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发力 同频共振:云县“五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 2021-06-18 11:14 信息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

  云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后,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与乡村振兴工作做到思路衔接 、规划衔接、项目衔接、帮扶措施衔接、工作机制衔接“五衔接”,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五三”工作思路,即:围绕乡村全面振兴这一目标,全面实施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工程”,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提升、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提升“三大行动”。与此相衔接,就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明确了产业致富、就业创业、安居幸福、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综合保障、基础改善、易地搬迁、乡村治理、扶贫扶志几 大任务,形成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的工作新格局。
  采取部门牵头规划、干部回乡规划、外请团队规划三种方式,做实自然村乡村振兴规划和村庄分类定档工作。全县共组织 6399 名云县籍国家公职人员参加“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完成了 1710 个自然村乡村振兴规划,梳理出分类定档村庄 1824 个自然村,其中:一档村庄622 个,二档村庄 963 个,三档村庄 239 个。同时,县级有关部门在华南理工大学支持下完成了《云县乡村旅游全域发展规划(2018—2035 年)》。
  坚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以下为主”的原则,落实摸家底、找差距、排工期、抓落实“四步工作法”,层层梳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的资源清单、物的资源清单、问题清单、项目清单“四个清单”。对接乡村振兴项目清单,自下而上优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储备,完善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县级项目库,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库与乡村振兴项目清单有机衔接、各有侧重、互为一体。2020 年,全县共储备村容村貌提升、村内户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亮化、美丽乡村建设、鲜花盛开的村庄、村庄综合性公共服务提升等乡村振兴项目 8 个。
  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建立党组织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明确县级责任主体、乡级实施主体和村级建设主体,切实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县、乡、村三级在持续发挥好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职能职责的同时,及时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党政“一把手”双组长负责制,两个领导机构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标任务进行同抓同管同落实。县级领导小组下设 9 个专项小组,抽调7 名工作人员在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办公,负责做好乡村振兴日常工作;按照每村 1 人的职数,聘任乡村振兴副支书或主任助理 194 名,专职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对 65个脱贫村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与村组干部队伍一道共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共同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沪粤扶贫协作单位、省市县 100 多个挂钩部门、213 个新型经营主体、数千名乡土人才和农民群众五股力量,分别履行挂钩帮扶责任和自我振兴主体责任。
  促进农村改革与产业扶贫相融合,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208.01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76.12 万亩,在茶房乡黑树林村、漫湾镇慢光村、大寨镇新合村启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试点工作,累计建成特色农业产业基地 255 万亩、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18.8 万亩;促进产业扶贫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以大寨镇新合村和后箐乡菠萝村为示范点,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其中,新合村流转土地 143 亩,发展标准化的现代果蔬产业园;菠萝村流转土地 300亩,积极培植优质小红米和反季蔬菜,既促进了产业扶贫,又打造了田园景观;促进就业扶贫与村庄保洁相融合,以脱贫户中的劳动力为主要选聘对象,为 1299 个自然村配备村庄保洁员1952 名,既促进了贫困人口就地就业增收,又实现了村庄保洁天天有人抓、时时有人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