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林密、云雾缭绕。临沧独特的地理区位滋养着万物生灵,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丰富。
2023年,在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亚洲象新生幼象1头;在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发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红腹角雉;在镇康南捧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监测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北豚尾猴”……
这是临沧全力抓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结果。
近年来,临沧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绿美临沧建设为牵引,全方位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保障生态安全,奋力推动临沧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样板上走在前列,争当示范。
坚持组织体系建设
保护协调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为加强对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临沧市成立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临沧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统筹协调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
制定和出台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林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等多种政策和规划,有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制定工作方案,设立林长制工作机构,明确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职能职责,建立林长网格责任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系及责任体系。全市共设各级林长2118名,督察28名(市级3名、县级25名),划定责任区9342个,通过制度“管绿”,切实 守好“生态责任田”。
相继编制和出台生态公益林保护、天然商品林停伐保护、林地保护与利用、自然保护区发展与管理等多种政策和规划,有力推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
坚持监测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现代化
为保护野生动物,临沧市积极开展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绿孔雀及栖息地调查、野猪资源、兰科植物、古茶树资源等专项调查,并编制完成《中国云南野生亚洲象资源本底调查成果报告》《绿孔雀及栖息地分布情况调查报告》;组织开展以亚洲象、绿孔雀、巨蜥、西黑冠长臂猿等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区巡护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组织开展了以亚洲象、绿孔雀、巨蜥、西黑冠长臂猿等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完成自然保护地巡护检查和生物多样性监测报告。
实施西黑冠长臂猿保护与监测项目、亚洲象拯救保护行动项目,清理完成亚洲象食物源试验基地800亩,实施防护栏和避象亭等建设工程,编制了亚洲象保护行动计划。
坚持防控体系建设,阻断外来物种入侵。建成云南南滚河、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镇康南捧河省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有效开展野生动物养殖场所检查排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等工作。
实施“划片分包”管理,全市8421名护林员全部投入巡山护林、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巡查监测及森林防火宣传,对山区林区进行网格化巡查,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密切监测、收集野生动物活动情况。
建立健全临沧市野生动植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开展了“清风行动”“网剑行动”“昆仑”等专项行动,对非法采集、猎捕、出售、收购、利用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行为,交易野生动植物或提供相关交易信息的网络平台及其他相关实体场所进行深入排查。近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联合清查行动856次,查办野生动植物案件1081起,其中刑事案件373起,行政案件708起,收缴野生动物10121头(只),动植物制品746件。
通过努力,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目前,全市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5个,自然保护小区1个,总面积为306.6万亩,占全市国土面积的8.49%,有效保护了全市特有的原始生态系统和90%以上的野生动植物物种。
全市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基本建成,全市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首现“三豹同框”,2021年5月,云南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考中首次发现有“蜘蛛巨人”之称的捕鸟蛛, 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共监测到3头亚洲象幼象出生,南滚河亚洲象群添新成员。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福祉。
未来,临沧将持续加强生物多样性治理工作,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作出临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