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农业局2018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2-07-12 16:35 信息来源: 临沧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2018年全市农业工作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统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绿色化、标准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新产业,培育壮大新主体,融合发展新业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出一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之路,打好九大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十大行动:

一、实施“三区”建设行动,确保粮食生产十一连增

(一)扎实抓好“两区”划定工作。各县(区)要高度重视“两区”划定工作,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及时成立领导小组,科学编制实施方案,逐级分解落实任务,严格执行划定标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确保今年年底前完成28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水稻90万亩、小麦30万亩、玉米160万亩)和23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天然橡胶100万亩、糖料蔗120万亩、油菜籽10万亩)划定工作。

(二)扎实推进“三区”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确保粮食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工作。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糖料核心基地建设和土地整治项目,加大“两区”范围内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健全完善农业灌溉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把“两区”建设成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涝能排、旱能灌,地力等级较高的高标准农田。2018年,确保完成17.7万亩糖料蔗核心基地、16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时,全面加快推进临沧普洱茶国家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积极争取将临沧坚果、咖啡等列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三)深入开展粮油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的要求,扩大优质专用和地方特色品种种植,加快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积极发展“水稻+冬早蔬菜”、“烤烟+水稻”、“水稻+冬马铃薯(大豆)”种植,稳步提升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加大地方良种选育示范推广,争取完成“临沧白谷”地方水稻品种的认定登记工作,实施扩繁3000亩以上。2018年,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部省级下达的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任务,示范带动良种推广42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420万亩、地膜覆盖60万亩、节水灌溉26.7万亩、集中育苗育秧1.1万亩、机械作业420万亩,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453万亩以上,产量达108万吨。

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调优做强绿色产业基地

(四)调优做强特色经作产业。围绕把蔗糖、核桃、茶叶培育成为百亿元产业,把咖啡、坚果、蔬菜、水果打造成临沧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突出重管护提产量、强科技提品质、拓市场增效益重点,实施特色经作产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建设。2018年,调减低质低效产业面积10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基地15万亩,全市产业化基地面积稳定在2200万亩左右。全市甘蔗种植面积达130万亩,总产量达550万吨以上;更新胶园2万亩,橡胶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干胶产量达4.6万吨以上;新植咖啡8.83万亩,补植3万亩,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以上,咖啡豆产量2.5万吨以上;蔬菜面积达50万亩,产量80万吨;发展牛油果种植面积1000亩;新增水果面积0.86万亩,累计面积达40万亩,产量20万吨。

(五)大力发展山地畜牧业。围绕把畜牧业培育成为百亿元产业,按照“稳猪、优禽、促牛羊”的总体思路,坚持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组织化运行、品牌化营销相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道路,加快畜牧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支持凤庆、云县、永德继续开展畜牧业绿色示范县创建。加强草地资源保护和建设,落实好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政策,组织实施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草地治理)和粮改饲项目,推进种养结合。支持指导具备条件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参与现代化示范牧场创建,使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逐步成为临沧山地生态畜牧业的主要生产方式。2018年,实施退耕还草1万亩、退牧还草(草地治理)3万亩、粮改饲4万亩。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化示范牧场20个,其中:力争省级以上3个。改造提升养殖规模100头的牛场20个、养殖规模500头的猪场10个。实现全市出栏肉牛26.3万头,出栏生猪389.2万头,出栏肉羊45.3万只,出栏家禽1846万羽;力争肉类总产达29.2万吨、增长2.4%;禽蛋产量达13145吨、增长0.08%;畜牧业产值达75亿元、增长3%以上。

(六)做大做强高原淡水渔业。围绕把高原淡水渔业打造成为临沧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全面实施“生态渔业、高效渔业、品牌渔业”建设。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网箱养殖与生态养殖相结合,加大澜沧江库区渔业资源开发,加快推进高原生态渔场建设。尽快编制完成《临沧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年-2030年),科学合理划定养殖区、限制养殖区、禁养区。尽快研究制定出台《澜沧江流域临沧段渔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管理办法》,规范澜沧江流域库区水产养殖生产秩序。启动“沧江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临沧市澜沧江国际垂钓中心建设,成立临沧市澜沧江渔业研究所,着力招大引强、培育做强,积极争取在鱼饵料开发、鱼种繁育基地建设、鱼产品精深加工、休闲渔业、渔业市场营销等全产业粮打造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把“沧江渔业”品牌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品牌。继续抓好渔业资源保护工作,深入实施稻田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示范项目,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加快建设一批集垂钓、餐饮、旅游一体的休闲渔业基地,促进渔业与二三产融合加快发展。2018年,新增市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户以上,全市水产品养殖总面积达16.7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2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7亿元,人均占有水产品47公斤。

