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农业农村局2021年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2-07-12 16:38 信息来源: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为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全力推动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可比价总产值增长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6元,增长10%。

  一、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抓手,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一)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

  1.抓好粮食生产。一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守底线、调结构、提质量、保安全”要求,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32万亩,总产达104万吨以上。二是构筑粮食安全产业带。坚持数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着力构建稻谷、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冬马铃薯种植,发展杂交稻旱种、鲜食玉米和全株饲用玉米,多措并举发展油菜等油料作物,继续深挖晚秋粮食生产潜能,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三是转变生产方式。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聚焦良种选育、农机装备、绿色投入品等,加快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推动粮食生产向依靠科技创新提产能增产量方式发展;四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统防统治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五是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准确把握灾情发展趋势,做好分类指导,储备技术预案,力争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六是抓好病虫害防控。坚持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强化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全力抓好以草地贪夜蛾为主的病虫害防控,确保防控处置率达9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2.提升生猪产能。大力推进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因地制宜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持续提升永德、云县、凤庆3个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建设,辐射带动临翔、双江、耿马、沧源、镇康加快发展,引导养殖场户改造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生猪养殖综合效益和竞争力。2021年,能繁母猪存栏稳定在24.5万头,生猪存栏稳定在250万头,生猪出栏322.35万头,猪肉产量25.2万吨。

  3.发展牛羊等畜牧产业。加强与正大集团、鹏欣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发,加快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率先在耿马、云县等县(区)建设5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推进肉牛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转型。2021年,建成5个以上万头示范场,牛出栏19.34万头,牛肉产量2.34万吨。以云县、临翔、永德为重点,积极发展山地黑肉鸡。2021年,家禽出栏1742.56万羽,禽肉产量2.53万吨。加大改良力度,加强补饲工作,加快特色养殖基地建设。2021年,羊出栏46.41万只,羊肉产量0.85万吨。优化屠宰加工布局,提升定点屠宰加工能力,完善冷链配送体系,由“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建立健全动物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防控能力和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提高疫情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快速处置能力,严防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扎实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工作,畜禽群体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0%以上,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安全事件,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4.抓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科学用好土地资源,守住耕地红线。开展“两区”划定“回头看”,确保“两区”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林网适宜要求,采取政府主导、主体多元、统一规划、集中投入、连片治理、整体推进方式,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以“五统一”要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做好质量评价,实现一张图管理。年内,确保完成省级下达的2019-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104.54万亩,其中:2021年完成24.14万亩。

  (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

  1.全面推进“一县一业”。在深入推进双江、凤庆“一县一业”示范县和耿马、永德“一县一业”特色县建设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聚合,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推动临翔、云县、镇康、沧源“一县一业”创建,提升产业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绿色化、市场化水平。要按照“十四五”期间茶叶产业“全面绿色、一半有机”要求,“主打两大茶类、培育两个市场、建设三大园区”布局,加快构建现代茶业产业体系,推动茶叶全产业链发展和跨界产品开发。全面杜绝种茶毁林行为,严守生态红线。以“原料可溯、产地可查、品质保证、消费放心”为目标,全面加强初制所规范。2021年,茶叶初制所规范达标率达50%以上。加强古茶树资源挂牌保护工作,开展临沧茶、凤庆红茶、双江冰岛茶、临翔昔归茶、云县白莺山茶、永德忙肺茶、沧源怕拍茶、镇康马鞍山茶、耿马户南茶等一批小产区名特产品的地理标志申报。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冰岛茶小镇、滇红茶小镇、昔归茶小镇建设。2021年,茶园面积达168万亩,产量15万吨,综合产值达230亿元。认真落实国家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政策,提升“双高”糖料基地生产能力,加快新一轮甘蔗良种更新替换,大力推广轻简高效集成栽培、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实现甘蔗产业提质增效。2021年,市内甘蔗种植面积恢复到114万亩,农业产量536万吨。突出“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思路,加快芒果、柑桔、菠萝、葡萄、火龙果、牛油果等热带亚热带特色水果发展,建成一批高标准水果生产基地。2021年,水果面积稳定在47万亩,产量19万吨。以孟定、永康等外销蔬菜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蔬菜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绿色化、组织化、市场化生产,加大蔬菜分等、分级、包装标识等推广应用,积极争取国家、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项目,配套建设分拣包装、小包装、净菜加工车间,提高外销蔬菜中小包装比例,着力打造“临冬蔬菜”品牌。2021年,蔬菜面积稳定在55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力争外销蔬菜中小包装比例达20%。以滇龙胆、滇黄精、滇重楼等临沧道地药材和民族药为重点,加强濒危中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一批中药材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2021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5万亩,产量达3.2万吨。稳定发展健康高效池塘养殖,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促进设施养殖向工厂化循环水方向发展,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2021年,水产养殖面积17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积极开展“临沧咖啡”地理标志申报,建设一批生态精品咖啡庄园。2021年,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37万亩,咖啡豆产量1.7万吨。狠抓面积落实、培育壮苗、最佳节令移栽、平衡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重点措施,持续提升烟叶生产整体水平。2021年,计划种植面积30万亩,完成收购75万担,收购均价达29.5元/公斤。加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

