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紧紧抓住建设“一县一业”特色县的机遇,以加快推进耿马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建设为龙头带动,围绕“一棵甘蔗吃干榨净”,通过提升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组建成立甘蔗生产互助组、普及甘蔗生产科技管理技术等措施,扎实抓好甘蔗产业发展,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探索新型主体经营模式,甘蔗跨境合作取得新进展。探索甘蔗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模式,采取“互助组”“联合体”“合作社”等发展方式,充分解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全县共成立甘蔗生产“互助组”1425个,涉及蔗农20935户,占全县蔗农的91%;有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大户1102户,占全县蔗农的4.7%;培育土地入股型合作社8个,涉及农户1261户,占全县蔗农的5.5%,涉及面积近7000亩。抓住与缅甸接壤的区域优势和双边农业发展资源互补的优势,开展甘蔗替代种植农业合作,2021年,耿马县境外甘蔗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企业数据),增加甘蔗产量42万吨。
甘蔗生产机械化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明显。结合农村劳动力紧缺及蔗区地形条件,依托国家糖料蔗核心基地建设,引进和推广适应性强、可靠性好、性能优良的糖料蔗耕作机械,大力推广深松深耕、机械化种植、统防统治、轻简高效集成栽培等技术,基本实现甘蔗生产从犁耙、开沟、种植、盖膜、病虫害防治、砍运的全程机械化,降低甘蔗生产成本。目前,全县共有大中型耕作设备530台(套)、微耕机5500台、甘蔗种植机68台(套)、盖膜机32台、培土机14台、智能无人机53台、甘蔗联合收割机37台(套)、上车机241台、甘蔗运输车辆1622辆。县内甘蔗种植机械犁、耙、开沟率达到95%以上,机械上车率达到95%以上,无人机飞防率达50%以上。2020/2021榨季,县内推广甘蔗种植机械犁、耙、开沟7.52万亩,推广甘蔗机械种植1.4万亩,推广机收5.3万吨,推广智能无人机防治病虫害27万亩。
采取恢复种性、引进试验、示范等科技手段,依托国家及省级科研机构,运用生物脱毒和温水脱毒等措施,提纯复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目前,已推广甘蔗脱毒种苗7万亩以上(县内面积)。推进甘蔗良种扩繁苗圃和二级扩繁园建设,提升全县甘蔗品种改良科技化水平。目前,被县级甘蔗良种体系建设管理办法认可并纳入主推新品种的有柳城05/136、云蔗08/1609、云蔗05/51,各品种推广种植面积分别是7.73万亩、3.89万亩、3.57万亩(县内面积),为全县甘蔗良种更新树立了样板。
数字化运用不断提高,甘蔗产业综合效益成效明显。围绕甘蔗生产中“耕、种、管、收、运”等核心环节,借助现代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甘蔗种植农户、地块、品种、砍运、车辆等数据进行入库管理。通过安装智能设备,对全县甘蔗种植区域实时监测,获取甘蔗生产的土壤养分和墒情、苗情长势、气象条件、灾害状况、虫情病情等现状及变化信息,为指导生产、防灾减灾等决策提供准确数据。目前,全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9万亩,覆盖率达到98%以上。建立田间智能气象测报点11个,虫情监测点5个,物联网虫情性诱测报系统2个。
2020/2021榨季,完成工业入榨量230.68万吨,产糖30.24万吨,出糖率13.11%,生产酒精5.17万吨,甘蔗产量和产糖量创耿马县制糖历史新高。实现蔗款、蔗运费10.72万元,其中蔗款9.79 亿元(国内8.4亿元、国外1.39亿元),预计上缴税收1.6亿元,比2020年增加2000万元。蔗糖产业已形成“糖、酒、纸、饲、肥、新材料”6大类34个产品的全产业链格局,蔗糖产业综合产值预计达88亿元,比去年增加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