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引擎”持续发力“甜蜜事业”提速发展

发布日期: 2019-05-31 12:01 信息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

——耿马加快蔗糖全产业链建设

      作为全国五十一个糖料蔗核心基地县之一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县境内外热区土地资源极为丰富,土壤、气温、降水等均适宜甘蔗生长。多年以来,该县始终把蔗糖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先后实施了高优蔗园建设、企业改制整合、甘蔗生产“11”工程、蔗糖产业二次创业,逐渐形成了制糖、酒精、蔗渣造纸、有机肥等多产业格局,蔗糖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蔗糖产业已成为耿马县关联度最大、涉及面最广、影响最深的重要支柱产业,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一张“绿色产业”王牌。
  近日,记者走进耿马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看到最后一批进入压榨车间的甘蔗开始入榨,标志着为时4个多月的榨季完美收官。今年全县的工业入榨量再次突破200万吨,继续占据着全省产糖第一大县的宝座。
  耿马县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清代就有将红糖做为贡品的记载。当地57%的农户,大约12万多人种植甘蔗,种植面积40余万亩,目前共有4个隶属南华糖业有限公司的糖厂,日处理甘蔗2.5万吨,每个榨季可处理300万吨以上。今年预计产糖量26万吨,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以上,完成税收1.4亿元以上。蔗糖产业已经成为支撑耿马县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耿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近年来,在不断刷新种植和加工、生产记录的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和企业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由于受到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较低、蔗糖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市场的不确定性影响,耿马的蔗糖产业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着忧患,而解决忧患的前提就是千方百计确保规模种植。
  耿马南华糖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志坚说,公司始终认为蔗农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企业要生存离不开蔗农,只有企业活了,才能带动蔗农增收致富,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因此,公司从资金、技术、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蔗农相应扶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鼓励农户种植甘蔗,企业每年都会在种苗、地膜、肥料和农药上给予扶持,种植户所需的农用物资由企业有偿提供,榨季结束后再从兑付的甘蔗款中扣除。近年来,还针对乡、村、组三级集体实行每增产1吨甘蔗,发放10元钱的奖励,由县财政和蔗糖企业各自承担一半的费用。
  在耿马南华糖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每逢榨季,糖厂每天都有大批甘蔗运进来,也有大量的成品白砂糖往外运,一车甘蔗大约10吨左右,按照12%到13%的出糖率,一车甘蔗能产出1.2至1.3吨的白糖。
  一袋袋的白砂糖源源不断的运出,最离不开的就是蔗农的辛勤劳作。芒俄村是一个以佤族为主的村民小组,104户农户的收入主要靠种植甘蔗。记者刚走到村口,到处弥漫着“甜”味:不仅仅是一片片甘蔗地,还有一栋栋装修豪华的“甘蔗楼”以及一条条整洁干净的水泥路上来来往往的“甘蔗车”。
  记者采访的当天,看到村里的种植大户赵光领正在交代儿子把最后一车甘蔗运到糖厂,他的儿媳和请来的工人正在地里坎收甘蔗。他告诉记者,20年前刚开始种甘蔗的时候每年收获20亩左右,今年收获500亩,产量3000多吨,毛收入100多万元。
  “十三五”以来,耿马县立足甘蔗产业发展的基础优势、传统优势和品牌优势,确立了“扩规模、延链条、建集群”的发展定位,以绿色工业园区为依托,规划50%以上的入园企业布局涉糖产业,着重于蔗糖全产业链开发,全县齐心协力打造甘蔗产业集群步健蹄疾。
  “一方面要提高单产,一方面要延伸产业链。”对此,耿马县决策者有着清醒的认识,着力抓好蔗糖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拉长产业链,发展糖料深加工以及与糖关联的产业,提升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打造耿马“甜蜜事业”。 

  目前,耿马县依托耿马(孟定)贸易加工园区,实施蔗糖产业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促进蔗糖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力争到2025年,实现境内外甘蔗种植面积达70万亩以上,甘蔗入榨量达300万吨以上,各类项目投资达100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实现综合利税30亿元。
  同时,耿马县按照全力打好“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决策部署,采取多项措施力推蔗糖全产业链建设。
  构建产业集群,打造蔗糖全产业链。在狠抓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工业聚集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蔗糖产业集群,不断做优白糖、酒精、蔗渣造纸、有机肥等现有产品。抓住“一带一路”实施机遇,积极引进企业开发蔗糖产业链延伸产品。同时,梳理形成项目,按照项目化推进产业链延伸。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逐步形成蔗糖产业集群,打造蔗糖产业的全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把蔗糖产业链的延伸作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把全县蔗糖产业打造成百亿元产值的大产业,为全市蔗糖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带动作用。
  打造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发展。重点抓好农业内循环,发展“蔗、畜、沼”循环经济,形成“甘蔗—蔗稍饲料—养牛—沼气池—沼渣(液)还蔗”的循环模式;利用制糖企业产生的蔗渣,开发蔗渣造纸、木糖、机制木板、制糖专用吸附剂新产品,再利用废弃物生产有机肥还蔗还田;利用传统工艺将制糖企业产生的废糖蜜生产成食用酒精、酵母味素等,再利用废液提取黄腐酸钾生产生物菌肥还蔗还田;利用滤泥、除尘灰渣和液态黄腐酸钾为原料,生产有机无机生物菌肥还蔗还田。
  加大政策扶持,健全产业机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更多支持,在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良种和甘蔗机械补贴,基础设施建设和制糖企业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市县两级财政积极给予糖料基地重点项目支持。同时,通过“以工哺农”方式,由制糖企业投入资金用于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糖料蔗生产发展。完善糖价与蔗价挂钩联动机制,建立有效的利益保障政策,维护蔗农的切身利益,发挥价格对农民合理收益的保护作用,稳定蔗农糖料蔗生产积极性。
  加大招商力度,推进转型升级。加速糖料蔗向其它产品转化的研究和开发,重点发展精制糖、食糖深加工,提高糖蜜、蔗渣、滤泥、蔗稍等综合利用水平。尽快形成以制糖业为主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把蔗糖产业链项目作为精准招商的发力点,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的延伸方向,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大蔗糖产业上、中、下游招商推介和引资工作力度,提升引资、引财、引智的水平。
  强化创新驱动,注重品牌建设。坚持“抓平台、带项目、促创新、树品牌、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突出项目带动,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强蔗糖产品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建设,鼓励和支持制糖企业进行无公害蔗糖、绿色蔗糖、有机甘蔗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积极申报知名商标、著名商标、驰名商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