  2.着力抓好“种子端”“电商端”。扎实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争取将凤庆茶树种质资源圃列为省级扶持,全面抓实云县龙胆草国家级繁育基地建设。加强与科研院所技术交流合作,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创新体系,加快推进新一轮农作物、畜禽良种示范推广。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围绕“茶、糖、果、菜、畜禽”等特色农业产业优势资源,按照直采基地建设标准和要求,提升种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开展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加强与阿里巴巴集团、京东集团、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百草味、一亩田、“一部手机游云南”“一部手机云品荟”等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合作,积极发展产地直供、订单农业等模式,畅通供需信息对接,扩大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和“基地直采直销”覆盖面,大幅提升农产品电商销售水平。

  3.加快推进“设施化”“有机化”“数字化”。坚持以设施化种植、设施化养殖和机械化播种、管理、采收、分拣、加工等为重点,加大适宜农业机械、现代设施的引进推广力度,提高水稻、甘蔗、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在水肥一体化、保鲜运输、设施农业、智慧农机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进一步制定完善主要农产品地方标准体系,推进标准化规范生产,新增绿色有机认证面积50万亩以上,认证产品60个以上,完成省市县三级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挂牌工作。完成《临沧市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21-2025)》编制工作,整合现有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地理、环境、气象等信息资源,启动建设临沧市农业资源“一张图”大数据平台、临沧市古茶资源数据应用管理平台;加强与金融部门合作,启动建设汇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银农直联等为主的临沧市农村改革与经营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各县区围绕农作物、畜禽、渔业生产精细化管理、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领域,加大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积极打造一批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二、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保持产业扶贫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产业帮扶情况,认真抓好“一平台、三机制”落实。对因产业导致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扶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对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实施分层分类帮扶,实现稳定增收。

  (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开展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为抓手,接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庄清洁行动,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2021年,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8%以上。

  (三)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合做好农村交通、水利、电力、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运行管护机制,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促进城乡资源互补、产业互融、基础设施互通和社会事业发展互惠,推动城乡资源均衡配置、城乡服务均等发展。

  (四)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的执行。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和村务公开“阳光工程”。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治乱常态化机制。加强县、乡、村应急管理和消防安全体系建设,做好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等重大事件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

  (五)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扎实开展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整治,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农资包装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扎实推进废旧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工作,确保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6%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80%,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严格开展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强化土壤—农产品协同监测,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88%以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目录,推广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平台,确保农产品质量综合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

  (六)实施“十百千”示范工程。在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聚焦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建制村和自然村(组),优选10个乡村振兴示范乡(镇)、100个精品示范村、1000个美丽村庄打造省级示范乡(镇)、村。美丽村庄以村(组)为单元,精品示范村以建制村为单元,打造集“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美丽村庄、休闲农业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突出建设集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集散中心、“三农”服务中心和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为一体的现代产业园区。通过田园综合体、产业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等功能、要素集成,将乡村振兴示范乡(镇)建设成为乡村振兴示范园。

  (七)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21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工作,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通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四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外引内培、分类施策的原则,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中型农业企业,形成一批国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梯队,大力发展订单购销、期货交易、集中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创建一批示范家庭农场,引导组建一批家庭农场协会或联盟。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积极推进示范社联创。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由种养业向产加销一体化拓展。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推进资源整合,创建一批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示范基地和示范主体,积极支持发展生产托管,开展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

  三、加强“三农”支撑保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健全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机制。完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组织推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考核督查等工作机制,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适合乡村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民合作社负责人、高素质农民为重点,深入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和学历提升行动。加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力度,持续帮助基层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二)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建立高质量的项目储备库,谋划一批全局性、前瞻性农业农村重点项目。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支持开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增加信贷投放,加大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三)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以农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抓好农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做好职能剥离、人员整合、工作承接等相关工作,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和信息化建设,提高执法办案水平,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加强农资质量、品种权保护、动物防疫、农产品质量安全、植物检疫等重点领域运行管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治乱专项斗争,全面排查问题线索,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主体责任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树好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沧江农业铁军”和“一懂两爱”农业科技队伍。巩固扩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成果,持续深化“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活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和“临沧作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