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以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为着力点,大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按照“新房新村、生态文化、宜居宜业”和“城乡统筹、优化布局,需求导向、方便建设”的要求,坚持“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先规划、后建设”和“多规合一”的原则,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等有机结合,统筹考虑村庄道路、民居、供排水、电力、通信及教育、卫生等关键要素,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汇聚群众智慧,进一步完善群众认可、操作性强的村庄规划,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前,已完成8县(区)村庄布点、121个省级示范村、36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317个兴边富民工程沿边村寨规划完善工作。同时,开展冰岛、忙肺、白莺山、昔归等11个茶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全面抓好、抓实乡村“两污”治理工作,按照农村生活垃圾、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五有”要求,加大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建立长效机制,确保设施正常运行,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政策支持机制、督查考核机制等,加速推进有污染控制措施的农村生活垃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通过抓源头分类投放、抓中间分类运输、抓终端分类处理,促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强化保洁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垃圾、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流程。逐步推行“财政补贴+乡(镇)自筹+居民收缴+村民适度缴费”等多元化方式,筹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运营资金,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
瞄准“小而美、小而干净、小而宜居”美丽宜居乡村目标,推进村庄乡土化改造,塑造临沧独特的乡村风貌。按照现代文明、现代生活、现代生产的要求,围绕满足群众住房需求、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达到抗震安居工程标准等目标,结合村民选取较多、居住功能完善的民居户型特点,编制《现代宜居新农房户型图》,提供汉、拉祜、佤、布朗、傣、白等20种民族特色农村民居建设户型,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大小户型建设需求,体现民族特色,突出地域特点,延续传统建筑文化。围绕“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五个标准,推进现代宜居新农房试点建设,实现以点带线,由线拓面,纵深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助推全市村庄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按照保护优先、统筹利用、活态传承、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各项工作,组织传统村落调查申报,先后有5批共3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