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在一阵清脆的鞭炮声中,永德县康甸糖厂开榨了。
沉寂6年之后,糖厂高耸的烟囱里,再次飘升起淡淡的白烟,一辆辆满载甘蔗的货车排队进入厂区,以往冷清的永康小镇变得热闹起来,久违的景象又回来了。
“糖厂开榨了!”对于永德人民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值得庆贺的日子,大家百感交集,奔走相告。
康甸糖厂的前身是永德县糖业集团的一个下属糖厂,2016年,由于国际糖市低迷,资金链断裂,康甸糖厂被迫停产,永德县最大的企业——永德糖业集团随之倒闭。永德县是云南重要蔗糖产区,当时全县甘蔗种植面积35.8万亩,蔗农数量达1.8万多户、7万余人,蔗糖产业税收7千万元,几乎占全县总税收“半壁江山”。永德糖业集团倒闭,对于永德县来说,损失难以估量。
“蔗糖产业作为永德县的一项重要支撑产业,永德人民丢不起也不能丢。”永德县委书记宋正垠掷地有声。2021年,永德县围绕临沧市建设“一流蔗糖产业”目标,把“重整永糖、重振永糖”工作摆上重要议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云南农垦集团投资永德蔗糖产业,与永德县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注资1.5亿元,组建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力图把永德蔗糖产业基地做大做优,全面重振永德蔗糖产业,助力永德乡村振兴。
糖厂恢复生产经营,原料基地建设是基础。自6年前永糖集团停产后,永德县甘蔗面积从35.8万亩逐年萎缩至2万多亩。为此,永德县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县处级干部“包乡带村”、乡科级干部“包村带组”、一线干部“包组带户”和乡镇党委书记主抓甘蔗的工作责任制,全力推进原料基地建设。
由于永糖集团停产的负面影响,群众对蔗糖产业存在疑虑,永德县着力在政策和科技上下功夫。政策上,采用机械化深翻开沟、中耕培土、无人机统防统治、蔗叶粉碎等良种良法,申请国家直补585元/亩,企业垫资实施、政府回补坡改梯项目750元/亩,企业无偿扶持专用肥3.5包折资350元/亩,有偿扶持种苗1.2吨折资504元/亩、专用膜1筒折资140元/亩、现金借支500元/亩。同时承诺在原料收购方面,实行“一车一付、随到随结”,余款在榨季结束后45天内全部结清,提振蔗农信心。科技上,围绕高产、高糖的目标,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坡改梯、机犁耙、机种植等机械化作业,采用全膜覆盖、一次性施肥施药等先进适用技术,做到“坡改梯实施完成一亩、甘蔗就跟进种成一亩”。
“在强有力的政策、科技支撑下,2021年以来全县新增甘蔗种植面积6.08万亩,总面积达8.54万亩。”永德县地方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卫斌介绍,还将逐年推进种植面积,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20万亩,工业入榨量110万吨,综合产值12亿元。
糖厂开榨,让种植大户李刚高兴得几夜睡不着觉,开榨前一天,他就组织蔗农开始热火朝天地收砍甘蔗,大家操作起多年前娴熟的甘蔗收砍动作,砍放、去皮、断尖、捆绑一气呵成。“感谢党委政府,糖厂开榨对蔗区的老百姓真是件大好事!”李刚激动地说,糖厂停业这几年,他的甘蔗只能低价卖给商贩运往临近的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镇康县和保山市,每年减去成本,收入所剩无几。引进永德农垦糖业公司后,在种植技术、中耕管理、甘蔗砍运上做足服务,在种植资金、化肥上给予扶持,甘蔗长势更好、产量更高,收购价也提高到了每吨450元,让他们又重新燃起了希望。“我家今年有600多亩,能进厂3000多吨,纯利润30万元左右,今年还要再新植500亩,争取明年到1千亩。” 李刚对未来充满信心。
看着一车车甘蔗运进厂区,糖厂生产技术科的工人李培恩热泪盈眶。他20岁参加工作起就是糖厂的一名工人,6年前糖厂停产,他无奈到临沧、保山打工。今年4月,他接到永德农垦糖业公司打来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回厂上班,而这一天,他已经等了很久。“一直没有想过离开,一直想着等糖厂恢复生产我一定要回来。”李培恩说,现在像他一样的老员工回来了很多,大家回到糖厂上班,重返自己的岗位,就像回家一样温暖又激动。“希望糖厂红红火火搞起来,我们永远不用再离开。”李培恩憧憬着说。
“目前,糖厂日处理甘蔗4千至6千吨,种植、收割、结算、生产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林发介绍,公司投入3600多万元用于设备改造更新,1700多万元用于环保设备投入,实现污水、废气、废渣全部达标排放,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康甸糖厂恢复生产经营只是第一步。”永德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春蕊介绍,接下来,该县还将着眼延链、补链、强链的思路,引导制糖企业寻求合作伙伴,利用蔗糖、蔗糖副产物、蔗叶、蔗稍,实施分版块加工生产,提高产业附加值,把永德糖业产业做优做强做大,真正实现企业得发展、政府得税收、百姓得致富,让永德老百姓享受更多的产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