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形势催生新目标,新举措培育新动能。今年云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捏紧拳头、聚焦重点,扬长避短、彰显特色,我省将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把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用工业化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打造好“绿色食品牌”。
持续走好“一村一品”之路
刘薇薇
在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昭通市市长郭大进谈及当地脱贫实践时,拿着手中的一只“昭通苹果”不无骄傲:“昭通种植苹果的历史有近80年,现在种植面积40万亩,产值30亿元,带动30万贫困群众增加收入。苹果俨然成了当红产业,打开昭通人的朋友圈,个个在卖生态高原苹果,红苹果变成了‘金苹果’。”
说起“昭通苹果”,因其品质优良,昭通苹果已然成为我省高原特色优质水果的重要品牌。然而,放眼全国,国内的水果市场依然还是陕西苹果、烟台苹果等老牌传统产地的天下,我们的“昭通苹果”及一系列高原特色农产品如何叫好又能实现畅销省内省外两个市场,似乎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绿色食品牌”,需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相比以往,这是一个大的转变,也是突出的亮点,更是充分挖掘和发挥云南资源优势的必由之路。打造“绿色食品牌”,走好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必须善用并盘活本地资源,着重培育一项到几项最突出、最有特色、最有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如此才能促动县域经济全面突围。
“一村一品”是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其基本理念已逐步为亚洲、非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识、接受并得以推广。“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经由多年的推动与实践,我省也培育并涌现出了一批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较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如普洱茶和咖啡、文山三七、罗平黄姜、元谋蔬菜、元江芒果、呈贡鲜花、富源魔芋等等,这些享誉海内外的“云茶”“云菜”“云花”“云咖”“云果”,已成为我省持续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战略最突出的实践成绩。
然而,云南虽然有丰富的资源及亮眼的成绩单,但仍掩饰不了自身存在的小农户、小品牌、小产业的现实。这不仅与我们的市场开拓能力不足有关、与缺乏有实力的产业龙头带动有关,更与我们的品牌建设、标准化建设不够不足紧密相关。我们当以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多下功夫去研究消费升级的趋势,并相应地在产品供给、市场推广、品牌建设及标准化建设方面进行创造与调整,在品相、品质与品牌上做足做好“品”字文章,不断提高“云品”的信誉度、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如此,才不辜负自然对红土高原的馈赠,让云南丰富的物产生得其所、造福于民。
在发展精深加工上求突破
余国鹏
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打造好“绿色食品牌”,我省所面临的一个现实瓶颈就是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当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仅为0.67∶1,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在“十二五”末就达到2.2∶1,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达到了3~4∶1,差距非常明显,这是我们必须尽快补齐的短板。今年云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升到1∶1以上,盯紧这个目标,我们要着眼长远、稳步推进,既重视速度,更要关注质量,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谋求突破。
发展农产品加工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显而易见,延伸产业链、打造大品牌、提升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协调发展,每一项都值得付出努力。笔者记得在一次会议上,某领导曾说,“我们有很多质量一流的核桃,却没有人家那么火热的核桃乳品牌。”这反映的就是我省核桃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对原料价值挖掘不够,很多地方向外输出的还只是原料或粗加工产品。事实上,不止核桃,咖啡、橡胶、芒果等产业都存在这个问题。
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本身就包含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这个基本要求,而其中的关键在于三次产业间的互动协作、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初步形成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水稻加工、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加工、长江流域优质油菜籽加工等产业集聚区,在质量标准、地域特色、品牌影响等叠加优势的共同作用下,上述地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如虎添翼,这为我省高原特色农业加工提供了很有启发性的借鉴。
我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要转变思想,坚定不移朝着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方向努力。与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相互隔离不同,现代农业时时刻刻都在与外界发生着各式各样的联系,从配土、选种、种植到收获、运输、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必要和很难独立完成,所以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思维,尽快在设施、技术、产品等方面与国际国内接轨。近年来,我省一些地方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初具规模,产业链也得到一定的延伸,比如华坪县转换思维、着眼整体,扶持成立了一批芒果加工企业,所生产的芒果汁、芒果醋、芒果干等很有市场,当地芒果全产业链开发正走向成熟,给广大果农带来了实惠。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目的在于延伸产业链、打造品牌、提高绿色附加值,所有的技术和生产工艺都应该围绕保持特色、突出特色来做文章,而不是相反。让经过加工的食品依然保留着“高原阳光的味道”,需要符合实际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需要运转流畅的交通和信息网络配套;此外,质量标准体系要跟得上,监督检测也要一刻都不放松,确保不符合生产标准的不能投产,不符合质量规格的产品不能售出,坚定不移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好绿色食品牌。
把特色融入到生活方式中
朱婧
打造“绿色食品牌”,云南优势明显,优质“云菜”“云果”“云花”“云茶”“云药”“云咖”等“云系”农产品享誉海内外。过去5年,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风生水起,农产品出口额稳居西部省区第一,获国家驰名商标农产品21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000余个。
除了以上漂亮的数据,云南绿色食品的优良品质也获得了更多推介和较好的口碑。去年,以“开放的中国:魅力云南,世界共享”为主题的云南全球推介会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外交部长王毅在致辞中向全球推介云南的咖啡和普洱茶;“云菜”不仅出口海内外,还端上一些重要会议的餐桌,2016年8月25日至9月3日,泸西县陆续向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供应生鲜蔬菜13车次72.44吨,成为峰会的“菜篮子”。
云南农产品的优势是“绿色”。但是,多样的气候类型、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市场口碑,只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并不因有了这些资源禀赋,就能自然形成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举个例子,提起“绿色”“有机”食品,人们的消费认知一般是安全和绿色,食品可追溯源头、品质优良的“云系”农产品给人的印象是“健康食材”;但产品停留于正式场合的宣传和推介,也说明“云系”产品并未深度融入到人们的生活方式里。上班的早晨要提神,首先想到雀巢速溶咖啡,下午需要茶饮,会买“立顿”茶包。云南后谷咖啡也生产速溶咖啡,一些普洱茶品牌也有自己的方便茶包,可是仍未成为消费者的首选。
要让品质好的产品有市场,我们需要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切入点,让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度融合,这意味着要关注消费者的价值认同、审美水平,以及这些因素带来的消费趋势变化,让产品体现出某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从慢节奏生活到快节奏生活,人们需要便捷的生活,也追求精致让生活多点情调和乐趣。闲暇时小聚,探亲会友或者是下小馆吃顿饭,会来杯下午茶;一个人独处时,或者静静看书,或者买捧鲜切花,选个花瓶插上;选购蔬菜时,更愿意去超市选择包装好的有机蔬菜……生活节奏变快,生活方式多样,消费也在升级。如果我们的“云系”产品在满足健康需求的同时,努力融入这些生活细节中,默默无闻的好“山货”才能升级成为有鲜明特色的好产品。周末插花有“云花”陪你,朋友小聚泡杯“云茶”,周一早晨“云咖”提神,中秋赏月和家人分享“云腿”……产品与生活融为一体,才会成为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和第一选择,品牌建设才有稳固基础。
随着消费升级,紧跟绿色生活方式的趋势与变化,绿色食品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让“云品”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