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充分利用森林的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积极破解林农“靠山吃山”的传统经营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和支撑。
精准谋划,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布局。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等因素,抢抓“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发展机遇,高质量编制林业空间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计划实施核桃产业基地提质改造60万亩,建设核桃初加工机械化加工厂14个、云县核桃系列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核桃精深加工厂1个,进一步加快核桃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按照“因村施策、一村一品”的要求,打造一批生态示范种植基地,其中爱华镇凤梨,幸福镇释迦果、牛油果,晓街乡老棚香蕉,栗树乡咖啡等特色产业名片不断彰显。按照“宜药则药,宜菌则菌,宜鸡则鸡,宜茶则茶,宜果则果”的原则,积极探索林药融合、林旅融合、林菌融合、林畜融合、林粮融合模式,大力探索林下中药材、林下养蜂、林间养禽、林中种菜等路径,形成“上中下、短中长”立体经营格局,达到近期得利、长期得绿的目的,并通过销售加工,提升农民收入,发挥林下生态经济的多功能性。
聚焦“初”转“精”,促进森林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云县境内生物药材丰富,品种多达600多种,形成规模发展的有滇龙胆、滇重楼、滇黄精、吴茱萸、青花椒、砂仁、石斛等生物药材。该县以药用、食药兼用和新资源食品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4.95万亩,中药材农业总产量达0.9万吨,农业生产总值达3.1亿元。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契机,借助“云药之乡”品牌创建成果和全国最大滇龙胆草种植基地产业优势,全力推动以黄精、龙胆草为主导的中药材产业。在抓好中药材种苗繁育、种植和原材料销售的同时,注重提升中药材科研和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预防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推进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成立中医药特色治疗专家组,不定期论证研究,研发出膏方、香囊、唇膏、紫草护肤油、养生花茶、保健药枕、手工皂等12类75种中医特色产品。依托云南澜沧江啤酒企业集团和云南茅粮酒业集团的品牌优势,大力培育“澜沧江”“司岗里”品牌。以绿茶、核桃为原料,研发出纯天然、保健型、功能型的特色茶饮和核桃乳。同时,加快发展啤酒、米酒、苦荞酒、包谷酒、葛根酒、木瓜酒等品种,其中司岗里木瓜酒因其绿色有机且独具特色的酒香和果香,深受消费者青睐。
运用“林长+示范基地”,推动传统林业产业蝶变升级。通过林长发令机制,县、乡、村三级林长精准发力,运用“林长+示范基地”,聚力林下经济发展定位,制定林业种植技术规程,切实加强技术培训和抚育管理,做到镇、村、组、农户和技术人员分层负责,层层把关,保证管护质量。2021年以来,通过木本粮油基地提质增效和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生产线项目的实施,有效带动该县20万亩坚果产业基地提质增效。依托古树茶资源优势,着力强化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全面开展“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推动有机产品、绿色食品、雨林联盟等认证,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全域绿色化。目前,该县茶园面积稳定在25.4万亩,毛茶产量稳定在2.53万吨,年实现茶叶农业产值9.01亿元左右,茶叶总产值达47.84亿元;获得(SC)的茶叶精加工企业达38个,全县有规上企业12户、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市级龙头企业7户。以培育优质道地药材为目标,打造标准化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在已获得“云县滇龙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基础上,优选2至3个品种进行选育驯化、良种繁育,形成有区域特色的道地药材良种,中药材GAP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正有力推进。目前,该县每年有近5万亩滇龙胆草基地可用于繁育种源,共建成50亩以上规模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5个,总面积达657亩,约可出圃滇黄精苗8000万株、滇重楼苗2000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