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打造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 2022-01-05 11:48 信息来源: 临沧日报 浏览次数:

  我市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载体,以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为抓手,以提升村容村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村庄规划,建立健全日常管护长效机制,持续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党政统筹、乡村主抓、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严把模式选择关、产品质量关、施工质量关、竣工验收关,及时对改造完成的厕所进行检查验收和查缺补漏,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真正做到改一座、成一座、使用一座。通过月调度、季通报、提醒函等形式进行调度,加大建设力度,2021年完成常住户100户以上自然村公厕194座、卫生户厕29370座的年度改建任务。目前,全市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60.9%。
  把村庄规划得更美。迅速开展调查摸底,全市共有945个行政村(社区),需提升编制901个,其中2021年计划提升编制369个行政村;2022年计划提升编制532个行政村。先后召开万民干部规划家乡提升现场会、“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工作部署推进暨培训会等会议,对村庄规划提升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成立“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成果提升工作专班、项目组和市级四个调研指导组,先后深入8县(区)完成两轮调研指导,督促指导县(区)推进工作落实。目前,共成立91个县乡联络服务站,成立行政村编制组770个;8个县(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项目组),确定规划技术单位25家;列入2021年计划提升编制的369个行政村全部成立规划编制组,完成规划草案编制369个。
  把村庄建得更干净。持续加大乡镇、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有61个乡镇、3594个自然村采用城乡一体化或镇村一体化治理方式对乡镇生活垃圾进行治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9.7%,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1.6%。持续加大乡村垃圾收运设施建设力度,累计建成中转站16个,配置1吨以上垃圾车112辆,村庄配置公共垃圾箱(房、桶)18252个。组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百村行动”,8个县(区)每个县(区)优选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较好的100个自然村示范开展“可腐烂、不可腐烂”的农村垃圾分类治理,促进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
  让清水长流乡间。建立健全污水管控和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制度,加大乡镇(镇)区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已建成的56个乡镇生活污水终端处理设施正常运行。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累计组织申报中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项目8个,申请中央专项资金22279万元;组织申报省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资金试点示范项目4个,申请省级专项资金2460万元。累计有7个项目进入中央项目储备库,2个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实施库;积极整合2021年度中央水污染防治第一批专项资金4752万元,专项用于实施临翔区、云县重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68个非城关乡镇中有54个乡镇采取纳管或自建终端处理设施的方式对乡镇生活污水进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9.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38.27%。
  携手共建美丽家园。以“三清一改”为着力点,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发动群众清洁村庄环境。目前,累计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928779人次,完成清理农村生活垃圾84163.6吨,清理村内水塘1785个,清理村内沟渠数量9116.58公里,清理村内淤泥17259.91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25585.88吨,清理残垣断壁3959处。财政专项用于村庄清洁行动资金1465.219万元,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2520.716万元。
  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全面开展示范村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促进村庄森林化、庭院花园化、道路林荫化、村镇园林化。目前,累计建成农村“美丽公路”5306公里,省级美丽乡村36个,国家森林乡村14个,省级森林乡村79个,村庄平均绿化率达61.54%,创建国家级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42个、市级文明村镇288个,创建省级卫生乡镇53个、卫生村534个,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945个、活动场所4149个,设立村级河(湖)长982名,设立农村巡河员、护河员927名;2021年完成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525公里。

打印 关闭