(七)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着力打造九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着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突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按照生产基地规模化、农产品加工集群化、产业发展品牌化、发展模式绿色化、业态功能多样化的“五化”标准,高度集聚土地、资金、科技、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面启动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凤庆勐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积极争取将双江勐库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耿马孟定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真做好凤庆滇红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年内,各县(区)要按照“一县一业”、“一县一园”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工作,全市争取创建市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以上。同时,加快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示范村镇建设,完成新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20个以上、专业乡镇8个以上,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个以上。

三、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加快高原特色农业转型发展

(八) 加快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高度聚焦农业“补短板”,坚持外引内培,着力实施农业精准招商,瞄准国际国内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引进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物流、销售企业,力求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产业升级,促进一方经济发展。年内,确保完成农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06亿元以上,其中省外到位资金达68亿元以上。建立完善挂钩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工作机制,积极争取省级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协调省级农业担保机构,支持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化解融资难题。着力推进国滇咖啡6000吨焙炒咖啡豆、2000吨冻干速溶咖啡纯粉加工生产线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项目支持,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升限达规农业龙头企业。年内确保新增龙头企业20户以上,增长3%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75亿元,增长8%以上。

(九)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水平。着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制度章程,健全治理结构,规范运行管理,拓宽合作领域,做大产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一批以土地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社企合作、金融合作、技术合作等为重点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内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个以上,创建市级示范社100个以上。按照“有资质、有规模、有设施、有配套”的要求,积极引导种养大户、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创办家庭农场,发展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综合性、多业态的经营服务,年内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50个以上。

(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尽快编制完成《临沧市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按照“农促旅、旅带农、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集创意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示范园区。着力推进以凤庆勐佑、沧源勐来、双江沙河为重点的稻鱼共生、种养结合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临翔博尚、云县昔宜、永德永康、耿马勐撒、镇康南伞为重点的创意农业与特色产业高度融合的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荣康达茶庄园、碧丽园茶庄园等为重点的一批独具特色、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农业庄园建设。2018年,全市启动规划建设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8个以上,新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30户以上。

(十一)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围绕智慧农业建设,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试点工程建设和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继续加强与商务部门合作,逐步搭建起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年内创建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户)20户以上。全面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切实加大“云农12316”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推广力度,认真组织完成“高原农产品”“休闲农业”“ 村官推送”版块和信息员、专家信息库的数据采集上传工作,年内确保“益农信息社”建设全市所有行政村100%全覆盖。同时抓好“临沧农业信息网”、“临沧市农业局智能办公系统”升级改版和市政府网站群搭建整合工作。

四、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全面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建设

(十二)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坚持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突出优质、生态、安全、绿色导向,深入实施畜禽粪污治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禁用高毒农药、农产品质量提升等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加大农业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全面启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永德县、镇康县耕地休耕试点工作,积极争取实施耿马县列为农业综合开展区域生态循环发展项目。深入贯彻落实《农药管理条例》,严格推行农药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实施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高度重视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加大统筹配合,强化督促指导,各县(区)克期在3月底前完成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5月底前全面依法关闭或搬迁在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扎实推进清洁田园和改造农村牲畜圈舍工程,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确保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3%,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畜禽粪污处置设施装备配套畜达91%、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20万亩以上,主要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73%,化肥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0.4%,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36%,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0.6%以内。

(十三)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6月底前争取完成临沧高原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并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为重点,启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运用试点。加大“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力度,年内新增“三品一标”认证(登记)50个以上,认证基地达700万亩以上。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按照农产品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质量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充分应用现代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将农产品生产、运输流通、加工的各个节点信息互联互通,逐步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省级以上示范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省级信息追溯平台,逐步实现追溯主体全覆盖。年内力争20家规模化以上企业(合作社)生产经营主体上线运行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国家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全面提升全程监管能力,力争年内永德、云县、沧源、双江县和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双认证”,云县、临翔区示范县创建项目通过验收,并争取创建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3个以上。

