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薄”深山的逆袭之路——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镇康县木场乡党委

发布日期: 2021-03-17 09:52 信息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

  “玉米难抬包,谷籽难得饱;土豆换粮食,充个七分饱。”曾几何时,镇康县木场乡就是这样一个冷凉寡薄山乡。然而,短短几年,木场乡党委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作为和担当,将一片冷凉寡薄之地,深耕为远近闻名的美丽热土,站上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最高领奖台。
  阳春三月,在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的木场乡,大山深处山清水秀,乡上的柏油马路宽阔平坦,乡党委正在河边村打造乡村旅游景点。
  “我们书记在那边,羊圈咖啡吧!”顺着木场乡宣传委员向泳铭手指的方向,木场乡党委书记罗瑞正俯下身子测量吧台。
  “羊圈咖啡吧是我们的首次探索,我们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优势和村容村貌建设基础,将体验农家菜、羊圈咖啡吧、民宿等相融进行亮化美化,这两天已陆续开放,现在住宿房间已经预约满了。”罗瑞说。
  眼前的河边村溪水潺潺、竹翠柳绿、屋舍俨然,在一湾湾碧绿的池塘镶嵌点缀下,宛如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泼墨。谁能想到如今的美丽乡村,曾有过多么刻骨铭心的过往——
  “过去饭吃不饱,到处找野菜野果吃,村里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河边村70多岁的老人金光甲叹息着摇摇头。
  为了彻底拔穷根,乡党委班子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脱贫攻坚的先决条件来抓,军人出身的罗瑞更是首当其冲。他带头认领任务,带领班子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撑,进村入户做通群众工作,做好协调服务,逐一攻克群众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实现了每户农户都有安全住房,全乡建制村公路通畅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100%。
  针对产业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的问题,11名班子成员通过多方调研论证,研究决定,以重点扶持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形式,通过大户带散户,探索发展重楼、草果、野生茶叶等一批新兴产业。先后建成了4万亩的重楼种植基地、草果种植基地和野生茶叶基地,实现了农民人均拥有经济林果面积达11亩以上,并建成5000亩高优马铃薯示范样板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
  “茶厂每年收购鲜叶一二十吨,村民们采摘鲜叶后都来这里卖给我,价格不低于市面价格,每年合作社以3%的销售利润上交村集体。”昔日的建档立卡户杨东毫,带头成立了野生茶加工销售合作社,成了乡里有名的致富带头人。“小师傅”培养成“大师傅”,在全乡上下攻克住房安全有保障难题中,像木匠世家李发荣这样的民间手艺人,在经历一系列乡土人才培训后,名正言顺地成了包工头。
  在村级党组织建设中,木场乡党委优中选优,把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并把帮带能力强的党员发展成村组干部,选齐配优了10个村“两委”班子。全乡70名村“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为35.9 岁,最小成员年龄19岁,高中以上学历56名。这其中,不乏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本科生、退役军人。
  2019年,随着镇康县脱贫攻坚高质量出列,木场乡1568户6257人全部实现脱贫出列。2020年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1180元,较2014年末翻了一番。
  “共产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幸福!” 金光甲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