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这十年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

发布日期: 2022-09-07 10:45 信息来源: 今日临沧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市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风生水起

临沧是农业大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勤劳的人民使临沧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沃土。

十年来,临沧市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为动力,以稳定粮食生产、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扶强农业龙头、做大农业品牌、加强合作交流、建设美丽乡村、提升治理水平等为重点,持续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提供了坚实支撑。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3.86亿元,比2012年的180.46亿元增加243.4亿元,年均增长10%;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1.89亿元,比2012年的107.64亿元增加164.25亿元,年均增长1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大关,达到14196元,比2012年的5158元增加9038元,年均增幅12%。

坚持优先发展农业,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充足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临沧市“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十年来,临沧市坚持优先发展农业,确保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充足。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432.17万亩,粮食总产量105.2万吨,比2012年94.5万吨增加10.7万吨,年均增长1.2%,实现粮食产量“十三连增”。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种植面积稳定在344.3万亩,总产量由2012年的80.9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93.3万吨,年均增长1.6%。

优质粮食播种面积250.92万亩,比2012年的141.83万亩增109.09万亩,年均增长6.54%,实现产量66.41万吨,比2012年36.93万吨增 29.48万吨,年均增长6.74%。

在粮食稳产保供的基础上,临沧市顺应食品供需结构变化趋势,大力发展禽肉、水产品等生产,畜牧渔业加快发展。

2021年,全市肉类总产量27.19万吨,比2012年的25.8万吨增1.39万吨,年均增长0.5%;禽蛋产量0.7万吨,比2012年增0.07万吨;水产品产量9.7万吨,比2012年增7万吨,年均增长4%。人均占有肉、蛋、水产品达170公斤,比2012年的135公斤增35公斤,年均增长2.6%。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临沧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糖、茶、果、菜、牛、中药材、咖啡等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高原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累计建成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基地2200万亩,比2012年增548万亩;全市认定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160个;全市通过绿色、有机产品累计认证144家468个产品,面积125万亩。茶叶和甘蔗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一,坚果种植面积、品质世界第一,核桃种植面积、产量全省第二。糖、茶、果、菜、牛、咖啡、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凤庆县(核桃)、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茶叶)、永德县(澳洲坚果)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甘蔗)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全市累计认定“一村一品”专业村128个。

临沧市通过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措施,发展种养殖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初步形成。

2021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组织达527个,其中,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6户,比2012年增145户;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5户,比2012年增30户;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06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2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户、3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3704个,比2012年增2895个,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421个;家庭农场累计达 3383个。凤庆县被列为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全市建成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8个、乡(镇)电商公共服务站78个、村级电商服务点765个,累计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32.19亿元;市、县、乡、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推动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