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绿成金”产业美

发布日期: 2021-06-24 15:14 信息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

  安石村通过茶园、果园、花园、菜园、家园、乐园“六园共建”,绘就了“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丽画卷,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美、农民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开启乡村振兴“加速度”。
  近年来,凤庆县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协同发力,做优以茶叶、核桃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基地,培育扶强农业龙头,发挥园区聚集带动效应,全方位打响“滇红”品牌,着力创建“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示范县,积极探索农旅融合、茶旅融合等发展模式,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变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美为产业美,绿水青山正成为兴业富民的金山银山。

  “滇红”品牌历久弥新

  凤庆种茶、制茶历史悠久,是驰名中外“滇红”茶的故乡,有着得天独厚的宜茶生产自然条件,优良的大叶茶品种和精湛的制茶工艺。全县共有茶园35.6万亩,遍布13个乡镇187个村(社区),88%的农户种植茶。
  近年来,凤庆县加快建设一流茶叶绿色生态基地、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使茶叶生产加工实现生产机械化、产品优质化、经营集约化,逐步走上规模化、效益型、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茶产业整体效益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采取新植或换植一批良种特色茶园基地、改造好一批中低产老茶园基地、留养好一批古茶园基地、推进一批有机茶园基地的“四个一批”模式,优化重组全县茶园结构,打造高效优质生态茶园基地。2020年,新申报有机认证8240亩,全县有机茶园面积24399亩,转换期面积15282亩。
  作为全国100个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之一,建成的2.4万亩项目核心示范区实现绿色防控技术全覆盖,有效带动全县茶园向安全、绿色、生态、有机方向发展。着力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将实现全域绿色茶园。推行“双联双保”机制保障茶叶质量安全,构建了“企业指导、合作社统筹、茶农分户实施”的茶园精细化管理模式。开展“洁净茶园”行动优化茶园自然生态环境。
  发挥滇红生态产业园区资源集聚优势,推动产业链升级发展,提升产业工业化水平。做优做强茶叶精制加工企业59户,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户,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户,规上企业17户。发展壮大以茶叶为主的农业产业初制加工小龙头446户。小罐茶、大友普洱茶庄园、陈升红等一批国内知名茶叶企业入驻凤庆。
  做有标准的品牌,修订完善《凤庆滇红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使“凤庆滇红茶”做到一个标准生产、一个标准加工、一个标准定级。做有地域的品牌,29户茶叶企业获准使用“凤庆滇红茶”地理证明商标。做有特点的品牌,共有茶叶品牌38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华老字号1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1个、名牌产品4个。做有渠道的品牌,建成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电商服务站159个,被农业农村部推选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2020年,茶叶产业综合总产值达56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4097元,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茶叶百强县”。

  “核桃之乡”名副其实

  正值盛夏,凤庆的山坡山洼到处披上了绿装,村庄房屋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中,缀满枝头的核桃青果长势喜人,行走其间,令人心旷神怡。
  凤庆是云南核桃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早在2004年就被原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全县已建成核桃基地172万亩,核桃产业已覆盖8.6万户农户38.2万人,人均核桃收入达5000多元。2019年,又被省政府列入“一县一业”核桃产业示范县创建名单。
  把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作为打造一流“绿色食品牌”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通过强基础、创品牌、兴产业等目标的逐年落实,做实“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构建凤庆核桃完善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狠抓核桃基地管理,完成提质增效示范基地建设4万亩,带动建设50万亩。推广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建成绿色防控标准化示范基地45万亩,完成绿色有机核桃基地认证48万亩。省市县乡村组户七级联动聚力打造基地管护全新标准化模式。
  建立以水洗果为主的核桃原料初加工流程标准,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大力推进核桃采后处理水洗果加工站建设,打造“中国核桃水洗果第一县”。已建成54个水洗果加工站,正在建设51个,水洗果处理率将达90%以上。
  大寺乡马庄村户均拥有核桃5.6亩,“小核桃”成了丢不起也不能丢的产业。针对核桃种植、采摘、初加工等环节缺乏标准、粗放管理影响核桃品质等问题,马庄村以“党总支+合作社+小龙头+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从指导农户进行移密补稀、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等基地管护做起,建好用好水洗果加工站,切实保障了核桃品质和群众收益。

  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每到节假日,二道河景区的游客便汇成了“第三道河”,这个仅用两年时间打造的景区,如今成了凤庆县乡村旅游新名片和乡村振兴新样板。
  近年来,凤庆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优势和丰富的山水、人文资源,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在农旅、茶旅、文旅融合上做文章,聚焦全产业链做活乡村旅游,让村民得到看得见的实惠,乡村旅游正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创新开发模式打造的二道河景区,当地群众通过发展蔬菜、水果、花卉、中药材、特色餐饮、各类小微作坊和就地务工、土地入股、资产分红,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并带动周边600多户2500多人增收,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7万元以上。
  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锦秀“茶尊养生”、沧江“长湖泛舟”、鲁史“古镇乡愁”、诗礼“诵古泼墨”等旅游亮点包装推介连成一线,融入大理丽江“朋友圈”。全面完善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大要素,开发一批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着力把凤庆乡村旅游打造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让凤庆成为全省一流的健康生活目的地。
  已建成鲁史古镇、滇红第一村2个3A景区,石洞寺、古墨传统村落、锦秀茶尊3个2A景区,鲁史镇被评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乡及省级旅游名镇,古墨村、安石村和箐头村获评省级旅游名村,安石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今年1至5月,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75.3万人次,同比增15.2%,乡村旅游总收入预计达4.91亿元,同比增15.3%。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