五、实施品牌培育与市场拓展行动,打造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

(十四)着力打造绿色食品品牌。围绕优势主导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业产业,制定出台临沧市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发展农产品品牌。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积极构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势特色产业生产体系。做好“特色”文章,着力打造“临沧坚果”、“滇红茶”、“孟定蔬菜”、“永德芒果”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公用品牌,进一步提升“澜沧江”、“ 司岗里”和“玉丹”等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2018年,完成8个以上云南名牌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

(十五)拓展完善绿色食品营销体系。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积极组织和参加各类农业展会,举办临沧绿色食品推介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探索在“北上广”等大中城市设立“临品”体验店、直营店。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绿色食品配送能力,支持龙头企业在省内外中心城市建立食品配送中心,建立高原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专卖店,扩大网络销售份额,加大临沧农特产品的营销力度,促进 “网货下乡、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实现临沧农产品“下山、进城、出海”。充分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构筑临沧绿色食品国内外宣传网络,扩大品牌农产品美誉度和影响力。

六、实施产业精准脱贫行动,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十六)构建完善的产业精准扶贫体系。认真履行产业精准扶贫的牵头责任、推进责任和督导责任,全面深入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构建完善的产业精准扶贫体系,确保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要建立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体系,确保有发展愿望和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每户都获得过一个以上项目扶持,都有一名获得技术培训证书的致富明白人,都有一个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帮带,都有一个稳定增收脱贫的主导产业支撑或主要增收渠道,都有一个5亩以上产业基地。要立足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和需求,聚焦主导产业或主要增收渠道,区别情况,因村因户分类精准施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精准帮扶措施,形成完善的产业精准扶贫的增收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完善的产业精准扶贫保障体系。

(十七)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要高度聚焦中央和省级政策支持导向,紧密结合产业精准扶贫实际,认真谋划和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建立市县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库。要强化统筹协调,积极向上汇报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完成向上争取资金49480万元。逐步推行和建立产业精准扶贫资金有偿扶持循环发展机制,不断提高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绩效。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转移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要因地制宜,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鼓励支持贫困户通过提升劳动技能,发展种养殖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和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增加家庭经营性收入。鼓励支持有外出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人口,通过政府开发公益性岗位、培训转移输出就业或就近就便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鼓励支持贫困户通过土地租赁返聘、资金入股等方式,盘活家庭经营性资产,增加财产性收入。要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持续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2018年,确保8416贫困户29582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生产实现增收脱贫。

(十八)构建稳定增收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作为合作社社员等多种方式,开展股份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脱贫。要认真总结和推广临翔区合作经营组织全覆盖省级试点工作经验,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不断规范发展,不断增强社员的参与度,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年内确保农民合作社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全覆盖。要继续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采取资源开发入股、资产租赁经营等多种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年内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万元以上100%全覆盖。

七、实施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行动,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十九)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紧紧围绕4月底前完成外业测绘工作、6月底前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8月底前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时间节点要求,坚持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进度,层层压实责任,增强工作力量,强化工作保障,加强工作督导,严把工作质量,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确保克期完成确权颁证登记工作目标任务。

(二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认真总结推广临翔区、永德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全省2019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部署要求,全面启动试点工作,年内各县确保完成1个以上乡镇清产核资工作,切实摸清资源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为明年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探索经验、打下基础。

(二十一)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辐射中心建设,按照“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深化与缅北地区农业交流合作,积极推进中缅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力争在蔗糖原料基地建设、重大动物疫病联合防控、人才技术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积极争取实施跨境动物区域化管理及产业发展试点。

(二十二)全面完成幸福农场改革工作。尽快完成清产核资工作,抓紧研究制定改革配套方案,积极做好组织动员、政策宣传、资产移交、人员安置、机构组建、岗位承包、不动产登记、债权债务处置及档案移交等工作,确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幸福农场改革工作。

