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走进镇康县木场乡杨柳桥村,远远的就闻到一股香甜味,循着香味走进村里刚建成投入使用的红糖加工坊,土灶上几口大锅里热气腾腾,制糖师傅熟练地榨汁、过滤、烧开、熬制等榨糖工序,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准确到位。
红糖加工作坊是杨柳桥村集体经济创收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沪滇合作帮扶项目之一,加工作坊建设总投资24.28万元,建设面积150平方米。加工作坊以红糖加工合作社统一运作,由村委会牵头,发动贫困户积极种甘蔗,进行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一条龙发展模式。
加工作坊里,师傅们正在抓紧时间制作手工红糖。正在忙出忙进帮忙制糖的村民陶长和是村里的一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告诉笔者,来这帮忙几个月感觉很充实,收入也增加了。
作坊里的工人都是当地的村民,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像陶长和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都说红糖加工作坊弄起来以后,他们的收入增加了,不仅家里的甘蔗可运到这里出售还可以来打工,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据杨柳桥村党支部书记陶有华介绍,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为解决杨柳桥村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村“两委”坚持“造血”与“输血”并重,依托沪滇合作项目,因地制宜,组建符合杨柳桥村地理区位优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红糖初加工合作社将全村26户建档立卡贫困全部纳入其中,成功探索出适宜该村发展的“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
“至于产品销路,我们根本不用愁,木场乡还在县城南伞建成电商直营中心,口碑不错,销路好,再加上我们产品‘纯手工、生态健康’的理念,备受欢迎,今年我们的手工红糖早就预售完了,预计制作红糖成品2万斤,按每斤7元计算,创收14万元。”陶有华信心十足的介绍。
陶有华口中的电商直营中心便是木场乡农特产品电商直营中心,也是沪滇协作帮扶项目之一,于2018年9月7日投入使用,同样以合作社的形式运营,乡党委、政府按照“支部+支部”思路,充分利用各村丰富的自然资源,盘活各类项目资源,采用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股金的方式,先后成立了1个联合社32个合作社,定时、定量、定点、定类及时把群众手中的各类农产品集中后,再统一配送至直营中心,确保农产品销售品种丰富,规模化经营。
木场乡农特产品电商直营中心项目负责人杨林志介绍,自2018年木场乡农特产品电商直营中心投入使用以来,农特产品电商直营中心备受青睐,每天前来选购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销售总额达48万元,真正建立起了全乡生态产品销售“阵地”,实现了让绿色生态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城市的预期目标,成功将“农产品进城、钞票下乡入户”变为现实。
杨柳桥村的增收模式和木场乡农特产品电商直营中心的成功实践是镇康县木场乡沪滇帮扶协作项目落地开花的成功缩影。
如今,一批像杨柳桥红糖加工作坊、农特产品电商直营中心这样,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增收,辐射1583户625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25户2281人,可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112户512人将如期脱贫。同时,有效带动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经济收入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态环境、生活习俗、村容村貌、思想观念稳中向好的根本性转变,贫困户收入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