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云南普洱市思茅区依然是满眼翠绿。咖啡庄园里,一串串咖啡果挂满枝头。
“今年将是一个品质丰收年。”走入梯田式的林润咖啡庄园,华润梅随手摘下一粒咖啡果,捻皮、细嗅……作为新一代“咖农”,她有自己的咖啡种植管理、加工模式,助推咖啡产业向精品化转变。
目前,普洱市生态咖啡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咖啡庄园经济逐步崛起,上半年咖啡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亿元。
这是云南省打造“特、优、精”农业产业的缩影。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云南省用足政策工具,发展特色农业。
筑牢绿色底色
“如果不走绿色的路,就是死路一条。”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董祖祥说。他瞄准生态茶叶种植,因产量偏低、外观差卖不上价,前十年都在亏损。外贸公司的一次化验让企业迎来转机,公司送检茶叶达到有机标准,从此走上认证道路。
“一公斤茶叶最高卖到2000欧元。”他说,群众开始加入生态种植,现在合作的茶园面积超过1万亩。
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雄介绍,全市积极实施茶园“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到2020年年底,全市有机认证企业数和证书数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据介绍,云南省2020年年底已有认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超过4700个,涵盖蔬菜、水果、茶叶等产品。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绿色食品处负责人认为,茶叶等产业证明,“绿色”是破解产业发展困境的钥匙,必须筑牢绿色底色。
科技支撑 数字赋能
走进文山苗乡三七科技示范园,一株株三七在温室大棚里舒适生长。“我们实现了一部手机管产业。”负责人余育启说,他们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建设了“三七智慧农业平台”,集纳咨询、加工等功能,以数字化服务赋能三七产业。
“我们建立了病虫害管理系统,种植户能获得精准化的生产指导。”余育启说,以前有种植户因病虫害识别不准确导致不合理用药,产生诸多问题。现在对植株拍照上传,AI系统会进行识别,还有2000多名科研人员进行人工服务。
近年来,云南通过建立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系统,积极打造有本地特点的“数字农业”,让农业生产朝着精准化、科学化迈进,提升了管理效能和效益。
在普洱茶产区普洱市思茅区,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里,监控视频显示车间的生产情况,公司研发的“茶珍”去年销售额达4亿元。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念东说,“茶珍”选取优质茶叶,用工业化模式将茶叶中营养元素提纯,对提取成分进行了功能性研究。
咖啡价格指数、鲜切花价格指数……数字赋能已贯穿云南农业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区块链技术也助力特色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保障从田间到餐桌全链条的绿色有机。
政策引导 各方合力
云南打造特色农业的成果,政策引导、各方合力的结果。
“真金白银”的奖补让绿色发展农业企业获得实惠。云南省今年对50余万亩有机茶叶、绿色茶园进行奖补,奖补资金超过1亿元,这坚定了企业走绿色发展的路子。
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提升了农户、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了种植保险,给‘咖农’吃下了定心丸。”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海峰介绍,政府用财政资金撬动实施咖啡种植保险,探索出“政府+平台+保险机构”的平台投保模式,首期给“咖农”的赔付金额就超过2000万元。目前,当地正推行生豆咖啡目标价格保险,用保险保障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用好金融活水,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走进昆明国际花拍中心,电子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拍卖鲜花的信息,今年创造了单日成交纪录,这背后离不开金融支持。随着农行云南省分行的“云花贷”“云牛贷”等金融产品落地,缓解了涉农企业的资金压力。截至今年8月,仅“云牛贷”贷款余额就超过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