼓励企业参加南博会、进博会等各类线下线上展会,主动对接洽谈签约,扩大经贸合作。密切关注周边国家特别是邻国政治经贸动态,强化信息沟通,指导和帮助外经贸企业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积极应对缅北动荡局势,降低贸易风险。加大对重大外资项目进展、重点外资企业运行、开放平台实际利用外资等跟踪服务,推进全市外资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三)着力改善和提升口岸运行环境。提升口岸核心功能。找准口岸定位,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成孟定清水河智慧口岸并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智慧口岸标杆项目,建成4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并投入使用,扩大进出口商品种类,提高进出口商品货值。持续推动口岸扩大开放。全面提升口岸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推动孟定清水河口岸扩大开放为国际口岸,南伞口岸、永和口岸升格为国家开放口岸,争取开通启用1443125货运专用通道,不断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口岸经济发展壮大。持续提升口岸功能、扩大口岸开放、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坚持口岸建设和口岸开放两手抓,助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加快建设。推进跨境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努力形成口岸+通道+园区+城镇+产业+物流协同联动发展格局,促进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产业经济转变,实现以通道带物流、以物流带经贸、以经贸带产业、以产业促跨越的目标。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聚焦提高企业获得感,加强口岸营商环境治理,推动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市场化、专业化口岸服务机制,协调推进口岸管理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保持口岸货物整体通关时效优势。

(四)着力改善和提升商品流通环境。围绕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提升服务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能力。加快重点物流园区和枢纽建设。积极向上争取物流项目建设补助资金及相关供应链项目资金,推进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云县火车站滇西物流产业园区等一批重大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跨境物流稳步发展。聚焦关键通道和枢纽节点,支持孟定清水河、南伞、永和口岸,以及临沧火车站物流园区完善物流仓储设施。积极推动中缅交通互联互通项目规划建设合作,助力中缅印度洋新通道硬联通。提升骨干物流企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带动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销售等上下游企业发展,建设具有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品牌。着力推进市场体系建设,不断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经营,加快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