八、实施科技装备提升行动,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十三)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深化10个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设,全面开展集成技术创新和极量创新、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协作攻关,争取在地方优质特色良种培育、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创新、畜禽标准化养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年内确保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生猪良种覆盖率达94%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以上。加强与中国农大、云南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尽快成立孟定蔬菜研究所等一批专家工作站,为打好临沧高原特色绿色食品牌提供科技支撑。要持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农技推广新方法、新模式和新机制,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力度,年内完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88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培训5.8万人,累计转移就业19万人,其中当年新增转移就业5.04万人,组织招聘会8场次。

(二十四)强化农机装备建设。围绕特色产业布局,持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高效节水示范、中低产田地改造,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深入实施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加快选育适于机械化作业、轻简化栽培的新品种,着力破解玉米、油菜机收,甘蔗机播机收等瓶颈制约,积极开展果菜茶、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特色优势产品等关键机械化技术试点示范,加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供给,加快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科技水平、服务水平和安全水平。年内确保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7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46.1%以上。

九、实施农业安全生产提升行动,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十五)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市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强制免疫病种做到“应免尽免”,努力确保应免动物免疫密度达100%,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确保辖区内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推进“云南省兽药安全信息化监管系统”等系统的运用,完善兽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养殖、屠宰加工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开展生猪屠宰资格审核清理、生猪屠宰专项整治、生猪屠宰扫雷行动等活动。持续开展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持续深入开展薇甘菊等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综合防控,有效遏制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的扩散和蔓延。

(二十六)强化农业行业安全生产。深化农机监理业务规范年活动,切实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持证率,拖拉机年检率,持续开展变型拖拉机整治,加快存量变拖淘汰进程。持续开展平安农机、平安渔业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农机、渔业船舶、农村能源、农药、农业园区等农业行业安全生产,确保无重特大农业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年内确保全市农机持证率、挂牌率、检验率分别达98%、98%、85%以上,农机安全生产死亡人数严格控制在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渔船持证率、挂牌率、检验率均达100%;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农畜产品总体合格率达95%以上。

十、实施素质提升行动,打造“一懂两爱”农业干部队伍

(二十七)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实施活动和知恩感恩教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四个服从”,坚定地在思想上认同核心、政治上维护核心、行动上紧跟核心,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把全党服从中央作为根本,以党中央的旗帜立场、决策部署、担当精神为标杆,校准思想之标、调正行为之舵、绷紧作风之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矢志不渝地为农民谋幸福、为乡村谋振兴,加快推进临沧农业农村现代化。

(二十八)增强业务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要求,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内涵要求,创新宣传载体,全方位、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宣传工作,使国家、省、市各项强农惠民农政策家喻户晓、落实到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大力营造学习氛围,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夜校”、“读书会”等学习活动,积极开展干部培训和岗位技能大练兵,着力培养“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问策能对、遇事能办”的“四能”农业干部,切实提高农业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提升执政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十九)转变工作作风。突出“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主题,大力弘扬“头顶理想,脚踩泥巴,心中有民,手上有招,创新干、团结干、拼命干”的临沧作风,直面不随便产生矛盾、不害怕产生矛盾、不回避矛盾、不掩盖矛盾、不夸大矛盾、不缩小矛盾“六不思维”,整治慵、懒、散、慢、奢、虚“六种顽疾”,教育不学习、不思考、不主动、不敬业、不勤奋、不担当,精神萎靡,极其懈怠“六不之人”,持续整治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三难”,巩固提升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三好”,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着力构建亲商、清商“亲清”政商关系,合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工作实、从政廉”的“沧江农业铁军”,努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一门心思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下足功夫抓落实,全力推动农业工作上台阶、提水平、见实效。

(三十)推进依法行政。落实依法行政责任制,履行推进农业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深化农业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加强农业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切实做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推进农业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强化农业法治教育宣传,加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提升农业执法的能力和水平。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加强行刑衔接,发挥农业执法“绿剑护农”作用,积极开展典型培育,打造工作经验亮点,切实提升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法治保障能力。

(三十一)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系列要求,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政风行风建设与重点农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全面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易腐”的制度笼子,积极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着力构建方式多样、及时有效、惩教结合、齐抓共管的监督执纪工作局面。要将相关涉农重点领域纳入监督执纪全盘工作,把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问题作为监管重点,深入开展新一轮“六个严禁”、减轻农民负担及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等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支农惠农补贴管理、涉农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以权谋私、侵害农民利益等问题,严查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良好政治生态,树立勤政廉洁、为民务实的良好部门形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